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雀组词
  4. 【雀】在中间组哪些词

【雀】在中间组哪些词

更新:
  • 1 . 赤衔丹书

    1.相传周文王姬昌为西伯时,有赤色鸟衔丹书止于其户,授以天命。后其子武王果灭商而建立周朝。后亦泛指帝王顺天受命之祥瑞。

  • 2 . 赤衔书

    1.见"赤雀衔丹书"。

  • 3 . 丛渊鱼

    比喻不行善政,等于把老百姓赶到敌人方面去。

  • 4 . 抵捐金

    1.犹抵鹊。谓以金掷雀。

  • 5 . 登鹳

    诗篇名。唐代王之涣作。鹳雀楼,在今山西永济。全文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两句写出登临所见的壮阔景色,气象雄浑;后两句将诗篇导入新境界,富有哲理。是千古传诵的名作。 【登鹳雀楼】诗篇名。唐代王之涣作。鹳雀楼,在今山西永济。全文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两句写出登临所见的壮阔景色,气象雄浑;后两句将诗篇导入新境界,富有哲理。是千古传诵的名作。

  • 6 . 东南

    比喻夫妻分离。

  • 7 . 冻唐昭

    1.指唐昭宗受朱温胁迫,由长安迁都洛阳事。《资治通鉴.唐昭宗天佑元年》:"﹝春正月﹞甲子,车驾至华州,民夹道呼万岁,上泣谓曰:'勿呼万岁,朕不复为汝主矣!'馆于兴德宫,谓侍臣曰:'鄙语云:"纥干山头冻杀雀﹐何不飞去生乐处。"朕今漂泊﹐不知竟落何所!'因泣下沾襟,左右莫能仰视。"后因以"冻雀唐昭"为典,指处于穷途末路境地的帝王。

  • 8 . 凫趋

    凫:野鸭。象野鸭那样快跑,象鸟雀那样跳跃。形容十分欢欣的样子。

  • 9 . 拊髀

    拊:拍;髀:大腿。拍着大腿,象麻雀似地跳跃。形容非常高兴的样子。

  • 10 . 郭

    1.五代后周太祖郭威微贱时的别称。

  • 11 . 鹳

    1.唐代河中府的名胜。原在山西蒲州府西南(今永济县),前瞻中条山,下瞰大河。因常有鹳雀栖息,故名。后为河水冲没。唐王之涣有《登鹳雀楼》诗。

  • 12 . 夯儿先飞

    1.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时﹐恐怕落后﹐比别人先行动。

  • 13 . 夯先飞

    夯:同“笨”,愚钝;雀:山雀,麻雀。比喻天资不好的人做事比别人先动手。

  • 14 . 见张罗

    比喻设圈套诱骗。

  • 15 . 欢呼

    高兴得象麻雀一样跳跃。形容非常欢乐。

  • 16 . 黄

    1.《战国策.楚策四》:"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已!俯噣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醎,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后以"黄雀哀"指追求逸乐而不知祸之将至。

  • 17 . 黄

    1.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杨宝年九岁,至华阴山,见黄雀为鸱枭所搏,坠地。宝取归,置巾箱中,唯食黄花,百馀日,毛羽成,乃飞去。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宝曰:"吾西王母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以白玉环四枚与之。曰:"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公,事如此环矣。"后以"黄雀报"指感恩图报。

  • 18 . 黄

    1.夏天的东南风。

  • 19 . 黄

    1.指报恩的赠物。

  • 20 . 黄伺蝉

    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祸事临头还不知道。

  • 21 . 黄衔环

    黄雀衔着银环以报答恩人。指报恩。

  • 22 . 黄在后

    比喻伺机从后面袭击,也比喻有后顾之忧。

  • 23 . 家

    〈方〉麻雀(鸟名)。

  • 24 . 孔东南飞

    乐府《杂曲歌辞》名。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原为汉末民歌,经后代文人加工,收入《玉台新咏》。汉末庐江(今属安徽)小吏焦仲卿与妻刘兰芝在焦母强迫下离异,后兰芝因母兄逼她改嫁而自尽,仲卿亦殉情而死。诗歌揭露了封建礼教的黑暗,赞美了男女主人公的反抗精神。全诗三百五十余句,一千七百余字,是古代少见的长篇叙事诗。

  • 25 . 孔

    1.花名。性喜阴凉潮湿。

  • 26 . 孔

    1.孔雀的尾羽。清代装饰在官帽上,以表示品级。

  • 27 . 孔

    1.绿色碱性有机染料。用来染丝﹑棉﹑毛等物。

  • 28 . 孔

    1.指窦毅招婿终得唐高祖李渊事。《新唐书.后妃传上.昭成窦皇后》:"﹝窦毅﹞常谓主曰:'此女有奇相,且识不凡,何可妄与人?'因画二孔雀屏间,请昏者使射二矢,阴约中目则许之。射者阅数十,皆不合。高祖最后射,中各一目,遂归于帝。"后以为择婿之典。 2.绘有孔雀的屏风。

  • 29 . 孔

    1.用孔雀毛织成的衣裘。

  • 30 . 卡哇节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夏历正月至二月间。这一天,先剽牛祭祀天鬼,然后共饮同心酒,最后将牛肉平均分给全体参加者,各自携家煮食。

  • 31 . 孔

    1.用孔雀尾制作的长柄大扇。椭圆形,径约三尺,柄长丈余,为宫廷仪仗用品。

  • 32 . 孔

    1.矿物名。翠绿色,有的有像孔雀尾羽的花纹,多呈葡萄状或肾状,是炼铜的原也用做装饰品。

  • 33 . 孔王朝

    古印度摩揭陀国的王朝。公元前321年,出身孔雀家族的旃陀罗笈多(月护王)率军赶走入侵印度西北部的希腊马其顿军,推翻难陀王朝后建立。阿育王在位时国势最强,几乎征服整个印度半岛,以佛教为国教,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统治制度。约前187年被推翻。

  • 34 . 孔

    1.傣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云南省傣族地区。舞者多为男子,舞时一人或两人,身上套着孔雀形状的道具,舞姿模仿孔雀的形象。解放后,也有男女不套孔雀形道具而舞的。

  • 35 . 篱蛋色

    1. 一种比玉石绿色黄而且稍浅的淡绿色至浅黄绿色。

  • 36 . 罗掘鼠

    原指张网捉麻雀、挖洞捉老鼠来充饥的窘困情况,后比喻想尽办法筹措财物。

  • 37 . 麻

    1.牌类娱乐用具。以竹子﹑骨头或塑料制成,旧时多用来赌博。

  • 38 . 麻虽小,肝胆俱全

    比喻事物体积或规模虽小,具备的内容却很齐全。

  • 39 . 麻虽小,五脏俱全

    比喻事物体积或规模虽小,具备的内容却很齐全。

  • 40 . 麻

    1.一种游击战法。游击队或民兵组成小分队,忽聚忽散,灵活机动地对敌人进行突然袭击,以杀伤﹑消耗﹑迷惑﹑疲惫敌人为主要目的。

  • 41 . 仆妾为

    旧时比喻女子、小人离间主人兄弟之间的关系,像鸟雀和老鼠在房上和房基里打洞一样危害家庭。

  • 42 . 青

    1.《方言》卷九﹕"舟……或谓之鹢首。"郭璞注﹕"鹢﹐鸟名也。今江东贵人船前作青雀﹐是其像也。"后因称船首画有青雀之舟为"青雀舫"。泛指华贵游船。

  • 43 . 青

    1.画着青雀的军旗。亦省称"青旌"。

  • 44 . 青

    1.汉长安古城霸城门的别称。

  • 45 . 青

    1.即青雀舫。

  • 46 . 蛇珠

    指大蛇衔明珠、黄雀衔白环报恩的故事。同“蛇雀之报”。

  • 47 . 鼠牙

    鼠、雀:比喻强暴者。原意是因为强暴者的欺凌而引起争讼。后比喻打官司的事。

  • 48 . 蛇之报

    指大蛇衔明珠、黄雀衔白环报恩的故事。后以之为报恩的典故。

  • 49 . 鼠之辈

    蔑视他人之词。指鄙陋卑微之徒。

  • 50 . 鼠之牙

    指争讼之事。

  • 51 . 螳螂捕蝉,黄在后

    1.语本《庄子.山木》:"庄周游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蹇裳躩步﹐执弹而留之。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汉刘向《说苑.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蜋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螳螂一心捉蝉﹐不知黄雀在后正打算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见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 52 . 螳螂捕蝉,黄在后

    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 53 . 铜分香

    1.三国魏曹操临终遗令云﹕"吾婕妤妓人﹐皆着铜雀台……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又云﹕"余香可分与诸夫人。"文见晋陆机《吊<魏武帝文>序》。后用为人临死前对妻妾的恋念之典。

  • 54 . 铜

    1.亦作"铜爵妓"。指三国魏曹操的歌舞妓。 2.乐府平调曲名。又名"铜雀台"。南朝齐谢朓﹑唐高适均有《铜雀妓》诗。参见"铜雀台"。

  • 55 . 铜

    1.亦作"铜爵台"。汉末建安十五年冬曹操所建。周围殿屋一百二十间﹐连接榱栋﹐侵彻云汉。铸大孔雀置于楼顶﹐舒翼奋尾﹐势若飞动﹐故名铜雀台。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古邺城的西北隅﹐与金虎﹑冰井合称三台。 2.乐府平调曲名。又名"铜雀妓"。

  • 56 . 铜

    1.铜雀台的瓦。后人取而制为砚﹐因代指砚台。

  • 57 . 铜

    1.从三国魏铜雀台遗址掘取古瓦研制的砚台。后遂为砚台的美称。宋梅尧臣有《铜雀砚》诗。

  • 58 . 鸦飞

    形容十分纷乱的样子。

  • 59 . 鸦默

    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没有一点声息。

  • 60 . 鸦无声

    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 61 . 鸦无闻

    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 62 . 五六燕

    比喻双方轻重相差不多。

  • 63 . 眼花

    形容看见美色或繁复新奇的事物而感到迷乱。

  • 64 . 欣喜

    喜悦得像鸟雀那样跳跃。

  • 65 . 雅无声

    形容静默之极。雅,“鸦”的古字。

  • 66 . 燕安知鸿鹄之志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 67 . 燕安知鸿鹄志

    鸿鹄:天鹅。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

  • 68 . 燕处堂

    处:居住;堂:堂屋。燕雀住在堂上。比喻生活安定而失去警惕性。也比喻大祸临头而自己不知道。

  • 69 . 燕处屋

    比喻生活安定而失去警惕性。也比喻大祸临头而自己不知道。同“燕雀处堂”。

  • 70 . 燕岂知雕鹗志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同“燕雀安知鸿鹄志”。

  • 71 . 燕乌鹊

    比喻谗佞小人。

  • 72 . 燕相贺

    燕雀因大厦落成有栖身之所而互相庆贺。后多用作祝贺新屋落成之语。

  • 73 . 燕之见

    比喻浅薄的见识。

  • 74 . 燕之居

    比喻简陋的庐舍。

  • 75 . 杨衔环

    以之为报恩典实。

  • 76 . 鹰头

    形容相貌丑陋而神情狡猾。

  • 77 . 银山汉墓

    西汉前期墓葬。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上发掘了两座汉墓,出土有竹简、漆木器、陶器、铜器和钱币等。其中以竹简最为著名,从中发现了失传已久的《孙膑兵法》。

  • 78 . 朱

    1.见"朱雀桁"。

  • 79 . 朱

    1.亦称"朱雀航"。 2.六朝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南城门朱雀门外的浮桥,横跨秦淮河上。三国吴时称南津桥,晋改名朱雀桁。桁为连船而成,长九十步,广六丈。因在台城南,又称"南航"。秦淮河上二十四航,此为最大,又称"大航"。

  • 80 . 朱

    1.六朝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南城门。始建于晋成帝成康二年。门上有两铜雀,因名。

  • 81 . 朱

    1.即朱雀桁。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巨宅多在其附近。

  • 82 . 朱玄武

    朱雀:南方七星宿的总称。玄武:北方七星宿的总称。形容阵容整齐。

  • 83 . 朱

    1.即朱鸟牖。

  • 84 . 竹

    1.指打麻将。因麻将牌多系竹制﹐故名。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