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骨的成语

骨的成语(共286个)

  • 冰肌玉

    bīng jī yù gǔ

    成语解释:像冰一样的肌肤;像玉一样的骨骼。形容女性肌肤洁白细腻。也形容梅、水仙、荷花等鲜艳洁净。

    成语出处:五代十国・后蜀・孟昶《避暑摩诃池上作》诗:“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暖。帘开明月独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

  • 鸡蛋里找

    jī dàn lǐ zhǎo gǔ tóu

    成语解释:比喻故意挑剔。

    成语出处:老舍《老舍自传》第一章第三节:“姑母常闹脾气。她单在鸡蛋里找骨头。她是我家中的阎王。直到我入了中学,她才死去,我可是没有看见母亲反抗过。”

  • 恨之入

    hèn zhī rù gǔ

    成语解释:之:代词;指所恨对象。
    恨到骨头里去了。形容怀恨极深。

    成语出处:晋・葛洪《自序》:“见侵者则恨之入骨,剧于血仇。”

  • 嶙峋

    shòu gǔ lín xún

    成语解释: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

    成语出处: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十八章:“秀苇看见一个光着上身、瘦骨嶙峋的童工,提着一簸箕的泥灰,在一条悬空吊着的跳板上,吃力的走着。”

  • 画虎画皮难画

    huà hǔ huà pí nán huà gǔ

    成语解释:比喻认识一个人容易,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难。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

    zhū mén jiǔ ròu chòu , lù yǒu dòng sǐ gǔ

    成语解释:富贵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穷人门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形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

    成语出处: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肉离散

    gǔ ròu lí sàn

    成语解释: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
    比喻亲人分散,不能团聚。

    成语出处:《诗经・唐风・杕杜序》:“《杕杜》,刺时也。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尔。”

  • 肉至亲

    gǔ ròu zhì qīn

    成语解释:指关系最密切的亲属。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鲜卑传》:“不如还我,我与汝是骨肉至亲,岂与仇等。”

  • 肉团圆

    gǔ ròu tuán yuán

    成语解释:骨肉:比喻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
    指亲人离而复聚。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待他长大成人后,须教骨肉再团圆。”

  • 肉相连

    gǔ ròu xiāng lián

    成语解释:像骨头和肉一样互相连接着。比喻关系密切;不可分割。

    成语出处:《北齐书・杨愔传》:“常山玉以砖叩头,进而言曰:‘臣与陛下骨肉相连。’”

  • 肉相残

    gǔ ròu xiāng cán

    成语解释:比喻自相残杀。

    成语出处:《晋书・刘元海载记》:“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 粉身碎

    fěn shēn suì gǔ

    成语解释:全身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不惜牺牲生命。也比喻彻底遭到失败或遭遇极大的磨难。

    成语出处:唐・蒋防《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

  • 生死肉

    shēng sǐ ròu gǔ

    成语解释:生、肉:用作动词。
    使死人复生,白骨长肉。形容恩惠极大。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苟使意如得改事君,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 情同

    qíng tóng gǔ ròu

    成语解释:形容关系密切如一家人。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7回:“我与公覆,情同骨肉,径来为献密书,未知丞相肯容纳否?”

  • 至亲

    zhì qīn gǔ ròu

    成语解释:至亲:关系最近的亲戚;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
    最亲近的亲属。一般指父母子女兄弟姐妹。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二卷:“除是至亲骨肉,终日在面前的,用意体察,才看得出来。”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