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K
  5. kui

kui的成语(共272个)

  • 振聋发聩

    zhèn lóng fā kuì

    成语解释:使聋子都受到振动和醒悟(发:开启;聩:耳聋)。
    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成语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一卷:“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 罪魁祸首

    zuì kuí huò shǒu

    成语解释:作恶犯罪的头子(魁、首:头目)。
    指坏事的根子。

    成语出处:明・郑若庸《玉玦记・索命》:“虽是虔婆杀我,娟奴是祸首罪魁,追了他去。”

  • 问心无愧

    wèn xīn wú kuì

    成语解释:愧:惭愧。
    问问自己;认为没有什么感到惭愧的地方。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君无须问此,只问己心。问心无愧,即阴律所谓善。”

  • 发聋振聩

    fā lóng zhèn kuì

    成语解释: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也能听到。发:开启;振:振动;聩:耳聋。
    比喻言论文章等唤醒麻木糊涂的;给人以极大的震动和启发。

    成语出处:清・蕊珠旧史《京尘杂录・厂年玉笋志》:“如洛钟之应铜山,蒲牢夜半鸣,足以发聋振聩。”

  • 发蒙振聩

    fā méng zhèn kuì

    成语解释:声音很大,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4回:“先生,你这一番议论,真可谓之发蒙振聩。”

  • 管窥蠡测

    guǎn kuī lǐ cè

    成语解释:蠡:贝壳做的瓢。
    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比喻对事物的观察狭窄、片面;见识肤浅。

    成语出处:汉・东方朔《答客难》:“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筳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 以管窥天

    yǐ guǎn kuī tiān

    成语解释: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
    从管子里看天。比喻见识非常狭隘;对事物的观察;了解很肤浅;很片面。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 窥豹一斑

    kuī bào yī bān

    成语解释:(从管中看豹)只看到豹的一个斑点。比喻所见狭小;看不到全面。也比喻从一点推测全貌。

    成语出处:《晋书・王献之传》:“曰:‘南风不竞。’门生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 揆情度理

    kuí qíng duó lǐ

    成语解释:揆、度:揣测、估计;情、理:人的常情和事理。
    依据情理来推测、估计。也作“揆情度事”。

    成语出处:宋・彭龟年《止堂集・祭陈克斋先生文》:“揆情度事,如鉴之明;泛酬曲应,如衡之平。”

  • 仰不愧天

    yǎng bù kuì tiān

    成语解释:仰:抬头;愧:惭愧。
    抬头没有对不起天的地方。指自省没有做过不好的事;问心无愧。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 以管窥豹

    yǐ guǎn kuī bào

    成语解释:用竹管看豹,只能见其身上的一斑。比喻目光狭隘,见识短浅。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

    成语出处: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 堤溃蚁穴

    kuì yǐ xué

    成语解释:小小的蚂蚁窝,能够使堤岸溃决。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乱子。

    成语出处:三国魏・应璩《杂诗》:“细微可不慎,堤溃自蚁穴。”

  • 丢盔卸甲

    diū kuī xiè jiǎ

    成语解释: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景象。

    成语出处:元・孔学诗《东窗事犯》第一折:“唬得禁军八百万丢盔卸甲。”

  • 鱼溃鸟散

    kuì niǎo sàn

    成语解释:比喻军队溃败。

    成语出处:《宋书・武帝纪中》:“番禺之功,浮级万数,左里之捷,鱼溃鸟散。”

  • 月满则亏

    yuè mǎn zé kuī

    成语解释:月圆则缺。比喻事物发展到极点则开始衰退。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地之常数也。”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