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中间组哪些词
1 . 报李投桃
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2 . 避李嫌瓜
以之表示避免嫌疑。
3 . 沉李浮瓜
吃在冷水里浸过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
4 . 大李将军
1.指唐山水画家右武卫大将军李思训。
5 . 非李非桃
1.喻不是兄弟姐妹关系。
6 . 瓜李之嫌
瓜李:瓜田李下。比喻处在嫌疑的地位。
7 . 瓜皮搭李皮
搭:连接上,挂上。瓜皮挂在李子树皮上。比喻和毫无关系的人强认亲族。
8 . 瓜皮搭李树
根本搭不上。指强认亲族。
9 .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1.经过瓜田不可弯腰提鞋子﹐走过李树下不要举手端正帽子。比喻避免招惹无端的怀疑。
10 .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1.见"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11 .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走过瓜田,不要弯下身子提鞋;经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比喻避嫌疑。
12 .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比喻避嫌疑。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13 . 瓜田李下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14 . 僵李代桃
比喻代人受罪责或以此代彼。亦作“僵桃代李”。
15 . 将李代桃
比喻代人受罪或彼此顶替。
16 . 卖李钻核
先钻李核,然后出卖,免得别人得到良种。形容极端自私。
17 . 牛李党争
唐代穆宗至宣宗年间(821-859)的朋党之争。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和以李德裕为首的两个朋党,交替当朝,一方得势,必全力罢黜另一方,李宗闵、李德裕先后被贬死,牛僧孺病亡。
18 . 青李书
1.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来禽帖》中﹐有一则开头有"青李"字样。后世因以"青李书"泛指法帖。
19 . 沈李浮瓜
1.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水。"谓天热把瓜果用冷水浸后食用。后以"沈李浮瓜"借指消夏乐事。亦用以泛指消夏果品。
20 . 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
1.比喻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21 . 苏李体
1.指汉苏武﹑李陵的诗体。
22 . 桃僵李代
原比喻兄弟友爱相助,后转用为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同“李代桃僵”。
23 . 桃来李答
比喻互相酬赠。
24 . 桃李遍天下
桃李:桃树和李树,比喻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25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蹊:小路。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26 .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27 . 桃李成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省语。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28 . 桃李春风
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
29 . 桃李节
1.桃李开花的时候,指农历二三月间。
30 . 桃李精神
形容妖艳娇媚的神态。
31 . 桃李满天下
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32 . 桃李门墙
门墙:指师门。指他人的学生或所栽培的后辈。
33 . 桃李年
桃李花争艳的年纪。比喻女子的青春时期。
34 . 桃李蹊
1.比喻吸引众人奔趋的地方。
35 . 桃李人
1.指佳人,美人。
36 . 桃李色
1.比喻红润的脸色。
37 .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38 . 桃李源
1.指吴中武陵源。
39 . 桃李月
1.桃李开花的月份。泛指春天。
40 . 桃李争辉
桃花和李花竞相开放。用以形容春色美丽。
41 . 桃李争妍
桃花和李花竞相开放。用以形容春色美丽。
42 . 桃李之教
指老师的教诲。
43 . 桃李之馈
原指互赠礼品,后引申指送礼,贿赂。
44 . 桃三李四
1.谚语。谓栽桃树三年结实,栽李树四年结实。
45 . 桃伤李仆
仆:向前跌倒。比喻兄弟休戚与共。
46 . 桃羞李让
桃和李都感到羞愧,只好退让。形容女子比花还要艳丽动人。
47 . 桃夭李艳
桃李盛开。泛指春日美景。
48 . 王贵与李香香
诗歌。李季作。1946年发表。土地革命在三边地区获得成功后,相爱已久的王贵与李香香终于结婚。但游击队转移后,恶霸地主崔二爷抓走了王贵,并逼李香香改嫁。游击队打回后,活捉崔二爷,王贵与李香香重逢。作品采用陕北信天游形式以及比兴手法,塑造了敢于反抗、争取自由幸福的青年形象。
49 . 王小波李顺起义
北宋初的农民起义。公元993年,王小波在青城(今四川都江堰西)起义,提出“均贫富”的主张,从者万余,占青城、彭山。不久,王小波牺牲,李顺继为首领。次年占成都,建大蜀政权,控制四川大部。宋政府派兵镇压,攻陷成都,李顺遇害。余部坚持战斗,至995年失败。
50 . 仙李蟠根
1.《太平广记》卷一引晋葛洪《神仙传.老子》:"老子之母,适至李树下而生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树曰:'以此为我姓。'"李唐统治者自言为老子之后,后因以李姓宗族昌盛为"仙李蟠根"。
51 . 小李杜
1.晩唐诗人李商隐﹑杜牧的并称。对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的并称"李杜"而言。
52 . 小李将军
1.指唐山水画家右武卫大将军李思训之子昭道。 2.指李升。
53 . 行李车
装运旅客托运的行李、包裹和快件货物的铁路客车。设有行李间及行李员办公室。两侧有双扇车门,以便装卸行李、包裹等。
54 . 行李房
1.车站船埠等专为旅客办理寄运行李的地方。
55 . 行李卷
1.铺盖卷。
56 . 艳如桃李,冷若冰霜
形容女子容貌艳丽而态度严肃。
57 . 御李子
1.李子的一种。相传汉献帝迁许昌,食此李,故称。
58 . 怨李恩牛
1.同"恩牛怨李"。
59 . 张公吃酒李公颠
后有移花接木或顶缸之义。同“张公吃酒李公醉”。
60 . 张公吃酒李公醉
比喻由于误会而代人受过。
61 . 张冠李戴
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62 . 张家长,李家短
1.谓谈论里巷琐事。
63 . 张家长李家短
说张家的长,李家的短。比喻与己无关的闲话。
64 . 张甲李乙
犹言张三李四。
65 . 张王李赵
四者皆最常见的姓,连用泛指一般人。
66 . 张三李四
假设的名字,泛指某人或某些人。
67 . 指李推张
指相互推委,逃避责任。
68 . 正冠李下
在李树下不整帽子,以避免偷李的嫌疑。比喻做容易引起怀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