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的成语(共402个)
尺寸千里
成语解释:形容登高所见,千里远景,如在尺寸之间。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皓月千里
成语解释:范围极为广阔的千山万水都处于皎洁的月光照射之下。形容月光皎洁,天气暗和。
成语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
气吞万里
成语解释:气:气势;吞:吞掉。
形容气魄宏大。成语出处: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村哥里妇
成语解释:谓平民百姓。里,里巷。
成语出处:明・袁宏道《东西汉通俗演义序》:“今天下自衣冠以至村哥里妇,自七十老翁以至三尺童子,谈及刘季起丰沛,项羽不渡乌江,王莽篡位,光武中兴等事,无不能悉数颠末,详其姓氏里居。”
明见万里
成语解释:对于外界或远方的情况,知道得很清楚。也比喻人有预见。
成语出处:清・李渔《比目鱼・征利》:“真可谓明见万里,智察秋毫。”
皮里阳秋
成语解释:皮里:内在;阳秋:即春秋;因晋简文帝之母名阿春;晋人避讳;改“春秋”为“阳秋”;春秋:即春秋笔法。
对人物、事件的褒贬不在表面而在内里。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褚季野皮里阳秋,谓其裁中也。”
如堕五里雾中
成语解释:好象掉在一片大雾里。比喻陷入迷离恍惚、莫名其妙的境地。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楷传》:“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不知就里
成语解释:就里:其中,内情。
不知道内幕。成语出处: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四卷:“你寻思,甚做处,不知就里,直恁冲冲怒?”
志在千里
成语解释:形容志向远大。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肚里泪下
成语解释:眼泪往肚里流。形容有苦说不出。
成语出处:宋・叶绍翁《四朝见闻录》:“每遇天日清美,侍上宴集,才一思之,肚里泪流。”
吃里爬外
成语解释:接受这一方面的好处,却为那一方面卖力。也指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告诉对方。
成语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立此存照”(四)》:“凡一班吃里爬外,枪口向内的狼鼠之辈,读此亦当憬然而悟矣。”
里通外国
成语解释:里通:暗中勾结。
与国外反动势力暗中勾结;盗卖本国的情报或国家利益。成语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余》:“ 大则指为‘里通外国’,就是现在之所谓‘汉奸’。”
跛鳖千里
成语解释:跛脚的鳖只要半步也不停留,也能走千里。比喻只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很差,也能成功。
成语出处:先秦・荀况《荀子・修身》:“故跬步不休,跛鳖千里。”
拒人于千里之外
成语解释:形容态度傲慢,坚决拒绝别人,或毫无商量余地。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告子下》:“距人于千里之外。”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成语解释: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成语出处:《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魏书・乐志》:“但气有盈虚,黍有巨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