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K
  5. kui

kui的成语(共272个)

  • 众目睽睽

    zhòng mù kuíkuí

    成语解释:大家的眼睛都睁得大大地注视着。睽睽:睁大眼睛注意看的样子。

    成语出处:唐・韩愈《郓州溪堂诗并序》:“新旧不相保持,万目睽睽,公于此时能安以治之。”

  • 当之无愧

    dāng zhī wú kuì

    成语解释:承受得起这种荣誉或称号;一点也不必感到惭愧。当:担当;承受;之:指所给的荣誉或称号。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回丁判官书》:“夫人有厚己而自如者,恃其中有所以当之而不愧也。”

  • 功亏一篑

    gōng kuīkuì

    成语解释:(筑九仞高的土山)由于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完成。比喻一件事情只差一点而没有成功。

    成语出处:《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好汉不吃眼前亏

    hǎo hàn bù chī yǎn qián kuī

    成语解释:俗语。指聪明人能识时务,暂时躲开不利的处境,免得吃亏受辱。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7回:“好汉不吃眼前亏,且让他一步,再作道理。”

  • 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

    píng shēng bù zuò kuī xīn shì , yè bàn qiāo mén bù chī jīng

    成语解释: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
    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成语出处:鲁迅《天花的蔷薇》:“‘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乙校不自心虚,怎能给恐吓呢?”

  • 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píng shēng mò zuò kuī xīn shì , bàn yè qiāo mén bù chī jīng

    成语解释: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
    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 俯仰无愧

    fǔ yǎng wú kuì

    成语解释:比喻没有做亏心事,并不感到惭愧。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 盈则必亏

    yíng zé bì kuī

    成语解释:盈:圆。
    亏:缺。
    月圆的时候就是月缺的时候。形容物极必反。

    成语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

  • 决痈溃疽

    jué yōng kuì

    成语解释:痈:疮;溃:破;疽:痈疽。
    疮痈破开了。比喻事情的症结得到解决。

    成语出处:《南齐书・柳世隆传》:“今乃举兵内侮,奸回外炽,斯实恶熟罪成之辰,决痈溃疽之日。”

  • 管窥之见

    guǎn kuī zhī jiàn

    成语解释:管窥:从管中看物。
    管筒所窥见的地方极小。比喻见解局限、偏颇、肤浅。

    成语出处:《魏书・魏收传》:“仰恃皇造宿眷之隆,敢陈愚昧管窥之见。”

  • 鱼溃鸟离

    kuì niǎo lí

    成语解释:见“鱼溃鸟散”。

    成语出处:《周书・武帝纪下》:“王威既振,鱼溃鸟离,破竹更难,见瓴非易。”后蜀・何光远《鉴诫录・知机对》:“一击而鱼溃鸟离,四合而豕分蛇断。”

  • 鸟惊鱼溃

    niǎo jīng yú kuì

    成语解释:溃:溃散。
    象鸟惊飞,象鱼溃散而逃。形容军队因受惊扰而乱纷纷地四下溃散。

    成语出处:唐・魏征《隋书・杨玄感传论》:“民为凋尽,徭戍无期,率土之心,鸟惊鱼溃。”

  • 鸟散鱼溃

    niǎo sàn yú kuì

    成语解释:溃:溃散。
    象鸟惊飞,象鱼溃散而逃。形容军队因受惊扰而乱纷纷地四下溃散。

    成语出处:《南史・宋武帝纪》:“番禺之功,俘级万数,左里之捷,鸟散鱼溃。”

  • 财匮力绌

    cái kuì lì chù

    成语解释:指钱财缺乏,力量不足。

    成语出处:《明史・赵炳然传》:“浙罹兵燹久,又当宗宪汰侈后,财匮力绌。”

  • 跬步千里

    kuǐ bù qiān lǐ

    成语解释:走一千里路,是半步半步积累起来的。比喻学习应该有恒,不要半途而废。

    成语出处:《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