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晏婴《晏子春秋・外篇》:“不思谤讟,不惮鬼神,神怒民痛,无悛于心。”
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等。
宋·王观国《学林·秘祝官》:“斩刈民力,输掠其聚,肆行非度,神怒民痛。”
鬼神震怒,人民痛恨。形容为非作歹,罪大恶极,引起众怒。《晏子春秋・外篇・重而异者》:“不思谤讟,不惮鬼神,神怒民痛,无悛于心。”亦作“神怒民怨”、“神怒人怨”。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