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的成语(共286个)
鸡骨支床
成语解释:原意是因亲丧悲痛过度而消瘦疲惫在床席之上。后用来比喻在父母丧中能尽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戎,和峤同时遭打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
奴颜媚骨
成语解释:奴颜:奴才的面孔;媚:献媚。
一张奴才的面孔;一副献媚的骨头。形容奴气十足低三下四地讨好别人的丑态。成语出处:耿可贵《孙中山与宋庆龄》第七场:“莲妹,请去传我的话:宋庆龄不愿见到奴颜媚骨之徒。”
积毁销骨
成语解释:积毁:不止一次的毁谤;销:熔化。
一次又一次的毁谤;积累下来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比喻毁谤中伤的可怕。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神清骨秀
成语解释: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朗,气质秀美。
成语出处:明・陆采《明珠记・买药》:“我见你神清骨秀飘萧,你是神仙,休得假推掉。”
鹤骨松姿
成语解释:清奇不凡的气质。多指修道者的形貌。
成语出处:金・元好问《普照范炼师写真》诗之三:“鹤骨松姿又一奇,化身千亿更无疑。”
凤骨龙姿
成语解释:形容超凡的体格和仪态。
成语出处:《云笈七签》卷四:“今视子之质,实霄景高焕,圆精重照,凤骨龙姿,脑色宝曜。”
鹤骨松筋
成语解释:指修道者的形貌气质。
成语出处:五代十国・前蜀・贯休《遇道者》诗:“鹤骨松筋风貎殊,不言名姓绝荣枯。”
白骨露野
成语解释:露:暴露;野:野外。
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造成的悲惨景象。成语出处:三国・魏 曹操《蒿里行》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脱胎换骨
成语解释: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脱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成语出处:宋・葛长庚《沁园春・赠胡葆元》:“常温养,使脱胎换骨,身在云端。”
洗心换骨
成语解释:道家语,指洗去尘心,换掉凡骨,即可超离凡尘而入圣。
成语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03卷:“为吾洗心复换骨,背凡入圣奔长生。”
铮铮铁骨
成语解释:比喻人的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骨气。
成语出处:柯岩《奇异的书简・美的追求者》:“狂风暴雨刮走的只是枯枝败叶,留下的却是铮铮铁骨。”
彻心彻骨
成语解释:彻:通透,彻底。
通心透骨。形容疼痛到了极点。成语出处:方志敏《可爱的中国》:“那兵士手脚被吊得彻心彻骨的痛,大声哀叫。”
刻肌刻骨
成语解释:形容感受极深刻。
成语出处:三国・魏 曹植《上责躬诗表》:“刻肌刻骨,迫思罪戾,昼分而食,夜分而寝。”
贼皮贼骨
成语解释:指贼人肉体久受责罚,耐受性强。形容作贼已十分老练。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1卷:“李彪终久是衙门人手段,走到灶下取一根劈柴来,先把李旺打一个下马戚。问道:‘银子那里去了?’李旺是贼皮贼骨,一任打着,只不开口。”
瘦骨棱棱
成语解释:瘦得连骨头都露出来,形容十分消瘦。
成语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他屋里的,瘦骨棱棱的,一天愁到黑,愁米,愁柴又愁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