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的成语(共284个)
兵精粮足
成语解释:兵:兵士。
指兵士精锐,粮草充足。形容军队十分强盛。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
添兵减灶
成语解释:啬兵员,反而减少行军饭灶。指伪装士兵逃亡,示弱以欺骗对方。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吾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精兵猛将
成语解释:精:精锐;猛:勇猛。
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将领。形容战斗力很强的将士。成语出处:《晋书・郗鉴传》:“使君若顾二帝,自可不行,宜急下檄文,速遣精兵猛将。”
全民皆兵
成语解释:谓把能参加战斗的人民全都武装起来,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
成语出处:王朔《痴人》:“我知道这种勾当已发展到五花八门、全民皆兵的程度。”
兵无斗志
成语解释:士兵缺乏作战的决心和勇气。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回:“且说曼伯杀入左军,陈兵原无斗志,即时奔散,反将周兵冲动。”
韩信将兵
成语解释:韩信:刘邦的将军;将:统率,指挥。
比喻越多越好。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兵不厌权
成语解释:见“兵不厌诈”。
成语出处:《后汉书・虞诩传》:“今其众新盛,难与争锋,兵不厌权,愿宽假辔策,勿令有所拘阂而已。”
兵出无名
成语解释: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亦泛指行事无正当理由。亦作“师出无名”。
成语出处:《汉书・高帝纪》:“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胜败乃兵家常事
成语解释:胜利或失败是带兵作战的人常遇到的事情。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胜利或失败看得太重。
成语出处:清・洪昇《长生殿・贿权》:“我想胜败乃兵家常事,临阵偶然失利,情有可原。”
兵来将迎,水来土堰
成语解释: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成语出处:元・高文秀《渑池会》楔子:“自古道兵来将迎,水来土堰,他若领兵前来,俺这里领兵与他交锋。”
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成语解释:兵器藏进武库,军马放入华山。指天下太平。
成语出处:北周 庚信《贺平邺都表》:“当今鹿台已散,离宫已遗,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韩信用兵,多多益办
成语解释:比喻越多越好。同“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成语出处: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韩信用兵,多多益办。此是化工造物之妙,与文同用。”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成语解释:将:统率,指挥。
比喻越多越好。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成语解释:兵:兵器;揭:举。
砍来木棍当兵器,举起竹竿当旗帜。比喻武装起义。成语出处:汉・贾谊《过秦论上》:“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成语解释:指作战双方不能杀来往的使者。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5回:“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我们派个人去是决计不要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