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的成语(共178个)
白花心血
成语解释:白白浪费自己的精力与心血。
囊血射天
成语解释:囊血:盛满血的皮囊;射:射击。
将充血的皮囊挂在高处用箭射。比喻暴虐狂妄,犯上作乱。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为革囊,盛血,仰而射之,命曰‘射天’。”
头破血出
成语解释:同“头破血流”。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44回:“一日,走到城隍庙门首,只见两个人打得头破血出,手扯手要上庙中赌咒。”
头破血淋
成语解释:见“头破血流”。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常常打得皮开肉绽,头破血淋,也再无一点退悔之念,一名怨恨之言。”
啮血为盟
成语解释:指咬臂出血,发誓定盟,以示坚决。
成语出处:揆郑《哀政闻社员》:“杨度初时,倡言排满,与黄兴、刘揆一啮血为盟,图为刺客,将赫然革命之健者。”
头破流血
成语解释:打破了头,血流满面。形容遭受惨败或严重的打击的样子。
成语出处:宋・刘彦明《敦煌实录》:“贼欲破棺,撰叩头、数请,头破流血,贼义而释之,由是显名。”
泣血涟如
成语解释:涟如:血泪不止。
哭得流泪如同流血。形容极度悲伤。成语出处:《周易・屯》:“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流血千里
成语解释:形容死伤非常多。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丹心碧血
成语解释:丹心:红心、忠心。
碧血:血化为碧玉。
碧:青绿色的宝石,表示血的珍贵。
赤诚的忠心,宝贵的鲜血。用以赞扬为国捐躯的重大牺牲。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元・郑元祐《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流血漂卤
成语解释:卤:通“橹”,大盾牌。
血流得能将橹浮起来。形容死伤极多。亦作“流血漂忤”。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中山策》:“此战之于伊阙,大破二国之军,流血漂卤,斩首二十四万。”
泣血捶膺
成语解释:形容悲痛到极点。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一回:“太太毕竟是个女人,没有气力,拗他不过,索性躺在楼板上,泣血捶膺的,一直哭到半夜。”
泣血稽颡
成语解释: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仪,屈膝下跪,以额触地。
指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向前来致哀的宾客哭拜并致以谢忱。成语出处:巴金《家》:“虽然讣闻上说过‘寝苫枕块’,‘泣血稽颡’的话,但是他们整天躲在灵帏里,既不需要哭,又不必出来答礼。”
裹血力战
成语解释:犹言浴血奋战。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
成语出处:清・姚鼐《孙忠愍祠记》:“指挥之子泰,当建文时,为北平都指挥使;燕师起,与战于怀来,中矢,裹血力战,竟陷陈死。”
剖肝泣血
成语解释:形容非常悲伤。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臣出身为国,破家立事,至乃怀忠获衅,抱信见疑,昼夜长吟,剖肝泣血。”
血竭髯枯
成语解释:髯:两颊上的长须。
血流尽了,胡须枯索了。形容费尽心血。成语出处:清・周亮工《书影》第六卷:“此六朝以下,温李诸公血竭髯枯,矜诧累日者,子于受戒一刻,随口而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