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血的成语

血的成语(共178个)

  • 呕心沥

    ǒu xīn lì xuè

    成语解释:呕:吐;沥:滴。
    比喻极度劳心苦思。多用于文艺创作或研究。亦指倾吐真情或怀抱真诚。

    成语出处:唐・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 披肝沥

    pī gān lì xuè

    成语解释:比喻竭尽忠诚。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为南承嗣请从军状》:“披肝沥血,昧死上陈。”

  • 沸腾

    rè xuè fèi téng

    成语解释:形容人情绪高昂;激动不已。

    成语出处:茅盾《子夜》九:“她是怎样地受感动,怎样地热血沸腾。”

  • 枕戈泣

    zhěn gē qì xuè

    成语解释:枕着兵器,哭泣见血。形容极度悲愤,矢志杀敌雪恨。

    成语出处:唐・房玄龄《晋书・桓温传》:“枕戈泣血,志在复雠。”

  • 泪斑斑

    xuè lèi bān bān

    成语解释:血与泪俱在实证物。

    成语出处:元・韦居安《梅磵诗话》上卷:“艰难犹有君亲念,血泪斑斑满客衣。”

  • 泪盈襟

    xuè lèi yíng jīn

    成语解释:血泪:悲痛的眼泪;盈:满。
    眼泪流湿了衣襟。形容非常悲痛。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虢州刺史崔公墓志铭》:“遂置笏伏陛,极言是非,血泪盈襟,词竟不屈。”

  • 丹心

    bì xuè dān xīn

    成语解释:碧血:血化为碧玉;后指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丹心:忠心。
    形容满腔热血;无限忠诚之心。也作“丹心碧血”。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

  • 为盟

    shà xuè wéi méng

    成语解释:古代参加盟会者;在嘴边涂上牲口的血;表示诚意。

    成语出处:唐・苏安恒《请则天皇后复位于皇子》:“歃血为盟,指河为誓,非李氏不王,非功臣不封。”

  • 未干

    kǒu xuè wèi gān

    成语解释:古时订立盟约,要在嘴上涂上牲口的血。指订约不久就毁约。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九年》:“与大国盟,口血未干而背之,可乎?”

  • 口喷人

    xuè kǒu pēn rén

    成语解释:比喻用恶毒的话诬蔑或辱骂别人。

    成语出处:宋・僧晓莹《罗湖野录》:“含血喷人,先污其口;百丈野狐,失头狂走。”

  • 喷人

    hán xuè pēn rén

    成语解释:嘴含鲜血喷到别人身上。比喻捏造事实;诬陷好人。

    成语出处:清・李玉《清忠谱・叱勘》:“你不怕刀临头颈,还思含血喷人。”

  • 一针见

    yī zhēn jiàn xiě

    成语解释:一针刺下去就见到血。常用来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郭玉传》:“一针即瘥。”

  • 动物

    lěng xuè dòng wù

    成语解释: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的动物。比喻缺乏感情、对人对事冷漠的人。

    成语出处:钱钟书《围城》:“李先生本来像冬蛰的冷血动物,给顾先生当众恭维得春气入身,蠕蠕欲活。”

  • 淋头

    gǒu xuè lín tóu

    成语解释:旧时迷信说法,谓狗血淋在妖人头上,就可使其妖法失灵。后形容骂得很凶,使被骂者如淋了狗血的妖人一样,无言以对,无计可施。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三回:“马知府道:‘必然是个妖人!’教去取些法物来。牢子、节级将李逵捆翻,驱下厅前草地里,一个虞候掇一盆狗血没头一淋。”

  • 战到底

    xuè zhàn dào dǐ

    成语解释:血战:非常激烈地拼死地战斗。
    指激烈战斗到最后时刻。

    成语出处:唐・杜甫《送灵州李判官》诗:“血战乾坤赤,氛迷日月黄。”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