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的成语(共1771个)
从天而降
成语解释:天上掉下来的。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周亚夫传》:“直入武库,击鸣鼓。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
大而无当
成语解释:当:底、边际。
原指说话夸大没有边际。后用来表示虽然大;但不适用。成语出处:庄周《庄子・逍遥游》:“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
独一无二
成语解释:只有这一个;而没有别的可与其相比。形容非常突出。
成语出处:宋・延寿《宗镜录》第31卷:“独一无二,即真解脱。”
耳濡目染
成语解释:濡:音如;沾湿;染:沾染。
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成语出处: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食而不知其味
成语解释:东西吃下去,却不知道它的味道。比喻读书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
成语出处:《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行远自迩
成语解释:走远路必须从最近的一步走起。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浅入深;一步步前进。迩:近。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无为而成
成语解释:谓不倚外力而自然有所成就。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素位而行
成语解释:素位:安于平常所处的地位。
指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并努力做好应当做的事情。成语出处:《礼记・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和而不同
成语解释:和:和睦;同:苟同;无原则地附和。
与人和睦相处;但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苟同。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敬而远之
成语解释:敬:尊重;远:不接近;之:指对象。
尊敬他又不接近他。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三思而行
成语解释:三:再三;表示多次;思:考虑;行:行动。
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指做事慎重。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适可而止
成语解释:做到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比喻做事恰到好处。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乡党》:“不多食”宋・朱熹集注:“适可而止,无贪心也。”
望而生畏
成语解释:看着就害怕。生畏:害怕。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秀而不实
成语解释:秀:庄稼吐穗开花;实:结果实。
开花不结果。比喻只学到一点皮毛,实际并无成就。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具体而微
成语解释:具体:大体具备;微:微小。
内容大体具备;但布局、规模较小些。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上》:“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