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聋振聩
- 拼音
- fā lóng zhèn kuì
- 注音
- ㄈㄚ ㄌㄨㄥˊ ㄓㄣˋ ㄎㄨㄟˋ
- 情感
- 中性成语
- 繁体
- 發聾振聵
- 近义词
- 醍醐灌顶
更新:2025-10-30 07:52
清・蕊珠旧史《京尘杂录・厂年玉笋志》:“如洛钟之应铜山,蒲牢夜半鸣,足以发聋振聩。”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唤醒麻木的人。
出了匕首、投枪,也还有发聋振聩的木铎,有悠然发人深思的静夜钟声。(茅盾《联系实际、学习鲁迅》)
“聩”,读作“kuì”,不能读作“guì”。
“振”,不能写作“震”。
清朝时期,英国舰船经常侵犯中国领海主权,以保护向中国输送鸦片的贸易,鸿胪寺卿黄爵滋忧心忡忡。他上《禁烟议疏》给道光皇帝,列举大量的数据与材料证明鸦片的危害,提出为了严禁鸦片,应不惜动用死刑,以达到发聋振聩的目的。
聩,天生耳聋。发聋振聩指声音大得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以言论唤醒糊涂麻木的人。《清史稿・卷三七八・黄爵滋传》:“虽顽愚沉溺之久,自足以发聋振聩。”亦作“振聋发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