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拜组词
  4. 【拜】开头能组哪些词

【拜】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1.打躬作揖。

  • 2 .

    1.犹言拜认。

  • 3 .

    1.拜授邑宰。

  • 4 .

    1.致意的敬词。

  • 5 . 阴寿

    1.旧时为死者做生日称"拜阴寿"。

  • 6 .

    1.每逢年节及祖先忌日,子孙对祖宗的画像叩拜。

  • 7 .

    1.旧时迷信习俗,农历五月十三日,从自己家门且行且拜到城隍庙拜祷,祈求降福消灾,称为"拜愿"。

  • 8 . 月亭

    ①全名《闺怨佳人拜月亭》。杂剧剧本。元代关汉卿作。金末战乱,少女王瑞兰在逃难中与书生蒋世隆相识,结为夫妇。后瑞兰父以门第差别,拆散婚姻。世隆得中状元,夫妻团圆。 ②又名《幽闺记》、《蒋世隆拜月亭》。南戏剧本。元代施惠作。今传本大多经明人改编。故事与同名元杂剧基本相同。

  • 9 .

    1.行跪拜礼所用的毡垫。

  • 10 . 占庭帝国

    即“东罗马帝国”。公元395年罗马帝国正式分为东、西两部。因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君士坦丁堡古称拜占庭,所以又称“拜占庭帝国”。领土以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为中心。曾一度收复意大利。在东方与波斯萨桑王朝长期作战。7世纪后,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等领地为阿拉伯人征服。1204年君士坦丁堡一度为十字军所陷。1261年灭拉丁帝国后复国,但势力大为削弱。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灭亡。

  • 11 . 占庭艺术

    公元4世纪到15世纪的罗马帝国美术和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美术,即宗教美术和封建帝国美术。以罗马晚期的艺术形式和以小亚细亚、叙利亚、埃及为中心的东方艺术形式相结合为风格特点。在教堂建筑、圣像画、镶嵌画、壁画、细密画及工艺美术的风格创造上,都有较大的成果。后期风格因受教会束缚,倾向于公式化、概念化。对中世纪欧洲各国,尤其是东正教国家的艺术有很大影响。

  • 12 .

    1.拜受慰问表彰。 2.上给皇帝的奏章;上奏章。 3.对鬼神的祈祷文。

  • 13 .

    1.向皇帝进谏而受廷杖。

  • 14 .

    1.亦称"拜折子"。 2.清制,督抚以上有要事专折上奏,把折匣供在大堂香案上,对之行三跪九叩礼,然后取交折差,高捧头上,开中门送出。拜折时,属员站班,步兵排队,放炮奏乐,仪节隆重。

  • 15 . 折子

    1.见"拜折"。

  • 16 .

    1.除授官职。

  • 17 .

    1.古代宾客始到时宾主升堂主人拜宾的礼仪。

  • 18 .

    1.犹擢用。

  • 19 . 奥礼

    1.辽代纳后之礼。

  • 20 .

    1.亦作"拜把子"。 2.旧时谓朋友结拜为异姓弟兄。

  • 21 . 把兄弟

    朋友结为异姓兄弟。

  • 22 . 把子

    也作“拜把兄弟”。旧时指朋友间按一定礼节结为异姓兄弟。

  • 23 .

    1.犹拜免。

  • 24 .

    1.台湾风俗,每逢佳节或祭神日,大宴宾客,俗谓之拜拜。 2.英语bye-bye的译音。谓再会。

  • 25 .

    1.向皇帝上奏本。

  • 26 .

    1.春秋时,楚共(恭)王有宠子五人,自己不能确定由谁继承王位。于是遍祭名山大川,请神择定,并以璧示之曰:"当璧而拜者,神所立也,谁敢违之?"祭毕,密埋璧于祖庙厅堂里,令五子斋,并以次第入拜。结果,小儿子几次跪拜都压在璧纽上,后继位为楚平王。事见《左传.昭公十三年》。后因以"拜璧"为立太子的典故。

  • 27 .

    1.上奏章。 2.对神拜献祈祷文。

  • 28 .

    1.告别的敬词。 2.谓叩拜告别。

  • 29 .

    1.新媳妇请见公婆时所献的素绢。 2.跪拜接受赐与之帛。

  • 30 .

    1.请人喝茶的敬词。

  • 31 .

    1.僧尼为信徒拜佛诵经以忏悔罪业,或超度亡灵。南朝梁武帝在郗皇后死后,集录佛经语句为《梁皇忏》十卷,命僧众拜诵祈祷。相传这是拜忏之始。

  • 32 . 车尘

    1.见"拜尘"。

  • 33 .

    1.晋代潘岳与石崇谄事贾谧,每候其出,辄相与望车尘而拜。事见《晋书.潘岳传》﹑《石崇传》。后遂以"拜尘"指谄事权贵。

  • 34 .

    1.恭敬而宠幸。 2.拜受宠幸。

  • 35 .

    1.拜授官职。

  • 36 .

    1.立春日互相庆贺。

  • 37 .

    1.见"拜辞"。

  • 38 .

    1.亦作"拜词"。行拜礼辞别。 2.用为辞别的敬词。 3.表示谢绝。

  • 39 .

    1.拜见别人时所用的名片。

  • 40 .

    1.拜谢或拜受赐赠。

  • 41 . 赐之师

    用以讽刺为复仇而又失败的出兵。

  • 42 .

    1.行跪拜礼所用的垫褥。

  • 43 .

    1.倒身下拜。指行拜礼。 2.谓钦佩到极点。

  • 44 . 倒辕门

    辕门:将帅行辕或军营的大门。形容对别人佩服之至,自愿认输。

  • 45 .

    1.跪拜祈祷。

  • 46 .

    1.拜舞。

  • 47 .

    1.拜谢恩德;礼拜大德。

  • 48 .

    1.接受赐赠的敬词。语本《左传.僖公九年》:"对曰:'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敢不下拜?'下,拜;登,受。"

  • 49 .

    1.行跪拜礼所用的垫褥。

  • 50 .

    1.跪拜祭奠。

  • 51 . 殿

    1.立于殿庭下申诉冤屈。 2.谄媚帝王的一种行动。 3.指伊斯兰教等宗教的礼拜堂。

  • 52 .

    1.礼拜北斗星。道教祈祷的一种。宋苏轼《东坡志林.记朝斗》有"绍圣二年五月望日﹐敬造真一法酒成﹐请罗浮道士邓守安拜奠北斗真君"的记载。

  • 53 .

    1.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词。

  • 54 .

    1.拜谢恩赐。

  • 55 . 恩私室

    指感谢有权势的人的推荐提拔。

  • 56 .

    1.誊好奏疏,供在案上,焚香叩拜后发出。

  • 57 . 访

    1.访问他人的敬词。

  • 58 .

    1.拜扫坟墓。

  • 59 .

    1.谓海豚在候风期浮沉出没。

  • 60 .

    1.跪拜俯伏。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 2.佩服的敬词。

  • 61 .

    1.佩服﹑钦佩之极。 2.跪拜俯伏。

  • 62 .

    1.敬词。谓到府上拜谒。

  • 63 .

    1.问候的敬词。 2.写复信的敬词。

  • 64 .

    1.亦作"拜合"。 2.魏晋南北朝婚俗,婚后,新郎礼拜于女家,女家为之宴集。犹后来之拜门。

  • 65 .

    1.授官。

  • 66 . 官年

    1.清制,除夕清晨宫廷﹑官府行拜年之礼。

  • 67 . 鬼求神

    向鬼神叩拜祈祷,求其保佑。

  • 68 . 衮年

    1.见"拜衮之岁"。

  • 69 . 衮之岁

    1.东汉邓禹二十四岁拜为大司徒,位至三公。见《后汉书.邓禹传》。衮,古代上公所服,借指三公。后因以"拜衮之岁"指二十四岁。

  • 70 .

    1.见"拜阁"。

  • 71 .

    1.犹拜谢。

  • 72 .

    1.问候的敬词。

  • 73 .

    上门会见;访问:拜会老友。

  • 74 .

    1.拜受惠赠。

  • 75 .

    1.古代的一种礼仪。设宴待宾时,宾客饮酒既尽答谢主人的礼节。

  • 76 .

    1.拜认为寄父或寄母。

  • 77 .

    1.礼拜祭祀。

  • 78 . 家庆

    1.亦作"拜庆"。 2.久别归家省亲。

  • 79 .

    1.拜谢赞美。 2.嘉惠;拜谢嘉惠。

  • 80 .

    1.拜授临时官爵。

  • 81 .

    1.犹言上书。

  • 82 .

    1.谒见尊长。亦用为一般访晤中对被访者的敬词。

  • 83 . 见钱

    1.向初次来参见的下属所索取的钱财。元代官吏勒索钱财的一种名目。 2.初次见面时尊长给卑幼者的钱物。

  • 84 . 江猪

    1.江豚的别名。

  • 85 . 将封侯

    拜为将领,封为列侯。古代形容功成名就,官至极品。

  • 86 .

    1.拜受教诲。

  • 87 .

    1.节日里向尊长或亲友祝贺。亦特指拜年。

  • 88 .

    崇拜金钱:~思想。

  • 89 . 金艺术

    指以赚钱为唯一目的的艺术。后泛指资本主义社会商品化了的艺术。美国作家辛克莱1925年在《拜金艺术》(又译《财神艺术》)中提出。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艺术家为维持生活不得不屈服于金钱收买,使自己的艺术沦为“拜金艺术”。

  • 90 . 金主义

    崇拜金钱,极端地把金钱作为一切行为的目的的思想。

  • 91 .

    1.朝见君主或拜见长者。

  • 92 .

    1.《后汉书.耿恭传》:"匈奴复来攻恭。恭募先登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匈奴遂于城下拥絶涧水。恭于城中穿井十五丈不得水,吏士渴乏,笮马粪汁而饮之。恭仰叹曰:'闻昔贰师将军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乃整衣服向井再拜,为吏士祷。有顷,水泉奔出。"后遂用以为典实。

  • 93 .

    1.礼拜神佛的用具。 2.犹敬具。书信结尾的敬辞。用于署名之后。

  • 94 .

    1.封授官爵。

  • 95 .

    拜访别人:出门~。

  • 96 .

    1.拜见祈求。

  • 97 .

    1.跪拜叩头。

  • 98 .

    1.拜受赐与。

  • 99 .

    1.行拜谢或致敬之礼。 2.受人礼拜而给的礼物。

  • 100 .

    1.拜谒皇陵。

  • 101 .

    1.聆听的敬词。

  • 102 .

    1. 敬辞,感谢对方馈赠。如:拜领厚赐,不胜感激。

  • 103 . 龙牌

    1.明清时,外官逢节日或庆典向皇帝龙牌跪拜行礼以示朝贺。

  • 104 . 路尘

    1.见"拜尘"。

  • 105 .

    1. (1788—1824) 英国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唐璜》等。

  • 106 .

    1.礼拜洛水神。《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后人把河图洛书加以神化,历朝多行拜洛之典。

  • 107 . 洛受图

    1.拜洛水,受图箓。帝王伪托君权神授的一种手段。

  • 108 .

    1.登门拜谢。 2.新婚夫妇首次往拜岳家。也称回门。 3.某些少数民族,男女自由结合后生子,因同至女家行子婿礼。 4.旧指拜在有名望或有权势者的门下,自称门生。 5.旧时谓新官上任,入署前先拜仪门。

  • 109 .

    拜把子。

  • 110 .

    1.官职的授与和罢免。

  • 111 .

    1.谓拜谢厚命。命,吊问之辞。 2.受命。多指拜官任职。

  • 112 .

    1.叩拜母亲。 2.拜见好友之母。参见"升堂拜母"。

  • 113 .

    1.拜扫坟墓。

  • 114 .

    1.见"拜纳"。

  • 115 .

    1.亦作"拜内"。奉献;敬缴。 2.接受的敬词。

  • 116 .

    向人祝贺新年。

  • 117 .

    1.见"拜龙牌"。

  • 118 .

    1.犹敬启。书信开头或结尾时的敬语。

  • 119 .

    1.跪拜起立。古时多为祭拜或行礼的一种仪态,常多次重复。

  • 120 .

    1.看望新娘时赠送的礼钱或礼物。 2.受人礼拜而给的钱物。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