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敌的成语

敌的成语(共133个)

  • 于国门之外

    yù dí yú guó mén zhī wài

    成语解释:御:抵挡;国门:京都城门,边界线。
    将敌人阻挡在境外。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万章》:“今有御人国门之外者。”

  • 一人不众人智

    yī rén bù dí zhòng rén zhì

    成语解释:敌:抵。
    一个人的智慧比不上集体的智慧。

  • 存灭祸,去召过

    dí cún miè huò , dí qù zhāo guò

    成语解释:召:即“招”,招来。
    敌人存在,威胁便存在,可使人提高警惕,免除灾祸;放松警惕,便会招来祸害。比喻胜利后不能放松警惕。

  • 文能附众,武能威

    wén néng fù zhòng , wǔ néng wēi dí

    成语解释:文:文德,指政治;武:武功,指军事;附众:使大家亲近;威:威服。
    旧指在政治上能团结部下,在军事上能威震敌人。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

  • 一日纵,万世之患

    yī rì zòng dí , wàn shì zhī huàn

    成语解释:纵:放;万世:长期;患:祸害。
    一天放过敌人,会留下长期的祸害。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碱年》: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

  • 一夫拚命,万夫难

    yī fū pàn mìng , wàn fū nán dí

    成语解释:一人决心死战,万夫也难为敌。敌:抵拒,对抗。

    比喻只要敢于拚搏,便能取胜。

    成语出处:元・杂剧・昊天塔:“兵书有云:『一夫拚命,万夫难敌。』”

  • 一夫拼命,万夫难

    yī fū pīn mìng , wàn fū nán dí

    成语解释:如果一个人决心以死相拼,那么万人也难以和他匹敌。比喻意志和勇气的可贵。

    成语出处:元曲昊天塔:“兵书有云:『一夫拼命,万夫难敌。』”

  • 国外患

    dí guó wài huàn

    成语解释:指来自敌对国家的侵略骚扰。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众我寡

    dí zhòng wǒ guǎ

    成语解释:敌方人数多;我方人数少。多形容双方对峙;众寡悬殊。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 不可纵

    dí bù kě zòng

    成语解释:对敌人不能放纵。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 为资

    yīn dí wéi zī

    成语解释:犹因敌取资。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张既传》:“今军无见粮,当因敌为资。”

  • 天下莫

    tiān xià mò dí

    成语解释:见“天下无敌”。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至是凡五十年,而公破绍,天下莫敌矣。”

  • 智均力

    zhì jūn lì dí

    成语解释:谓双方的智略或势力旗鼓相当。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朗传》:“假使权亲与蜀贼相持,搏战旷日,智均力敌,兵不速决,当须军兴以成其势者,然后宜选持重之将,承寇贼之要,相时而后动,择地而后行,一举更无余事。”

  • 取粮

    yīn dí qǔ liáng

    成语解释:因:依靠;粮:粮食。
    从敌人方面取得粮食等科物资。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昭传》:愿将锐卒虎步江南,因敌取资,事必克捷。

  • 势均

    lì dí shì jūn

    成语解释:同“力均势敌”。

    成语出处:《宋书・刘穆之传》:“力敌势均,终相吞咀。”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