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的成语(共72个)
滔滔者天下皆是
成语解释:滔滔:连续不断的样子。
洪水弥漫,遍地都是。比喻社会普遍纷乱。比喻低下的人或不良风气比比皆是。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微子》:“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成语解释:羞:羞愧;恶:耻。
羞耻的心情,人人都会有的。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一子失着,满盘皆输
成语解释:着:下棋落子。
指下棋时关键的一步棋走得不当,整盘棋就输了。比喻关键性问题处理不当,结果导致整个失败。成语出处:李欣《老生常谈・熟视无睹,充耳不闻》:“一子失着,满盘皆输,这是有的。”
推之四海而皆准
成语解释:之:代词,指普遍性的真理;四海:指任何地方;皆:都是;准:准确。
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祭义》:“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有口皆碑
成语解释:碑:记功的石碑;皆:都是。
所有人的嘴都是记载功德的碑石。形容为人们普遍称颂。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宝峰文禅师法嗣・太平安禅师》:“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俯拾皆是
成语解释:只要弯腰来拾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成语出处: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做“杂文”也不易》:“现在竟也累得来做‘在材料的捃摭上尤是俯拾皆是,用不着挖空心思去搜集采取’的‘杂文’。”
满盘皆输
成语解释:下棋时走错一步,整个棋就输掉。比喻因受某一局部的影响而使全局归于失败。
成语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乃是说的带全局性的,即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一着。”
投刃皆虚
成语解释:《庄子·养生主》谓庖丁解牛,三年后所见皆非全牛,只见其骨节皆空虚,“彼节者有闲,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闲,恢恢然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后因以“投刃皆虚”比喻处理事务得心应手。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养生主》谓庖丁解牛,三年后所见皆非全牛,只见其骨节皆空虚,“彼节者有闲,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闲,恢恢然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举目皆是
成语解释:抬头看满眼都是。形容数量多。
成语出处:林语堂《思满大人》:“今也不然,举目皆是‘同志’。”
连战皆捷
成语解释:①打仗接连取得胜利。②今多指体育比赛或考试等接连取得好成绩。
成语出处:《宋书・自序》:“既连战皆捷,士马旌旗甚盛。”
四海皆兄弟
成语解释:“四海”指天下,全国。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样。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举世皆知
成语解释:举:全;皆:都。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成语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但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
一坐皆惊
成语解释:见“一坐尽惊”。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张欲自发无端。顷之,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
易地则皆然
成语解释:易:更换;皆然:都一样。
改换到别人的环境,也会像别人那样看待问题。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下》:“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
国人皆曰可杀
成语解释:皆:都;可:能。
罪大恶极,全国人民都说他该杀。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