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的成语(共1367个)
歇斯底里
成语解释: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成语出处:茅盾《严霜下的梦》:“我听见女子的歇斯底里的喊叫,我仿佛看见许多狼,张开了锯样的尖嘴,在撕碎美丽的身体。”
馋涎欲滴
成语解释:馋:看见好的食物就想吃;涎:口水;欲:将要。
馋得口水都要滴下来了。形容贪吃或贪求欲望非常强烈。也作“垂涎欲滴”。成语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弄堂生意古今谈》:“初到上海的乡下人,一听到(叫卖零食的声音)就有馋涎欲滴之概。”
低首下心
成语解释:首:头;下心:屈服于人。
形容屈服顺从。成语出处:唐・韩愈《祭鳄鱼文》:“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
羝羊触藩
成语解释:羝羊:公羊;触:抵撞;藩:篱笆。
公羊的角缠在篱笆上,进退不得。比喻进退两难。成语出处:《周易・大壮》:“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
一日纵敌,数世之患
成语解释:纵:放;数世:几世,长期;患:祸害。
一天放过敌人,会留下长期的祸害。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碱年》: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
拔地摇山
成语解释:翻动大地,摇撼山岳。形容声势极大。
成语出处:明・郭勋《英烈传》第49回:“乌龙镇上驻不得赤龙舟,搅得翻江震海;大全港中做不得周全事,空教拔地摇山。”
留有余地
成语解释:说话办事不走极端;留有回旋和变通的余地。
成语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68章:“他们显然具有‘化大事为小事’的用心,为下一步‘打退堂鼓’留有余地。”
称兄道弟
成语解释:朋友间以兄弟相称;表示关系亲密。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见了同事周老爷一班人,格外显得殷勤,称兄道弟,好不热闹。”
方寸地
成语解释:原指很小的地方,借指心。
成语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六卷:“俗语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指心而言也。”
刮地皮
成语解释:比喻贪官污吏千方百计地搜刮人民的财产。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程日华传》:“马瘠士饥死,刺史不弃毫发恤吾急,今刮地以去,吾等何望。”
家书抵万金
成语解释:比喻家信的珍贵。
成语出处:唐・杜甫《春望》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十八层地狱
成语解释:层:重。
地狱:佛教、基督教等指死后灵魂受苦的地方。
迷信认为人在生时为非作恶,死后进入十八层地狱,不得翻身。比喻悲惨的报应。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我赖了你的,我堕十八层地狱。”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九卷:“分明是十八层地狱的苦鬼,直升到三十三天去了。”
英雄无用武之地
成语解释:比喻有才能却没地方或机会施展。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
置之死地而后生
成语解释: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成语出处:先秦・孙武《孙子・九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打破砂锅问到底
成语解释: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成语出处:见“打破沙锅问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