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o的成语(共1148个)
神魂颠倒
成语解释:神魂:精神。
精神恍惚;颠三倒四;失去常态。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着了迷;以致心神不定;失去常态。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陆五汉硬留合色鞋》:“神魂颠倒,连家里也不思想。”
是非颠倒
成语解释:是:对;非:错。
把错的说成对的,对的说成错的。把是非弄颠倒了。成语出处:唐・韩愈《施先生墓铭》:“古圣人言,其旨密微,笺注纷罗,颠倒是非。”
梦魂颠倒
成语解释:比喻心神恍惚,失去常态。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9卷:“只因财利迷心,身家念重,时时防贼发火起,自然梦魂颠倒。”
白黑颠倒
成语解释:颠倒:错乱。
指白黑不分、是非颠倒。成语出处:西汉・刘向《列女传・楚成郑瞀》:“王不明察,遂辜无罪,是白黑颠倒,上下错谬也。”
梦想颠倒
成语解释:比喻心神恍惚,失去常态。
成语出处:《西游补》第一回:“卷做一团,塞在猪八戒耳朵里,口里乱嚷道:‘悟能,休得梦想颠倒。’”
轻重倒置
成语解释:置:放;摆。
把重要的和次要的摆颠倒了。成语出处:宋・刘安世《尽言集》:“轻重倒置,有害政体。”
手舞足蹈
成语解释:蹈:跳动。
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上》:“乐则生矣,全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生财有道
成语解释:原指生财有个大原则,后指搞钱很有办法。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大学》:“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任重道远
成语解释:担子很重;路程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师道尊严
成语解释: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成语出处:《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诲淫诲盗
成语解释:原意是财物不仔细保管,招致别人来偷盗;女子打扮得十分妖艳,也是引诱别人来调戏。现指引诱人做奸淫盗窃的事。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上》:“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大逆不道
成语解释:逆:背叛;不道:违背当时的道德标准。
旧指不符合封建统治者的道德标准和宗法观念的极端叛逆行为;给起来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现也用来指不合某种观念和道德标准的行为。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
重蹈覆辙
成语解释:重:再一次;蹈:踏上;覆:翻倒;辙:车轮轧出的痕迹。
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窦武传》:“今不虑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
志同道合
成语解释:形容彼此志向相同;信仰、志趣一致。志:志向;道:道路;信仰。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陈思王植传》:“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
摧志屈道
成语解释:摧:摧折,放弃;道:道德。
抛弃理想追求,失去道义节操。形容身处逆境,不能守操如一。成语出处:《宋书・隐逸传论》:“夫独往之人,不能摧志屈道,借誉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