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的成语(共72个)
鸡犬皆仙
成语解释: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刘安坐反而死,天下并闻,当时并见,儒书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鸡犬升天者。”
毛发皆竖
成语解释:竖:直立。
汗毛和头发都竖立起来。形容极度恐惧、紧张的样子。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六回:“猛然间听的呼呼风响,杨忠觉得毛发皆竖,连忙起身,手掣宝剑。”
前功皆弃
成语解释:功:功绩。
皆:全部。
弃:丢掉。
以前取得的功劳全部丢掉了。亦作“前功尽弃”、“前功尽灭”。穷通皆命
成语解释:穷:不得志;通:通达。
不得志和通达都是命中注定。成语出处:元・马致远《残曲・女冠子》:“若论才艺,仲尼年少,便合封侯,穷通皆命也。”
五蕴皆空
成语解释:五蕴:佛家语,指色、受、想、行、识。
众生由此五者积集而成身,故称五蕴。五蕴都没有了。指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成语出处:《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船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须发皆白
成语解释:胡须头发全都白了。指年事以高。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那太公年近六旬之上,须发皆白,头戴遮尘暖帽,身穿直缝宽衫,腰系皂丝绦,足穿熟皮靴。”
玉石皆碎
成语解释:犹玉石俱焚。
成语出处:三国・魏・锺会《移蜀檄》:“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皆碎,虽欲悔之,亦无及已。”
众功皆兴
成语解释:功:通“工”,事。
指很多事业都兴盛起来。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玉帝本纪》:“信饬百官,众功皆兴。”
子皆豚犬
成语解释:豚:小猪。
对人称自己儿子的谦词。成语出处:《吴历》:“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易地皆然
成语解释:易:更换;皆然:都一样。
改换到别人的环境,也会像别人那样看待问题。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下》:“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