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微的成语

微的成语(共151个)

  • 决疑

    tīng wēi jué yí

    成语解释:微:隐微。
    注意细微的情节,解决疑难的问题。形容思想缜密,善于通过听察解决疑难。

    成语出处:《鹖冠子・天则》:“圣王者有听微决疑之道,能屏谗权实。”

  • 剖玄析

    pōu xuán xī wēi

    成语解释:剖辨玄奥,分析细微。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直取其清谈雅论,剖玄析微,宾主往复,娱心悦耳,非济世成俗之要也。”

  • 阐幽明

    chǎn yōu míng wēi

    成语解释:使幽深隐微的事物或道理显露出来。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孝子》:“司风教者,重务良多,无暇彰表,则阐幽明微。”

  • 言贱

    rén wēi yán jiàn

    成语解释:犹言人微言轻。

    成语出处:宋・曾巩《泰山祈雨文》:“吏思其繇,奔走群望,而人微言贱,不能上动。”

  • 将寡

    bīng wēi jiàng guǎ

    成语解释:微、寡:少。
    兵少将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他兄弟虽多,兵微将寡。”

  • 不足道

    wēi bù zú dào

    成语解释: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微:小;足:值得;道:谈。

    成语出处:清・阎尔梅《白耷山人文集》:“又好读古人书,遇古人有气谊、事功、文章者,辄慨然欣慕,其卑不足值者,心鄙夷之。”

  • 言大义

    wēi yán dà yì

    成语解释: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微:精深;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深远或深刻的意义。

    成语出处:清・黄宗羲《移史馆论不宜立理学传书》:“其微言大义,苟非工大积久,能见本体。”

  • 不至

    wú wēi bù zhì

    成语解释:微:细微;至:到。
    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成语出处:宋・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条列事目、调遣将士,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靡微不周。”

  • 晨光熹

    chén guāng xī wēi

    成语解释:熹微:天色微明。
    早上天色微明。

    成语出处:晋・陶潜《归去来辞》:“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 蜗名

    wō míng wēi lì

    成语解释:蜗名:像蜗牛角那样极微小的名声。
    虚名小利。亦作“蜗利蝇名”、“蜗名蝇利”。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九卷:“琴瑟之事,终身已矣,蜗名微利,误人之本,从此亦不复思进取也。”

  • 量小力

    liàng xiǎo lì wēi

    成语解释:数量很少,力量微薄。

    成语出处:鲁迅《华盖集・通讯》:“现在的各种小周刊,虽然量小力微,却是小集团或单身的短兵战,在黑暗中,时见匕首的闪光。”

  • 权轻

    rén wēi quán qīng

    成语解释:微:低下。
    指人的资历浅,威望低,权力不能使大家信服。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穰苴列传》:“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

  • 知著

    dǔ wēi zhī zhù

    成语解释:微:细小;著:显著。
    看到细小的征兆便知道其性质及发展趋势。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吕布臧洪传》:“仆中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见终,睹微知著,窃度主人之心。,岂谓三子宜死,罚当刑中哉。?”

  • 文深诋

    wēi wén shēn dǐ

    成语解释:想尽办法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使治主父偃及治淮南反狱,所以微文深诋,杀者甚众。”

  • 本小利

    běn xiǎo lì wēi

    成语解释:微:薄。
    本钱小,利润薄。指买卖很小,得利不多。

    成语出处: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小贩不论肩挑叫卖,或街畔摊售,总之本小利微,吃着不够。”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