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X
  5. xu

xu的成语(共574个)

  • 絮絮叨叨

    dāo dāo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罗嗦,唠叨。

    成语出处:明・汤显祖《紫箫记・胜游》:“自成了人后,夜里和李郎絮叨叨到四五更鼓,番来覆去,那里睡来?”

  • 栩栩如生

    rú shēng

    成语解释:形容形象逼真;如同活人一样。栩栩:生动活泼的样子;生:活的。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发财秘诀》:“那个人做得才和枣核般大,头便像一颗绿豆,手便像两粒芝麻,却做得须眉欲活,栩栩如生。”

  • 气喘吁吁

    qì chuǎn

    成语解释:吁吁:喘气的声音。
    形容呼吸急促;喘气不止。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李勉向一条板凳上坐下,觉得气喘吁吁。”

  • 解铃还须系铃人

    jiě líng hái xì líng rén

    成语解释: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仍由谁去解决。

    成语出处:宋・惠洪《林间集》卷下载:法灯泰钦禅师少解悟,然未为人知,独法眼禅师深奇之。一日法眼问大众曰:“虎项下金铃,何人解得?”众无以对。泰钦适至,法眼举前语问之,泰钦曰:“大众何不道:‘系者解得。’”由是人人刮目相看。

  •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jīn yù qí wài , bài qí zhōng

    成语解释:金玉:珍宝;败絮:破烂棉絮。
    比喻外表很华美,而里面一团糟。

    成语出处:明・刘基《诚意伯集・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饮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 不时之需

    bù shí zhī

    成语解释:不时:不定什么时候。
    随时的需要;也作“不时之须”。

    成语出处:宋・苏轼《后赤壁赋》:“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 避实就虚

    bì shí jiù

    成语解释:实:实力;就:接近;趋向;虚:空虚;虚弱。
    原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现也指办事先找容易突破的地方着手。或谈论问题回避要害。原作“避实击虚”。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要略》:“击危乘势以为资,清静以为常,避实就虚,若驱群羊,此所以言兵也。”

  • 顶针续麻

    dǐng zhēn

    成语解释:首尾相连,循环往复的一种文字游戏。如:成语接龙等。

    成语出处:宋、元以来的一种文字游戏。即一人说一条成语或诗文,下一个人以其尾字为首字,再接着说,说不出者为负,罚饮酒或其他。

  • 矜贫恤独

    jīn pín

    成语解释:矜:怜悯;恤:周济;独:老年无子的人。
    怜悯救助贫苦和孤独的人。

    成语出处:《魏书・高闾传》:“甄忠明孝,矜贫恤独,开纳谠言,抑绝谗佞。”

  • 乘龙快婿

    chéng lóng kuài

    成语解释:乘龙:好比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快婿:称意的女婿。
    旧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也用作称誉别人的女婿。

    成语出处:晋・张方《楚国先贤传》:“时人谓桓叔元两女俱乘龙,言得婿如龙也。”

  • 莫须有

    yǒu

    成语解释:原意是也许有吧。后指凭空捏造。

    成语出处:元《宋史・岳飞传》:“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 阎罗王面前须没放回的鬼

    yán luó wáng miàn qián méi fàng huí de guǐ

    成语解释:人死后就不会复活。比喻到手的钱不会再退出来。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1回:“这话却似放屁!做公人的‘那个猫儿不吃腥’?阎罗王面前须没放回的鬼。”

  •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zhǐ zhōu guān fàng huǒ , bù bǎi xìng diǎn dēng

    成语解释: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

    成语出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五卷:“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 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zhǐ zhǔn zhōu guān fàng huǒ , bù bǎi xìng diǎn dēng

    成语解释:州官:一州的长官。
    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没有正当活动的自由。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5回:“不料我们大老爷先护在里头,连问也不叫我问一声儿,可见他们官官相护,这才是‘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古人说的话是再不得错的。”

  • 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zhōu guān fàng huǒ , bù bǎi xìng diǎn dēng

    成语解释:州官:一州的长官。
    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没有正当活动的自由。

    成语出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正月十五,即元宵节)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公布;公开)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