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濡】开头能组哪些词
- 1 . 濡笔- 1.谓蘸笔书写或绘画。 
- 2 . 濡迟- 1.迟滞;缓慢。 
- 3 . 濡翰- 1.谓蘸笔书写或绘画。 
- 4 . 濡毫- 1.濡笔。谓蘸笔书写或绘画。 
- 5 . 濡褐- 1.指沾湿马衣。语出《左传.定公八年》:"主人焚冲,或濡马褐以救之。" 
- 6 . 濡化- 1.滋润化育。 
- 7 . 濡迹- 1.见"濡迹"。 
- 8 . 濡浃- 1.沾润。 
- 9 . 濡泃- 1.亦作"濡煦"。 2.比喻人在困境中以微力相救助。 
- 10 . 濡口- 1.指濡须口。 
- 11 . 濡缕- 1.沾湿一缕。形容沾湿范围极小。引申指力量微弱。 
- 12 . 濡没- 1.淹没。 
- 13 . 濡沫- 1.用唾沫来湿润。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语出《庄子.天运》:"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 
- 14 . 濡沫涸辙- 濡:沾湿。本指泉水干竭,鱼儿相互吐沫湿润。后比喻在困难的处境中以微小的力量竭力互相帮助。 
- 15 . 濡墨- 1.蘸润墨汁。谓用墨书写。 
- 16 . 濡溺- 1.沉浸﹐沉溺。 
- 17 . 濡霈- 1.雨盛貌。喻帝王恩泽。 
- 18 . 濡洽- 1.犹沾润,施惠。 
- 19 . 濡染- ①沾染:濡染陈俗。 ②受熏陶:濡染家学。 ③沾湿,染上颜色(常指运笔写字作画):濡染大笔何淋漓! 
- 20 . 濡忍- 和顺忍让:濡忍之志|濡忍不决。 
- 21 . 濡肉- 1.煮烂的肉。 
- 22 . 濡如- 1.雨露润泽貌。 
- 23 . 濡濡- 1.湿润貌。 2.犹沉湎。 3.融洽貌。 
- 24 . 濡愞- 1.软弱。 
- 25 . 濡润- 1.沾湿;滋润。 2.犹润笔。撰写文稿的酬金。 
- 26 . 濡弱- 1.柔弱;懦弱。 
- 27 . 濡湿- 1.犹潮湿。 
- 28 . 濡首- 1.语出《易.未济》:"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后以"濡首"谓沉湎于酒而有失本性常态之意。 2.埋头;专心致志。 
- 29 . 濡鹈- 1.语出《诗.曹风.候人》:"维鹈在梁,不濡其翼。彼其之子,不称其服。"郑玄笺:"鹈在梁,当濡其翼;而不濡者,非其常也。以喻小人在朝,亦非其常。"后以"濡鹈"比喻享受高官厚禄﹑不理朝政﹑不称职的人。 
- 30 . 濡头- 1.濡首。 2.谓头浸水墨中。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上:"﹝张旭﹞饮酒辄草书﹐挥笔而大叫﹐以头揾水墨中而书之﹐天下呼为张颠。"后因以"濡头"为典。 
- 31 . 濡尾- 1.语出《易.未济》:"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孔颖达疏:"小才不能济难事,同小狐虽难渡水而无余力,必须水汔方可涉川;未及登岸而濡其尾,济不免濡,岂有所利?"后以"濡尾"比喻力不胜任,处境尴尬。 
- 32 . 濡沃- 1.滋润。喻施恩泽。 
- 33 . 濡渥- 1.湿润。 
- 34 . 濡写- 1.因水湿阻于肠胃,脾虚不能制水导致的腹泻。 
- 35 . 濡泄- 1.濡泻。 
- 36 . 濡须- 1.水名。今称运漕河。源出安徽省巢湖,东流至今芜湖市裕溪口入长江。古代当江淮间交通要道,魏晋南北朝时,这里是兵争要地。 2.堡坞名。东汉末年孙权于濡须口筑以备曹操。 
- 37 . 濡须坞- 1.堡坞名。 
- 38 . 濡需- 1.苟安一时。 
- 39 . 濡煦- 1.见"濡泃"。 
- 40 . 濡养- 1.犹滋养。 
- 41 . 濡泽- 1.沾润。喻获得恩惠。 
- 42 . 濡沾- 1.沾湿。 
- 43 . 濡栉- 1.沾湿梳篦。古代丧礼,死者如不洗头,即用沾湿的篦栉三梳而止。 
- 44 . 濡滞- 1.停留;迟延;迟滞。 
- 45 . 濡濯- 1.古代给死人洗过头的脏水。 
- 46 . 濡渍- 1.浸泡。 
- 47 . 濡足- 1.沾污了脚。指被沾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