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皆的成语

皆的成语(共72个)

  • 比比

    bǐ bǐ jiē shì

    成语解释:比比:一个挨一个;引申为处处;到处;皆:全部。
    形容某种东西到处都是;很多。

    成语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自后世恶直好佞,以直言贾祸者比比皆是。”

  • 草木

    cǎo mù jiē bīng

    成语解释:木:树;皆:全;都是。
    野草和树木都像是兵士。比喻军队败退时心虚;把草木都看成为是敌兵。亦形容极度惊恐时发出多疑的错觉。

    成语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25回:“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 触目

    chù mù jiē shì

    成语解释:触目:目光所及;皆:都。
    眼睛所见到的都是。

    成语出处:鲁迅《华盖集续编・一点比喻》:“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单是羊肉铺就触目皆是。”

  • 放之四海而

    fàng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成语解释:放:放置;之:代词;指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四海:指任何地方;皆:都是;准:准确。
    原指孝道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人们奉行的准则。具有普遍性的真理放在任何地方都是适用的。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祭义》:“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 四海之内兄弟

    sì hǎi zhī nèi jiē xiōng dì

    成语解释: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四海”指天下,全国。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样。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 司马昭之心,路人

    sī mǎ zhāo zhī xīn , lù rén jiē zhī

    成语解释: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
    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斐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万般下品,惟有读书高

    wàn bān jiē xià pǐn , wéi yǒu dú shū gāo
  • 万般是命,半点不由人

    wàn bān jiē shì mìng , bàn diǎn bù yóu rén
  • 大欢喜

    jiē dà huān xǐ

    成语解释:皆:都。
    人人满意;全都高兴。

    成语出处:《金刚经・应化非真分》:“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 比比

    bǐ bǐ jiē rán

    成语解释:比比:处处。
    到处都是。形容多。同“比比皆是”。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五十三回:“将无固守之志,兵无敢死之心,人情趋利,比比皆然。”

  • 宠辱

    chǒng rǔ jiē wàng

    成语解释:受宠或受辱都毫不计较。常指一种通达的超绝尘世的态度。

    成语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嬉笑怒骂,成文章

    xī xiào nù mà , jiē chéng wén zhāng

    成语解释:指不拘题材形式,任意发挥,皆成妙文。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之一:“东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 四大

    sì dà jiē kōng

    成语解释:佛教用语;指宇宙间一切(包括人本身)都是空虚的(这是一种消极思想)。古代印度认为地、水、火、风是构成宇宙的四种元素;称为“四大”。佛教则称坚、湿、暖、动的性能为“四大”;并认为人身亦由此“四大”构成。因此;“四大”有时也代称人身。后一般用来表示尘念俱消;无牵无挂。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一心无挂,四大皆空。”

  • 八公山上,草木

    bā gōng shān shàng , cǎo mù jiē bīng

    成语解释: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成语出处:《晋书・苻坚载记下》:“(苻)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 百念

    bǎi niàn jiē huī

    成语解释:种种念头都已消失成了灰。比喻心灰意冷。

    成语出处:清・魏子安《花月痕》第38回:“我如今百念皆灰,只求归见老母。”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