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叹的成语

叹的成语(共62个)

  • 一唱三

    yī chàng sān tàn

    成语解释:原指宗庙的乐曲;一个人唱;三个人赞叹应和。

    成语出处:先秦・荀况《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 仰屋窃

    yǎng wū qiè tàn

    成语解释:窃:私自。
    仰望屋顶,私自叹息。形容处于困境,无可奈何。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汉纪明帝永平十四年》:“及其归舍,口虽不言而仰屋窃叹,莫不知其多冤,无敢牾陛下言者。”

  • 不已

    zàn tàn bù yǐ

    成语解释:已:止;完。
    连声赞赏不止。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4回:“庄绍光看了,赞叹不已。”

  • 白头之

    bái tóu zhī tàn

    成语解释:指妇女被遗弃而作晚景凄凉之叹。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此身皆托于足下,勿以他日见弃,使妾有白头之叹。”

  • 长吁短

    cháng xū duǎn tàn

    成语解释:吁:叹气。
    长声、短声不住地叹气。多为人心情烦闷、郁结不舒的表现。也作“短叹长吁”。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少可有一万声长吁短叹,五千遍捣枕捶床。”

  • 望洋兴

    wàng yáng xīng tàn

    成语解释:原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仰望的样子;兴:产生;发出。

    成语出处: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五》:“千古吟人,望洋兴叹。”

  • 唉声

    āi shēng tàn qì

    成语解释:唉声:叹气声;因伤感忧闷、苦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也写作“哀声叹气”、“嗳声叹气”。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3回:“我看你脸上一团私欲愁闷气色,这会儿子又唉声叹气,你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

  • 扼腕长

    è wàn cháng tàn

    成语解释:用手握腕,长声叹息。形容情绪激动的神态。

    成语出处:《晋书・刘琨传》:“臣所以泣血宵吟,扼腕长叹者也。”

  • 为观止

    tàn wéi guān zhǐ

    成语解释:看到这里就够了;不必再看别的。指赞美所见的事物好到极点。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 仰屋兴

    yǎng wū xīng tàn

    成语解释:仰望屋顶长叹。指毫无办法,一筹莫展。

  • 喟然长

    kuì rán cháng tàn

    成语解释:喟然:叹气的样子。
    因感慨而深深地叹气。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 喟然

    kuì rán tàn xī

    成语解释:喟然:叹气的样子。
    形容因深有感慨而叹息。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崔琰传》:“太祖贵其公亮,喟然叹息,迁中尉。”

  • 付之一

    fù zhī yī tàn

    成语解释:叹一口气。多指对不满意的某件事表示无可奈何。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前日之事,我也不计较长短,付之一叹罢了。”

  • 兴丞相

    xīng chéng xiàng tàn

    成语解释:兴:兴起;丞相:宰相;叹:感叹。
    感叹人的贤与不肖,关键在于自处。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 击节

    jī jié tàn shǎng

    成语解释:节:节拍;击节:打拍子;叹赏:赞叹赏识。
    指打着拍子欣赏诗文或艺术作品。形容对人的行为、言论、诗文、技艺等十分赞赏。

    成语出处:宋・王楙《野客丛书・阿房宫赋》:“击节叹赏,以谓善形容广大如此。”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