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厉的成语

厉的成语(共93个)

  • 敦风

    dūn fēng lì sú

    成语解释:使民风纯朴敦厚。

    成语出处:《魏书・郭祚传》:“是以先王沿物之情,为之轨法,故八刑备于昔典,奸律炳于来制,皆所以谋其始迹,访厥成罪,敦风厉俗,永资世范者也。”

  • 风行雷

    fēng xíng léi lì

    成语解释:形容气势的迅疾猛烈。后多比喻执行政事法令等的迅速严格。

    成语出处:明・许自昌《水浒记・纵骑》:“官差紧者,为黄巾钩党严厉莫停者,怕鼠窜掉头者,东溪望忙行边。”

  • 风飞

    léi lì fēng fēi

    成语解释:①同“雷厉风行”。②严厉威猛。

    成语出处: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部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转乾坤,关机阖开,雷厉风飞。”

  • 兵秣马

    lì bīng mò mǎ

    成语解释: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秣马

    mò mǎ lì bīng

    成语解释: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六年》:“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

  • 以须

    mó lì yǐ xū

    成语解释: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准备,待时而动。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二年》:“摩厉以须,王出,吾刃将斩矣。”

  • 夕惕若

    xī tì ruò lì

    成语解释:若:如;厉:危。
    朝夕戒惧,如临危境,不敢稍懈。

    成语出处:《易・干》:“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

  • 正颜

    zhèng yán lì sè

    成语解释:颜:脸色。
    形容板着脸;神情非常严厉。

    成语出处:明・王廷相《雅述》:“有德之人,心诚辞直,正颜厉色,不作伪饰,以为心害。”

  • 疾声

    jí shēng lì sè

    成语解释:言语急促,神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

    成语出处:明・马愈《马氏日抄・胡宗伯》:“虽盛怒,未尝疾声厉色。”

  • 精为治

    lì jīng wéi zhì

    成语解释:厉:振作,振奋;治:治理国家。
    振奋精神,治理好国家。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魏相传》:“宣帝始亲万机,厉精为治,练群臣,核名实,而相总领众职,甚称上意。”

  • 带河

    dài hé lì shān

    成语解释:带:衣带;河:黄河;厉:通“砺”,磨刀石;山:泰山。
    黄河细得像条衣带,泰山小得像块磨刀石。比喻国基久远,国祚长久。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 发愤自

    fā fèn zì lì

    成语解释:发愤:下决心,立志;厉:磨砺。
    立志磨炼自己。

    成语出处:章炳麟《与刘揆一书》:“夫处阴极玄黄之世,材者宜发愤自厉,复我种族。”

  • 兼功自

    jiān gōng zì lì

    成语解释:兼:加倍;功:功夫;厉:同“励”,劝勉。
    指做事加倍努力,并自我劝勉。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丹传》:“每岁农时,辄载酒肴于田间,候勤者而劳之,其堕懒者耻不致丹,皆兼功自厉。”

  • 行节约

    lì xíng jié yuē

    成语解释:厉:严格;认真;行:实行。
    严格认真地实行节约。

    成语出处: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去年十一月中共二中全会更着重地提出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方针以后,几个月来已经开始发生效果。”

  • 名号

    dǐ lì míng hào

    成语解释:见“砥砺名号”。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利污义;砥厉名号者,不以欲行。”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