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F
  5. fa

fa的成语(共701个)

  • 发聋振聩

    lóng zhèn kuì

    成语解释: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也能听到。发:开启;振:振动;聩:耳聋。
    比喻言论文章等唤醒麻木糊涂的;给人以极大的震动和启发。

    成语出处:清・蕊珠旧史《京尘杂录・厂年玉笋志》:“如洛钟之应铜山,蒲牢夜半鸣,足以发聋振聩。”

  • 发蒙振落

    méng zhèn luò

    成语解释:蒙:遮盖,指物品上的罩物;振:摇动。
    把蒙在物体上的东西揭掉,把将要落的树叶摘下来。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汲郑列传》:“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

  • 发蒙振聩

    méng zhèn kuì

    成语解释:声音很大,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4回:“先生,你这一番议论,真可谓之发蒙振聩。”

  • 心细如发

    xīn xì rú

    成语解释:亦作“心细于发”。极言小心谨慎,考虑周密。

    成语出处:吴梅《题天香石砚室棋谱》诗:“颇闻棋诀在善守,心细如发才如斗。”

  • 发扬踔厉

    yáng chuō lì

    成语解释: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手足发扬,蹈地而猛烈,象征太公望辅助武王伐纣时勇往直前的意志。后比喻精神奋发,意气昂扬。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大(太)公之志也。”

  • 大发雷霆

    léi tíng

    成语解释:霆:暴雷;雷霆:震耳的雷声。
    形容大发脾气;高声怒斥别人。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5卷:“陈秀才大发雷霆。”

  • 怒发冲冠

    chōng guān

    成语解释:冠:帽子。
    愤怒得头发竖起;顶着帽子。形容愤怒到极点。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 毛发倒竖

    máo dào shù

    成语解释:倒竖:尾端朝上直立。
    汗毛、头发都竖起来。①比喻怒不可遏。②形容很害怕,很紧张。亦作“毛发皆竖”、“毛发尽竖”、“毛发为竖”。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0回:“腾读毕,毛发倒竖,咬牙嚼舌,满口流血。”

  • 毛发悚然

    máo sǒng rán

    成语解释:亦作“毛发耸然”。毛发竖起。极言惊骇、恐惧。

    成语出处: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戴监生》:“戴监生偷听到两个鬼的一番议论,议论中居然提到他。戴骤聆至此,毛发悚然。”

  • 冲冠怒发

    chōng guàn nù

    成语解释:形容极为愤怒。

    成语出处:《旧唐书・郑畋传》:“而畋冲冠怒发,投袂冶兵,罗剑戟于樽前,练貔貅于阃外。”

  • 心花怒发

    xīn huā nù

    成语解释:犹心花怒放。

    成语出处:清・郑燮《花间堂诗草跋》:“一旦心花怒发,便如太华峰头十丈莲矣。”

  • 发怒冲冠

    nù chōng guàn

    成语解释:同“发上冲冠”。

    成语出处:《燕丹子》下卷:“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宗意和之。如壮声则发怒冲冠,为哀声则士皆流涕。”

  • 大发慈悲

    cí bēi

    成语解释:比喻起善心,做好事。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伏望母亲大人,大发慈悲,优容苦志。”

  • 大法小廉

    xiǎo lián

    成语解释:旧时指大臣尽忠,小臣尽职。

    成语出处:《礼记・礼运》:“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

  • 赏罚分明

    shǎng fēn míng

    成语解释:该赏的赏;该罚的罚;界限清楚;毫不含糊。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张敞传》:“敞为人敏疾,赏罚分明,见恶辄取,时时越法纵舍,有足大者。”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