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微的成语

微的成语(共151个)

  • 洞幽烛

    dòng yōu zhú wēi

    成语解释:洞:洞察;幽:深远;烛:照亮;微:微末,精细处。
    形容目光锐利,能洞察事物幽深细微之处。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赠郡伯愚邵公报政序》:“有洞幽烛远之明,有含茹翕张不疾不徐之度。”

  • 杜隙防

    dù xī fāng wēi

    成语解释:杜隙:杜绝疏失。
    杜绝疏失,防患于未然。

    成语出处:明・陈子龙《整饬京营疏》:“择才望大臣素为都人信服者以统之,弹压维制,杜隙防微,亦不为无助也。”

  • 杜衅

    fáng wēi dù xìn

    成语解释:犹言防微杜渐。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答上师相徐存斋》十九:“往奉台翰,怜不肖之愚忠,教以防微杜衅,慎自持爱。”

  • 见几

    shí wēi jiàn jǐ

    成语解释:谓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认识和察见事物的本质和发展。

    成语出处:元《宋史・常安民传》:“惟识微见几之士,然后能逆知其渐。”

  • 谭言

    tán yán wēi zhòng

    成语解释:说话隐微曲折而切中事理。

    成语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督抚・海忠介被纠》:“真所谓谭天微中,可以解纷矣。”

  • 通元识

    tōng yuán shí wēi

    成语解释:通晓玄奥微妙的道理。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礼乐记》:“孔子睹庙器而知持盈之理,聆琴音而思文王之德,倘有通元识微之士,能于器数之间,仰溯圣人之蕴者,则有司存焉。”

  • 通幽动

    tōng yōu dòng wēi

    成语解释:见“通幽洞微”。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集・叶净能诗》:“推五岳即须臾,制约宇宙,造化之内,无人可皆,通幽动微。”

  • 研精究

    yán jīng jiū wēi

    成语解释:研究事理深奥微妙之处。

    成语出处:清・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余谓研精究微之学,乃宇宙间公共之理,不必辨其孰为传习。”

  • 研精阐

    yán jīng chǎn wēi

    成语解释:研究阐明精深微妙之理。

    成语出处:清・薛福成《书工商核给凭单之例》:“而一二千年以来,亦竟无一人研精阐微,为斯民辟妙用,为天下扩美利者,此无他,政权不足以鼓舞之也。”

  • 阐幽

    xiǎn wēi chǎn yōu

    成语解释:显示细微之事,说明隐幽之理,使之显见著明。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

  • 洞幽察

    dòng yōu chá wēi

    成语解释:彻底地看到幽深微妙处。

  • yī wēi chén

    成语解释:一小粒尘土。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禽虫十二章》:应似诸天观下界,一微尘内斗英雄。

  • 服出巡

    wēi fú chū xún

    成语解释:微服:平民服饰;出巡:到地方巡查。
    旧指皇帝或官吏穿上平民服装进行暗访或查巡以了解真实情况。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万章下》:孔子不悦于鲁卫。遭宋桓司马,将要而杀之,微服而过宋。

  • 五尺

    wǔ chǐ wēi tóng

    成语解释:五尺:古代尺短,所以以五尺指儿童的身高。
    泛指儿童。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上》: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 谏不倦

    wēi jiàn bù juàn

    成语解释:谏:规劝;微谏:用委婉的言辞规劝。
    不知疲倦地反复耐心地用委婉的言辞规劝。

    成语出处:《礼记・坊记》:从命不忿,微谏不倦,劳而不怨,可谓孝矣。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