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的成语(共1367个)
涤秽荡瑕
成语解释:同“涤瑕荡秽”。
成语出处:《宋书・礼志一》:“殿下以命世之资,属当倾危之运,礼乐征伐,翼成中兴,将涤秽荡瑕,拨乱反正。”
天悬地隔
成语解释:悬、隔:距离远。
比喻相差极大。成语出处:《南齐书・陆厥传》: “一人之思,迟速天悬;一家之文,工拙壤隔。”
五体投地
成语解释:五体:头和四肢;投地:着地。
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原为古代印度最恭敬的一种致敬仪式。后比喻心悦诚服或敬佩到了极点。成语出处:唐・姚思廉《梁书・中天竺国传》:“今以此国君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珍重,一切归属,五体投地,归诚大王。”
腹背受敌
成语解释:腹:肚子;指前面;背:背脊;指后面;受:遭到;受到。
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处于被动不利的局面。成语出处:北齐 魏收《魏书・崔浩传》:“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
必争之地
成语解释:敌对双方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
成语出处:《周书・王悦传》:“白马要冲,是必争之地。今城守寡弱,易可图也。”
首尾受敌
成语解释:首尾:前后。
前后受到敌人的夹攻。成语出处:《周书・文帝纪》:“今逼以上命,悉令赴关,悦蹑其后,欢邀其前,首尾受敌,其势危矣。”
开天辟地
成语解释:辟:开辟。
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天辟地;才开始了人类历史。用来指开创人类的历史或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成语出处:唐・魏征《隋书・音乐志中》:“开天辟地,峻岳夷海。”
一隅之地
成语解释:隅:角落。
形容地域狭小。成语出处:《南史・王弘传论》:“晋自中原沸腾,介居江左,以一隅之地,抗衡上国。”
因敌取资
成语解释:因:依,靠;资:财物,资用。
从敌人方面取得资用、给养。成语出处:《北史・燕凤传》:“轻行速捷,因敌取资。”
彻底澄清
成语解释:彻底:水清见底;澄清:明净。
形容非常廉洁清白。指彻底清查,毫无保留。成语出处:《北史・宋世良传》:“府君非惟善政,清亦彻底。”
如临大敌
成语解释:临:面对着。
好像面对着强大的敌人。形容把本来不是很紧迫的形势看得十分严重。成语出处:《旧唐书・郑畋传》:“畋还镇,搜乘补卒,缮修戎仗,浚饰城垒,尽出家财以散士卒。昼夜如临大敌。”
一席之地
成语解释:放一个席位的地方。比喻应有的一个位置。
成语出处:《旧唐书・后妃传上》:“妇人智识不远,有忤盛情,然贵妃久承恩顾,何惜宫中一席之地,使其京戮,安忍取辱于外哉!”
缩地补天
成语解释:指改造天地宇宙。比喻做非凡之事。
成语出处:《旧唐书・音乐志一》:“高祖缩地补天,重张区宇;反魂肉骨,再造生灵。”
席地而坐
成语解释:席:坐席。
原指把坐席铺在地上坐。现多指坐在地面上。成语出处:《旧五代史・李茂贞传》:“但御军整众,都无纪律,当食造庖厨,往往席地而坐。”
赤地千里
成语解释:赤:空无所有。
寸草不生的地面有千里之广。形容因天灾人祸而造成广大农田没有收成的惨状。成语出处:《新五代史・唐庄宗纪上》:“克用兵大掠晋绛,至于河中,赤地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