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武组词
  4. 【武】开头能组哪些词

【武】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1.半步。 2.即虎步。形容举步威武。 3.谓追随。

  • 2 .

    1.兵部。古代封建王朝中主管军事的部门。

  • 3 .

    1.亦作"武材"。 2.军事才干。

  • 4 .

    1.见"武才"。

  • 5 . 昌春柳

    1.即武昌柳。

  • 6 . 昌官柳

    1.即武昌柳。

  • 7 . 昌柳

    1.《晋书.陶侃传》:"﹝侃﹞尝课诸营种柳,都尉夏施盗官柳植之于己门。侃后见,驻车问曰:'此是武昌西门前柳,何因盗来此种?'施惶怖谢罪"。后泛称杨柳为"武昌柳"。

  • 8 . 昌起义

    1911年四川掀起保路运动,在同盟会推动下,文学社和共进会在武昌设立起义总部,准备发动新军起义。由于计划泄露,起义机关被清军破获,形势危急。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营熊秉坤率部首先起义。各营奋起,攻陷总督衙门,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并发表宣言,号召各省起义。各省相继响应,形成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

  • 9 . 昌剩竹

    比喻尚可备用的材料。

  • 10 . 昌鱼

    1.三国吴嗣主孙晧从建业迁都武昌,丞相陆凯进谏,疏中引童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见《三国志.吴志.陆凯传》。武昌鱼指武昌附近所产的团头鲂。

  • 11 .

    戏曲场面的一部分。指各种打击乐器。如锣、鼓、钹、水镲等。习惯上也指演奏这类乐器的乐师。

  • 12 .

    1.威猛的兵车。

  • 13 .

    1.武官;武将。主管军事的官员。

  • 14 .

    1.勇武的声名。

  • 15 .

    1.谓军事上的胜利。

  • 16 . 成王

    1.周代太公望的封号。唐开元十九年于西京及各州设太公庙,至上元元年又追封太公望为武成王,太公庙改武成王庙。参阅宋王溥《唐会要.武成王庙》。

  • 17 . 城鸡

    1.《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朱熹集注:"因言其治小邑,何必用此大道也。"后以"武城鸡"喻微小之物。

  • 18 . 城禽

    1.见"武城鸡"。

  • 19 . 城弦

    1.《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朱熹集注:"弦,琴瑟也。时子游为武城宰,以礼乐为教,故邑人皆弦歌也"。后借指礼乐教化。

  • 20 . 城宰

    1.《论语.雍也》:"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武城宰,武城的长官。后借指孔子弟子言偃(字子游)。

  • 21 .

    1.古代的一种战车。又名冲车。

  • 22 .

    1.传统戏曲脚色行当。丑行的一支。扮演擅长武艺而性格机警﹑语言幽默的男性人物。着重翻跳武技,也讲究口齿清楚有力,俗称"开口跳"。如京剧《三岔口》中的刘利华﹑昆剧《挡马》中的焦光普。

  • 23 .

    1.武官中的显贵。

  • 24 .

    1.传统戏曲中用武术表演的搏斗。

  • 25 .

    1.山名。在四川省成都市城内西北隅。

  • 26 .

    戏曲脚色行当。旦行的一支。扮演擅长武艺的女子。又有刀马旦和武旦之分。前者多扎“靠”(表示铠甲),注重身段功架,如《穆柯寨》中的穆桂英、《战金山》中的梁红玉等;后者重跌扑翻打,如《十字坡》的孙二娘、《泗州城》中的水母等。

  • 27 . 当山

    在湖北省西北部。为大巴山分支。西北东南走向,长260多千米。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为道教名山,宫观众多,有金殿以及紫霄、太和、玉虚、南岩、五龙、遇真六宫和复真、元和二观。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 28 . 当山金殿

    在湖北省武当山天柱峰顶。建于1416年。面阔进深各三间,高55米,宽44米,深315米。全为铜铸鎏金,仿木建筑。殿内神像、几案、供器均为铜铸,中供真武大帝,旁立金童、玉女和水火二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9 .

    1.武道。运用武力所应遵守的准则。如平定祸乱等。 2.指《武德舞》。

  • 30 . 德舞

    1.雅舞名。多用于宗庙祭礼。

  • 31 . 殿试

    1.科举时代,皇帝对武科会试录取的武举,在殿廷亲自进行的考试。

  • 32 .

    1.商代国王名。后世称为高宗。盘庚弟小乙之子。相传少时生活在民间,即位后,重用傅说﹑甘盘为大臣,力求巩固统治。在位五十九年。 2.古代传说中仙人名。姓成,名武丁。

  • 33 .

    1. 即用武力打架,争斗。

  • 34 .

    原指以权势断定是非曲折,后指主观臆断:你不去了解一下,就下结论,也太武断了。

  • 35 . 断乡曲

    指凭借势力在民间横行霸道。

  • 36 . 断专横

    武断:只凭主观想象作判断。专横:专制强横。形容凭借权势独断专行,蛮横跋扈。

  • 37 .

    1.习武的风尚。

  • 38 .

    ①武士,勇武的人:纠纠武夫。 ②军人:一介武夫。

  • 39 .

    1.即虎符。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唐人避唐高祖之祖李虎讳改。

  • 40 .

    1.亦作"武干"。 2.指军事才干。

  • 41 . 刚车

    1.古代战车名。

  • 42 .

    1.武术功夫。多指戏曲中的武术表演。

  • 43 . 工队

    1.见"武装工作队"。

  • 44 .

    1.军事方面的功绩。 2.指武事。 3.指武力。 4.武术功夫。

  • 45 . 功爵

    1.汉武帝时,为筹集军费,令民买爵而设的赏官之称。

  • 46 . 功体

    1.唐诗人姚合,曾授武功主簿,世称姚武功。所作诗篇多写个人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喜为五律,刻意求工。其诗为南宋永嘉四灵和江湖派所师法,称为"武功体"。

  • 47 .

    1.习武的处所。 2.收葬敌军尸体以显示武功的高垒。 3.庙名。鲁武公庙。 4.庙名。晋武公庙。

  • 48 . 宫正树

    日本九段围棋手。八岁学棋。十五岁在重大棋赛中取胜九段棋手。1976年获“本因坊”战冠军。1985-1988年连获四届“本因坊”战冠军。1988、1989年获第一、二届“富士通杯”世界职业锦标赛冠军。1989-1992年间,连续四次获得亚洲电视快棋赛冠军。

  • 49 .

    1.地名。在陕西商南县西北。楚怀王三十年,秦昭襄王遗书诱楚王,约会于此,执以入秦。公元前207年刘邦由此入秦。

  • 50 .

    使馆中负责与驻在国联系、交涉有关军事事务的外交官。通常由一国军事部门派遣军事人员担任。主要职责是与驻在国军事部门保持联系,代表本国军事部门,观礼或观察驻在国的军事检阅和演习。分为陆军武官、海军武官和空军武官。职位排在参赞之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

  • 51 .

    1.古代武官戴的一种帽子的名称。相传战国赵武灵王效胡服始用。

  • 52 .

    1.旧时民间教习武艺的处所。

  • 53 . 汉长江大桥

    中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铁路、公路两用双层钢桁架梁桥。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龟山与武昌蛇山之间。上层为公路桥,车行道宽18米,两侧人行道各宽225米;下层为双线铁路桥。正桥九孔,共长11555米,连同两端公路引桥总长16704米。1957年建成通车,将原京汉、粤汉两铁路连接为京广铁路。

  • 54 . 汉大学

    中国的多科性综合大学。校址在武汉。创办于1893年,初名湖北自强学堂,后校名几经更改,1928年改现名。设有研究生院、法学院、经济学院、外语学院等以及法律学、经济学、工商行政管理、政治学、化学、数学等系。

  • 55 . 汉会战

    又称“武汉保卫战”。1938年7月,日军华中派遣军集中兵力约二十五万人,分五路沿长江南北两岸和大别山北麓,合围武汉。蒋介石指挥第五、第九战区约一百万人抗击。中国军队英勇作战,予日军以重创。10月下旬,在日军重兵进攻下,蒋介石下令放弃武汉。

  • 56 . 汉市

    湖北省省会。在省境中部偏东、长江与汉江交汇处,京广铁路纵贯,汉丹、武大两铁路在此交会,武汉长江大桥联系南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中部水陆交通枢纽,有“九省通衢”之称。1949年市区由汉口、武昌、汉阳三部分合并设市。人口44949万(1995年)。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有著名的武汉钢铁公司。名胜古迹有东湖、蛇山、龟山、珞珈山、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八七”会议会址、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旧址等。有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等学校。

  • 57 .

    1.凶猛强悍。

  • 58 .

    1.三国蜀诸葛亮死后谥为忠武侯,后世称之为武侯。

  • 59 . 侯祠

    在四川省成都市区西南。西晋末成汉李雄为纪念三国蜀相武乡侯诸葛亮而建。明初并入刘备的昭烈庙。今祠为1672年重建。前进为刘备殿,供刘备塑像;后进为诸葛亮殿,供诸葛亮贴金像,西侧为其子诸葛瞻、孙诸葛尚塑像。两厢为文武大臣塑像。后夹道侧有刘备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0 . 侯吟

    1.指《梁甫吟》。乐府楚调曲名。相传为诸葛亮作,以抒发未能实现其抱负的悲愤心情。

  • 61 .

    1.武治;武事。

  • 62 .

    1.指汉武帝。汉武穷兵黩武,后或借指当代黩武的皇帝。 2.凡谥号为"武"的皇帝,亦称武皇。

  • 63 .

    1.古代战争中,战胜者为炫耀武功,收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垒。 2.军队;武力。

  • 64 .

    1.科举制度中的武科考试。

  • 65 .

    1.科举时代专为考试选拔武官而设的科目。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设武举,为武科之始。以后历朝皆因之,但不定期举行,至明代中期始定武乡试﹑武会试之制。清代沿袭,考试科目为马箭﹑步箭﹑弓﹑刀﹑石,均名外场,又以默写武经为内场。其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及童生﹑生员﹑举人﹑进士﹑状元等名目均与文科同,但加武字以别之。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废止。参阅《文献通考.选举七》﹑《明史.选举志二》。

  • 66 .

    1.见"武克"。

  • 67 .

    1.储藏兵器的仓库。 2.泛指藏器物的仓库。 3.掌管兵器的官署。 4.称誉人的学识渊博,干练多能。

  • 68 .

    1.虎牢关之简称。唐人避唐高祖之祖李虎讳,改"虎"为"武"。

  • 69 .

    1.颂扬武功的舞乐。同"文乐"相对。

  • 70 .

    1.武卒。 2.军事力量。 3.勇力。 4.强暴的力量。

  • 71 .

    1.威武勇猛。

  • 72 .

    1.指军职官员。

  • 73 . 梁祠画像

    1.东汉石刻画像。在今山东嘉祥县武翟山(旧称紫云山)下,是东汉末年嘉祥武氏家族墓葬的双阙和四个石祠堂的装饰画。其中以武梁的祠堂为最早,故名。现存画像石四十三块,画像石多用减地阳刻法,雕刻精细,造型生动。画像内容丰富,取材广泛,包括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孝义故事﹑列女故事﹑神话传说和各种车马出行﹑宴筵乐舞﹑庖厨﹑水陆攻战﹑祥瑞灾异等,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东汉时期的社会状况﹑风土人情﹑典章制度﹑宗教信仰,不仅是精美的古代石刻艺术品,也是研究东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 74 . 两榜

    1.科举时代,由武举人而中武进士的俗称。

  • 75 .

    1.《国语.周语下》:"成王能明文昭,能定武烈者也"。韦昭注:"烈,威也。言能明其文,使之昭;定其武,使之威也"。后以"武烈"谓武功。

  • 76 .

    1.旧时杭州的别称,以武林山得名。 2.武术界。

  • 77 . 林旧事

    笔记。宋代周密作。十卷。为作者入元后追忆南宋都城临安(别称武林,即今浙江杭州)风俗轶事之作。包括朝廷礼乐、民间曲艺,市井习尚。寄寓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 78 . 林旧事记

    1. 书名。元代周密撰。十卷,密生于宋末,入元后追忆南宋都城杭州诸事,撰成此书。杭州别称武林,因而得名。如: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 79 . 陵川

    1.见"武陵源"。

  • 80 . 陵客

    1.指避世隐居的人。

  • 81 . 陵蛮

    1.汉时对分布在今湘西﹑鄂西南等地区少数民族的总称。因其地为武陵郡,故名。

  • 82 . 陵山脉

    乌江、澧水两河和沅江的分水岭。从贵州东北部延伸到湖南西北部。东北西南走向。海拔约1000米。主峰梵净山(2494米)在贵州境内。湖南张家界市境有世界著名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 83 . 陵滩

    1.见"武陵源"。

  • 84 . 陵溪

    1.见"武陵源"。

  • 85 . 陵源

    在湖南省西北部武陵山北段。为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包括张家界森林公园和索溪峪、天子山风景区。属张家界市管辖。总面积360平方千米。是一处主要以砂岩峰林地貌和原始次生林为内容的自然风景区。景区内山奇水秀,千峰万壑,森林茂密,风景佳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86 .

    1.古时认为从露水降落的状态,可以推断国人的习性喜好。如降露布散,则人尚武,谓之武露;如降露凝沉,则人尚文,谓之文露。

  • 87 .

    1.武举及第人的名册。

  • 88 .

    1.武师,军队。

  • 89 .

    1.军事谋略。

  • 90 .

    1.传说为夏后羿之臣。 2.古代传说中的神名。

  • 91 .

    1.虎落。遮护城堡或营寨的竹篱。

  • 92 .

    1.滥用武力。

  • 93 .

    1.妩媚。姿态美好可爱。 2.唐武则天的别号,为唐太宗所赐。

  • 94 .

    1.勇猛。 2.指勇猛的人。

  • 95 .

    1.唐至元称奉祀吕望的庙。明清时称供奉关羽的关帝庙。民国时合祀关羽﹑岳飞的关岳庙也叫"武庙"。同"文庙"相对。

  • 96 .

    1.足迹的拇趾印。

  • 97 .

    1.威怒。

  • 98 .

    1.军队名号。蠭,用同"锋"。

  • 99 .

    1.即虎貔。泛指猛兽,借指武士。唐人避唐太祖李虎讳改。

  • 100 .

    1.即琥珀。避唐太祖李虎讳改。

  • 101 .

    1.勇武的骑卒。 2.指汉司马相如。汉景帝时相如曾为武骑常侍,因以"武骑"称之。

  • 102 .

    1.士气。军队战斗的精神﹑意志。 2.威武的神气。 3.方言。粗气,怒气。

  • 103 .

    也称“兵器”。直接用于杀伤敌有生力量和破坏敌作战设施的装备。按武器所用能源分,有冷兵器和火器;按武器发展历史分,有古代武器、近代武器和现代武器。

  • 104 .

    1.星名。旧时迷信说法,人间诸事均有上天星宿分别执掌。武曲星主管武事。

  • 105 . 曲星

    1.星名。旧时认为其主掌人间的武事。

  • 106 .

    1.指将帅军人。 2.刚武的人。 3.古代神话中山名。

  • 107 .

    1.勇猛精锐。

  • 108 .

    1.谓凶猛的神色。

  • 109 .

    1.以武力伤害。

  • 110 .

    1.弓箭手之职名。

  • 111 .

    1.古代指火。

  • 112 .

    戏曲脚色行当。生行的一支。扮演擅长武艺的男子。分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两类。前者扮演古代武将,扎“靠”(表示铠甲)、穿厚底靴,主要使用长兵器,表演注重身段功架,如京剧《长坂坡》中的赵云等。后者常着短装,穿薄底靴,多表现步战,如京剧《三岔口》中的任堂惠等。

  • 113 . 生员

    1.明清时代,凡经过本省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武童生,通称武生员。习称武秀才。

  • 114 .

    1.谓慷慨雄壮的声音。 2.威武的名声。 3.指周武王时的音乐。

  • 115 .

    1.旧时对关羽﹑岳飞的尊称。

  • 116 .

    1.军队。 2.对擅长武术之人的尊称。

  • 117 .

    1.有勇力的人。 2.指宫廷卫士。 3.即武卒。 4.中世纪欧洲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骑士。

  • 118 . 士道

    日本武士遵守的封建道德。内容有忠节、武勇、孝行、廉耻、无欲等。镰仓时期,以法规形式确定下来。江户时期,形成一套思想理论体系,正式定名为“武士道”。明治维新后,武士等级在法律上被废除,但武士道却因军国主义者广泛提倡而继续流行。在现代又与法西斯主义相结合,形成反动的法西斯武士道精神。

  • 119 . 氏祠画像

    东汉画像石。在山东嘉祥武翟山。武氏世代为官。公元147年起,武氏后代在家族墓地修建祠堂。内有画像石数十块,刻画历史故事、神话故事和墓主人生前的生活,艺术价值很高,对研究东汉末期的社会历史提供了资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0 .

    1.与军队或战争有关的事情。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