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D
  5. di

di的成语(共1367个)

  • 设身处地

    shè shēn chǔ

    成语解释:设:假设;处: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
    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

    成语出处:宋・朱熹《礼记・中庸》注:“体谓设以身处其地而察其心也。”

  • 天覆地载

    tiān fù zǎi

    成语解释:覆:盖;载:承受。
    象天覆盖万物,地承受一切一样。比喻范围极广大。也比喻恩泽深厚。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天之所覆,地之所载。”

  • 寡不敌众

    guǎ bù zhòng

    成语解释:人少的敌不过人多的。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寡固不可以敌众。”

  • 就地取材

    jiù qǔ cái

    成语解释:就在原地寻取所需要的材料。

    成语出处:《诗经・豳风・七月》:“蚕月条桑。”唐・孔颖达疏《十字注疏》:“条其桑而采之,谓斩条于地,就地采之也。”

  • 天高地厚

    tiān gāo hòu

    成语解释:原形容天地的广大,后形容恩德极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关系的重大。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脊。”

  • 兄弟阋墙

    xiōng xì qiáng

    成语解释:指兄弟之间发生纠纷;也比喻内部争斗。阋:争吵;争斗。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 天成地平

    tiān chéng píng

    成语解释:成:成功;平:治平。
    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成语出处:《尚书・大禹谟》:“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工。'《左传・文公十八年》:“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

  • 地主之谊

    zhǔ zhī yì

    成语解释:即招待外地来的客人;当地主人应尽的义务。地主:当地的主人。
    谊:情谊。

    成语出处: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二年》:“子服景伯谓子贡曰:‘夫诸侯之会,事既毕矣,侯伯致礼,地主归饩,以相辞也。’”

  • 天经地义

    tiān jīng

    成语解释:经:道;原则;义:正理。
    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比喻理所当然;不可置疑。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 肝脑涂地

    gān nǎo tú

    成语解释:肝胆脑浆溅了一地。形容惨死。也形容竭尽忠诚;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涂:抹。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大战十七,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

  • 立锥之地

    lì zhuī zhī

    成语解释:立锥:插锥子。
    指插锥子的地方。比喻能容身的极小的地方。也作“置锥之地。”。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

  • 地广人稀

    guǎng rén xī

    成语解释:地域广阔;人烟稀少。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下》:“习俗颇殊,地广民稀。”

  • 山崩地裂

    shān bēng liè

    成语解释:山崩塌;地开裂。多为地震所引起。原用来指灾难性的巨大事变。后比喻声势之大;变化剧然。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元帝纪》:“山崩地裂,水泉涌出。天惟降灾,震惊朕师。”

  • 山摇地动

    shān yáo dòng

    成语解释:山和地都在动摇。形容声势或力量的巨大。

    成语出处:《宋书・五行志五》:“大明六年七月甲申,地震,有声自河北来,鲁郡山摇地动。”

  • 天堂地狱

    tiān táng

    成语解释:原为佛家语。指善人死后升入天堂,恶人死后堕入地狱。佛家用以劝善惩恶。后常用以比喻幸福和凄苦两种截然相反的生活境遇。

    成语出处:《宋书・天竺迦毘黎国传》:“且要天堂以就善,曷若服义而蹈道;惧地狱以敕身,孰与从理以端心。”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