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的成语(共178个)
以血洗血
成语解释:洗:洗雪。
用仇敌的血来洗雪血仇。指杀敌报仇。成语出处:《旧唐书・源休传》:“我国人皆欲杀汝,唯我不然。汝国已杀突董等,吾又杀汝,犹以血洗血,污益甚尔。”
兵不血刃
成语解释:兵:兵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
兵器上没有沾血。指未经激烈的流血战斗就取得了胜利。成语出处:先秦・荀况《荀子・议兵》:“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义,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椎心泣血
成语解释:椎心:捶胸脯;泣血:因哭泣眼睛红肿得像流出血似的。
用拳头捶打着胸脯;眼睛因哭泣而红肿;像要流出血一样。形容极度悲恸。成语出处:汉・李陵《答苏武书》:“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杀人不见血
成语解释:杀了人不露一点痕迹。形容害人的手段非常阴险毒辣。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那李林甫混名叫做李猫儿,平昔不知坏了多少大臣,乃是杀人不见血的刽子手。”
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
成语解释:比喻代人受过。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0卷:“忽朝一日,发出句说话来,教‘张公吃酒李公醉’,‘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
狗血喷头
成语解释:被狗的血喷了一头。形容骂得很凶。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64回:“一清早辰,吃他骂的狗血喷了头。”
血气方刚
成语解释: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血气:指精力;方:正;刚:旺盛。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茹毛饮血
成语解释:茹:音如;吃。
用来描写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礼运》:“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叩心泣血
成语解释:形容悲痛之极。
成语出处:《宋书・武帝纪上》:“裕等所以叩心泣血,不遑启处者也。”
披心沥血
成语解释:剖开心滴出血来。比喻竭尽忠诚。
成语出处:《南史・袁昂传》:“推恩及罪,在臣实大,披心沥血,敢乞言之。”
兵无血刃
成语解释:指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
成语出处:《北史・序传・凉武昭王李暠》:“昭王以纬世之量。为群雄扬奉,兵无血刃,遂启霸业,乃修敦煌旧塞。”
血流成河
成语解释:形容被杀的人极多。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血雨腥风
成语解释:下着鲜血的雨;刮着腥味的风。比喻形势、时局的险恶。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3回:“腥风血雨满松林,散乱毛发坠山奄。”
疼心泣血
成语解释:泣血:十分哀痛。
痛煞心田,哭出血泪。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94回:“奋身而战,力尽神疲,疼心泣血,哀号请救。”
心血来潮
成语解释:指心里突然或偶然起了一个念头。来潮:潮水上涨。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4回:“乾元山金光洞有太乙真人闲坐碧游床,正运元神,忽心血来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