登的成语(共97个)
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
成语解释:卑:低;迩:近。
登高山须从低处开始,走远路要从近处开始。比喻做事要扎扎实实,循序渐进。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
成语解释:自;从;迩:近;卑:低下。
走远路必须要从近处开始,登高必须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登山小鲁
成语解释:比喻学问既高便能融会贯通,眼光远大。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一登龙门
成语解释:龙门:传说鲤鱼跃过龙门就变成龙。
指一时间飞黄腾达。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花不棱登
成语解释:形容颜色杂而乱。
不登大雅
成语解释:大雅:高贵典雅。
不能登上高雅的厅堂。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成语出处:见“不登大雅之堂”。
登堂入室
成语解释:堂:古代宫室的前厅;室:古代宫里的后屋。
登上厅堂;再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高深的地步。也作“升堂入室”。成语出处:宋・吴坰《五总志》:“如徐师川、余荀龙、洪玉父昆弟、欧阳元老,皆黄门登堂入室者,实自足以名家。”
登高能赋
成语解释:赋:写作。
登得高,看得远,能够描绘形状,铺陈事势。指国家的有用人才。成语出处:《诗经・鄘风・定之方中》:“终然允臧。”毛亨传:“升高能赋……可以为大夫。”
登高一呼
成语解释:比喻有影响的人物发出倡议。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他在外面登高而呼,只怕还容易些。”
登木求鱼
成语解释:登:攀;木:树。
爬到树上找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无法达到目的。成语出处:宋・苏辙《次韵吴厚秀才见录》:“登木求鱼知我掘,循巢觅兔笑君疏。”
革凡登圣
成语解释:见“革凡成圣”。
成语出处:隋・隋炀帝《答释智顗遗旨书》:“世世生生,师资不阙,革凡登圣,给侍无亏。”
难如登天
成语解释:形容难办的事。
临水登山
成语解释:临:到,靠近。
原意是到达水边又登上高山,写送别的情景。现也泛指游览山水名胜。成语出处:唐・杨炯《送并州旻上人诗序》:“况乎人生天地,岳镇东驱,良时美景,始云蒸电激,临水登山,忽风流而雨散。”
涉水登山
成语解释:涉:渡水。
涉渡溪水并攀登山岭。形容旅途艰辛或行程连绵不断。成语出处:明・杨慎《洞天玄记》第一折:“假饶他升天摄地三千界,亦任他涉水登山二百州,赶将去活喇喇牵转白牛。”
登山蓦岭
成语解释:蓦:超越。
形容长途跋涉,路途辛苦。成语出处:明・无名氏《大劫牢》第三折:“今日亲将头领差,登山蓦岭践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