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的成语(共178个)
血迹斑斑
成语解释:形容留下的血迹很多。
成语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就是把一个封建的中国变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的血迹斑斑的图画。”
血气方盛
成语解释:血气:精力;方:正。
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终传》:“黄门郎年幼,血气方盛,既无长君退让之风,而要结轻狡无行之客。”
血流成渠
成语解释:鲜血流成了河。形容死伤的人极多。
成语出处:清・陈忱《水浒后传》:“刘猊丢甲丢盔而走,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又折了二千多兵,退到万庆寺喘急方定。”
血肉模糊
成语解释:血流肉烂,无法辨认器官肢体。形容死亡或受伤的惨状。
成语出处: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4章:“弟兄们让不开路,被火车碾的断腰折骨,血肉模糊。”
苍蝇见血
成语解释:苍蝇一见到血,就拼命吮吸。比喻十分贪婪。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张舜美灯宵得丽女》:“他两个正是旷夫怨女,相见如饥虎逢羊,苍蝇见血。”
流血漂橹
成语解释:橹:盾牌。
血流成河,可以漂浮盾牌。成语出处:汉・贾谊《过秦论》:“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鲜血淋漓
成语解释:淋漓:不停往下滴落的样子。
形容鲜血流淌不止。成语出处:元・金仁杰《追韩信》第四折:“猿背弯躬,醉眼朦胧,腰项斜称,呀!他可早鲜血淋漓了战袍领!”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一回:“也有打破头的,鲜血淋漓,好不惨伤。”
血染沙场
成语解释:沙场:战场。
鲜血染红了战场。指在战场上牺牲。成语出处: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卷二:“设将军等今日不来,吾辈血染沙场早矣。”
血脉相通
成语解释:血脉:血统。
指有血缘亲属关系。比喻关系极为亲密。成语出处:唐・卢氏《逸史・治针道士》:“人血脉相通如江河,针灸在思其要津。”
军不血刃
成语解释:兵器上没有血。谓未交锋就取得胜利。
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为后帝伐魏诏》:“故鸣条之役,军不血刃,牧野之师,商人倒戈。”
打落牙齿和血吞
成语解释:和:混合。
比喻吃了亏不让别人知道或失败了还要充好汉。成语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为了团结,为了大敌当前,顾全抗战,只好‘打落牙齿和血吞’。”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成语解释:伏尸:横尸在地。
形容杀人众多。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血债要用血来还
成语解释:血债:未报的杀人仇恨。
欠下杀人害命的深仇,必须以死来偿还。成语出处:曲波《桥隆飙》:“同志们,走!血债要用血来还,欠一分也不成!”
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
成语解释:杀人必须要看到流血,救人必须彻底。比喻做事要认真彻底。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鲁智深道:‘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
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成语解释:掴:用巴掌打。
打一棒出现一条血痕,打一掌出现血印。比喻做事有效用,立竿见影。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大概圣人做事,如所谓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直是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