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的成语(共133个)
摧坚殪敌
成语解释:摧:摧毁;坚:坚固的事物,指敌人的精锐;殪:致死,歼灭。
摧毁和消灭敌人。成语出处:宋・曾巩《曲珍四厢都指挥使绛州防御使制》:“尔能躬降士徒,摧坚殪敌,斩捕甚众,鼓行无前。”
天下无敌
成语解释:普天之下,没有敌手。形容战无不胜,没有对手。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上》:“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杀敌致果
成语解释:致:使得到;果:果敢除敌。
勇敢杀敌,建立战功。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二年》:“杀敌为果,致果为毅。”
势均力敌
成语解释:敌:相当。
双方力量相等。成语出处:晋・袁宏《后汉纪・献帝纪》:“无他远略,又势均力敌,内难必作,吾乘其弊,事可图也。”
所向无敌
成语解释:没有能敌得住的对手。指谁也抵挡不住。多形容军威极壮;锐不可当。
成语出处:三国・蜀 诸葛亮《心书》:“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无敌,所击者万全矣。”
棋逢敌手
成语解释:比喻彼此本领不相上下。
成语出处:唐・尚颜《怀陆龟蒙处士》诗:“事免伤心否,棋逢敌手无。”
众寡不敌
成语解释:人少敌不过人多。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郭淮传》:“备欲渡汉水来攻。诸将议众寡不敌,备便乘胜,欲依水为陈以拒之。”
料敌若神
成语解释:形容对敌方活动预料非常准确。
成语出处:《旧唐书・郭子仪传》:“故太尉、兼中书令、上柱国、汾阳郡王、尚父子仪,天降人杰,生知王佐,训师如子,料敌如神。”
诱敌深入
成语解释:诱:引诱。
引诱敌人深深地进入我方利于围歼的地区。成语出处:毛泽东《论持久战》:“我们历来主张‘诱敌深入’,就是因为这是战略防御中弱军对强军作战的最有效的军事政策。”
大敌当前
成语解释:当:面对、正在。
强大的敌人就在前面。表示面对危难;处于严重的关头。常用以形容局势严重;不容忽视。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吴汉传》:“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
敌惠敌怨
成语解释:犹言报德报怨。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文公六年》:“夷之蒐,贾季戮臾骈,臾骈之人欲尽杀贾氏以报焉,臾骈曰:‘不可,吾闻前志有之曰:敌惠敌怨,不在后嗣,忠之道也。’”
艳美无敌
成语解释:敌:匹敌。
明艳美丽,没有人与之媲美的。成语出处:唐・张泌《尸媚传・张庾》:“庾屣履听之,数青衣年十八九,艳美无敌。”
三拳不敌四手
成语解释:比喻人少的敌不过人多的。
成语出处:马烽《吕梁英雄传》第29回:“人家人多势众,有洋枪洋炮,就凭你们这几个民兵还能顶住?三拳敌不过四手呀!”
双拳不敌四手
成语解释:一个人打不过众人。指寡不敌众。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常言道,双拳不敌四手。”
工力悉敌
成语解释:工力:功夫和力量;悉:完全;敌:相当。
双方的功夫、力量;不相上下。多指艺术方面的造诣不分高低。成语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及闻其评,曰:‘二诗工力悉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