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的成语(共93个)
变本加厉
成语解释:本:本来;原先;加:更加;厉:厉害;猛烈。
原指比原来的情况更加发展。现也形容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成语出处:南朝・梁・萧统《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踔厉风发
成语解释:踔厉:精神振奋,言论纵横;风发:象刮风一样迅猛。
形容精神振作,意气奋发。成语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常率屈其座人。”
发扬蹈厉
成语解释:发:奋发;振作;扬:昂扬;蹈:跳、踏;厉:猛烈;有力。
形容精神饱满蓬勃;意气风发昂扬。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大(太)公之志也。”
暴厉恣睢
成语解释:暴:残暴;恣睢:横行霸道,任意妄为。
形容残暴凶狠,恣意横行。成语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12回:“这位新官,或是慈祥恺恻,叫人感恩,或是暴厉恣睢,叫人畏惧。”
色厉内荏
成语解释:色:神色;历:历害;内:内心。
荏:软弱;怯懦。
形容外表严厉强硬;内心怯懦软弱。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声色俱厉
成语解释:俱:全;都。
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指人对不满的事表现得非常愤慨激动。成语出处:《晋书・明帝纪》:“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曰:‘皇太子何以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激贪厉俗
成语解释:谓抑制贪婪之风,劝勉良好的世俗。
成语出处:唐・姚思廉《梁书・萧颖达传》:“在于布衣,穷居介然之行,尚可以激贪厉俗,惇此薄夫。”
正言厉色
成语解释:正:严正;厉:严厉;色:脸色。
话语严正;态度严厉。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9回:“黛玉见他说的郑重,又且正言厉色,只当是真事。”
严词厉色
成语解释:色:脸色。
说话很严厉,脸色很严肃。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6回:“要送木兰到营中去,反是木兰严词厉色催逼转来。”
雷厉风行
成语解释:厉:猛烈;行:奔跑;引申为迅速。
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对法令的执行严厉迅速。也用来形容工作极度紧张;办事果断;行动迅速。成语出处:宋・曾巩《亳州谢到任表》:“运独断之明,则天清水止;昭不杀之戒,则雷厉风行。”
扬厉铺张
成语解释:夸大渲染。
成语出处:清・王韬《英但自守》:“而载笔者扬厉铺张,若临大敌,赏功之典,至再至三。”
矫尾厉角
成语解释:形容逞强好胜、趾高气扬的模样。矫尾,翘尾巴。厉角,磨头角。
成语出处:清・钱谦益《冯巳苍诗序》:“宾筵客座,辩论锋起,援古证今,矫尾厉角,自以为冯氏一家之学,论者无以难也。”
疾言厉色
成语解释:疾:急速;厉:严厉。
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常用来形容人发怒时说话的表情态度。成语出处:元・刘壎《隐居通议・文章四》:“平居于人无忤,睦亲族以礼,抚臧获以恩,未尝疾言厉色。”
发扬踔厉
成语解释: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手足发扬,蹈地而猛烈,象征太公望辅助武王伐纣时勇往直前的意志。后比喻精神奋发,意气昂扬。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大(太)公之志也。”
再接再厉
成语解释:再:继续;接:接触;厉:即“砺”;磨快。
原指雄鸡相斗时;每次交锋前先磨磨嘴。现比喻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成语出处:唐・韩愈《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砺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