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的成语(共284个)
祸结兵连
成语解释:结:相联;兵:战争;连:接连。
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成语出处:《汉书・匈奴传》:“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
散兵游勇
成语解释:原指没有统率的逃散兵士。现也指没有组织到集体队伍里;独自行动的人。
成语出处: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为着确保城乡治安、安定社会秩序的目的,一切散兵游勇,均应向当地人民解放军或人民政府投诚报到。”
兵戎相见
成语解释:兵戎:武器。
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成语出处:吴晗《朱元璋传》第三章三:“从至正十六年起,张士诚和朱元璋兵戎相见,大小数百战,互有胜负。”
兵慌马乱
成语解释: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成语出处:明・陆华甫《双凤记》第二一折:“乱纷纷东逃西窜,闹烘烘兵慌马乱,一路奔回气尚喘。”
偃武休兵
成语解释:见“偃武息戈”。
成语出处:宋・岳飞《乞解军务第三札子》:“今讲好已定,两宫天眷,不日可还;偃武休兵,可期岁月。”
兵戈扰攘
成语解释: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
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下》:“遭扰攘之时,值兵革之际。”
残兵败将
成语解释:残:残余的;不完整的;败:输。
剩下的士兵;打败的将官。形容损失惨重;被打得七零八落;失去战斗力的军队。也作“残兵败卒”、“败将残兵”。成语出处:明・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如今追击残兵败将,遂收故境,引兵而回。”
损兵折将
成语解释:军士和将领都遭到损失。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1回:“损兵折将,必然瞒着天子。”
败将残兵
成语解释:指战败后剩余的兵将。同“残兵败将”。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开诏救忠》楔子:“你虽然杀了我一阵,你的军兵可也尽皆折损了,则剩下这一枝败将残兵。”
兵败如山倒
成语解释:兵:军队。
形容军队溃败就像山倒塌一样,一败涂地。成语出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3章:“由于主将首先逃走,江西全线孙(传芳)军俄然出现了兵败如山倒的局面。”
撒豆成兵
成语解释:撒放豆子,变成军队。传说中谓散布豆类即能变成军队的一种魔法。旧小说戏曲中所说的一种法术。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 《十样锦》第二折:“变昼为夜,撒豆成兵,挥剑成河,呼风唤雨。”
胸中甲兵
成语解释:甲兵:披甲的士兵。
比喻人具有军事才能。成语出处:《魏书・崔浩传》:“汝曹视此人,尪纤懦弱,手不能弯弓持矛,其胸中所怀,乃逾于甲兵。”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成语解释: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总有相应的对付方法。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48回:“西门庆道:‘常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事到其间,道在人为。少不的你我打点礼物,早差人上东京,央及老爷那里去。’”
国富兵强
成语解释:国家富裕,军队强盛。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成语解释: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成语出处:林占财《森林中的远征》:“是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自古以来用兵的老规矩,你们没有粮食怎么走这么远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