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的成语(共1771个)
蛇无头而不行,鸟无翅而不飞
成语解释:比喻失去主导或羽翼,就办不成事情了。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回:当晚二更时分,天色微明,十五个头领,都在寨中纳闷,正是蛇无头而不行,鸟无翅而不飞,嗟咨叹惜,进退无措。
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成语解释:伯仁,晋朝周
成语出处:晋书周????传:“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成语解释:事:侍奉,服侍。
忠义之臣,不奉事两个朝代的君主;贞节的妇女,不再嫁第二个丈夫。指忠诚不二。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49回:“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我为隋臣,不能匡救君恶,致被逆贼所弑,不能报仇,而事别主,何面目立于世乎?”
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
成语解释:事:侍奉,服侍。
忠义之臣,不奉事两个朝代的君主;贞节的妇女,不再嫁第二个丈夫。指忠诚不二。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田单列传》:“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齐王不听吾谏,故退而耕子野。”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成语解释:忧虑在天下人之前,享受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成语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成语解释:勿:不要;为:做。
不要以为是微小的坏事就可以做,不要以为是不大的好事就不去做。成语出处:《诸葛亮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成语解释:九州:指全中国。
月亮普照全中国,而人间苦乐不同,少数人过着吃喝玩乐奢侈豪华的生活,好多人却过着饥寒交迫的苦日子。成语出处:《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妻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
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
成语解释:考虑问题要变通灵活,行为则须端方不苟;胆量要大,心思要缜密。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
天无二日
成语解释:日:太阳,比喻君王。
天上没有两个太阳。旧喻一国不能同时有两个国君。比喻凡事应统于一,不能两大并存。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坊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听而不闻
成语解释:闻:听。
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勇而无谋
成语解释:虽然勇敢;但是缺乏谋略;常指靠蛮力而不靠智慧的人。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荀攸》:“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
千儿八百
成语解释:一千左右。
成语出处:胡天培《山村新人》:“一春天,保管能赚他个千儿八百的。”
公而忘私
成语解释:为了公事而不考虑自己的私利。
成语出处:汉・贾谊《治安策》:“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死而复生
成语解释:死去了又活过来。形容生命不息。
成语出处:三国・魏 曹植《辩道论》:“方士有董仲君,有罪系狱,佯死数日,目陷虫出,死而复生,然后竟死。”
失而复得
成语解释:失:遗失,丧失。
失去而又得到。成语出处:宋・王安石《原过》:“是失而复得,废而复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