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里的成语

里的成语(共402个)

  • 逃生

    sǐ lǐ táo shēng

    成语解释:从极危险的境地中逃脱;幸免于死。

    成语出处:《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今日死里逃生,夫妻再合,乃阴德积善之报也。”

  • 偷闲

    máng lǐ tōu xián

    成语解释:偷:抽出;闲:空闲。
    比喻在繁忙中抽出一点时间。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和答赵令同前韵》:“人生政自无闲暇,忙里偷闲得几回。”

  • 求生

    sǐ lǐ qiú shēng

    成语解释:同“死中求生”。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合我师傅父女两人,费了无限精神,成全得我转祸为福,死里求生,重归故里。”

  • 春秋

    pí lǐ chūn qiū

    成语解释: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成语出处:《晋书・褚裒传》:“曰:‘季野有皮里春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

  • 毫厘千

    háo lí qiān lǐ

    成语解释: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

  • 失之毫厘,差以千

    shī zhī háo lí , chà yǐ qiān lǐ

    成语解释:指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

    成语出处:《陈书・虞荔传》:“夫安危之兆,祸福之机,匪独天时,亦由人事。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是以明智之士,据重位而不倾,执大节而不失,岂惑于浮辞哉?”

  • 日行千

    rì xíng qiān lǐ

    成语解释:一天能走一千里。形容速度惊人。

    成语出处:《魏书・吐谷浑传》:“吐谷浑尝得波斯草马,放入海,因生骢驹,能日行千里,世传青海骢者是也。”

  • 长城

    wàn lǐ cháng chéng

    成语解释:指我国长城。也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现也比喻人民的军队。

    成语出处:《南史・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

  • 咫尺万

    zhǐ chǐ wàn lǐ

    成语解释:形容在短小的篇幅里表现了寥廓深远的景象和意境。也作“咫尺千里”。

    成语出处:《南史・萧贲传》:“幼好学,有文才,能书善画,于扇上画山水,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

  • 尺幅千

    chǐ fú qiān lǐ

    成语解释:一尺长的画幅,画进了千里长的景象。比喻外形虽小,包含的内容很多。

    成语出处:《南史・昭胄传》:“幼好学,有文才,能书善画,于扇上图山水,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

  • 藏刀

    xiào lǐ cáng dāo

    成语解释: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藏:隐藏。

    成语出处:《旧唐书・李义府传》:“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其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谓之‘李猫’。”

  • 赤地千

    chì dì qiān lǐ

    成语解释:赤:空无所有。
    寸草不生的地面有千里之广。形容因天灾人祸而造成广大农田没有收成的惨状。

    成语出处:《新五代史・唐庄宗纪上》:“克用兵大掠晋绛,至于河中,赤地千里。”

  • 外夹攻

    lǐ wài jiā gōng

    成语解释:从里、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

    成语出处:《新五代史・吴越世家》:“乃取其军号,内外夹攻,号令相应,淮人以为神,遂人败之。”

  • 迟离

    bì lǐ chí lí

    成语解释:阴历九月九日。

    成语出处:《辽史・嘉仪志》:“九月重九日,天子率群臣部族射虎,少者为负,罚重九宴。……国语谓是日为‘必里迟离’,九月九日也。”

  • 鹏程万

    péng chéng wàn lǐ

    成语解释:鹏:指传说中的大鸟;能飞行万里;程:里程。
    大鸟飞行的路程万里之遥。比喻前程远大。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逍遥游》:“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