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o的成语(共1148个)
逃生不避路,到处便为家
成语解释:指人在逃生时慌不择路,只要有地方躲藏就可以安家。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回:“这鲁达急急忙忙行过了几处州府,正是‘逃生不避路,到处便为家’。”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成语解释:以:拿;治:惩处。
用别人的办法来惩治别人。成语出处: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成语解释:就用那个人对付别人的办法返回来对付那个人自己。
成语出处: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颠倒黑白
成语解释: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故意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成语出处:战国・楚 屈原《楚辞・九章・怀沙》:“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
颠倒是非
成语解释: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指善恶不明或故意歪曲事实。
成语出处:唐・韩愈《唐太学博士施先生墓志铭》:“古圣人言,其旨密微,笺注纷罗,颠倒是非。”
颠三倒四
成语解释:指错乱没有次序。形容思路、言语、做事等条理不清、颠倒混乱;毫无次序。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4回:“连拜了三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颠三倒四,坐卧不安。”
翻江倒海
成语解释:把大江大海都翻转过来;形容水势很大;现在多用来形容声势浩大或力量巨大。也用以形容混乱不堪破坏极甚的情况。
成语出处:唐・李筌《太自阴经》:“东温而层冰澌散,西烈则百卉摧残,鼓怒而走石飞沙,翻江倒海。”
仁义道德
成语解释: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成语出处: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道听途说
成语解释:道、途:路。
路上听说来的;又在路上传播。指随便传说不可靠的消息;或指没有根据的消息。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称孤道寡
成语解释:孤、寡:古代皇帝自称。
自封为王。比喻狂妄地以最高统治者自居。成语出处:《宣和遗事》前集:“天子道:‘咱八辈儿称孤道寡。’”
倒行逆施
成语解释:倒、逆:反常;行、施:做事。
违反常规;违背情理的行为一般指违反社会道德准则和时代进步方向的行为。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东倒西歪
成语解释:歪歪倒倒的。形容站立不稳;或位置不正;倾斜欲倒的样子。也形容杂乱无章。
成语出处:元・萧德祥《杨氏女杀狗劝夫》:“他两个把盏儿吞,直喝得醉醺醺的,吃得东倒西歪。”
胡说八道
成语解释:指没有根据;不负责任的乱说一气。也作“胡说乱道”。
成语出处:宋・宗杲《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手指东画西,口中乱说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