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开头能组哪些词
1 . 上乘
①佛教名词。即“大乘”。佛教的主要流派之一。《宝积经》:“诸佛如来,正真正觉,所行之道,彼乘名为大乘,名为上乘。” ②指高妙的境界或上等的事物(多用于文艺、技艺方面):上乘之作|所谓大巧若拙,书家之上乘也|人之相知,贵相知心,落了言诠,已非上乘。
2 . 上池
1.见"上池水"。
3 . 上池水
1.指凌空承取或取之于竹木上的雨露。后用以名佳水。
4 . 上齿
1.长在口腔前部的牙齿。指门齿﹑犬齿。 2.敬老。上,通"尚"。齿,指高年。
5 . 上除
1.即上巳。古代风俗,农历三月上巳日,往水边以斋戒沐浴等法去灾求福,故称。
6 . 上床
1. 到床上去。
7 . 上春
1.孟春。指农历正月。
8 . 上唇
1.昆虫和甲壳动物以及其它节肢动物的上面的或者前方的唇,包括单一的一块或者一片,紧接着上颚的前方或者上面。2.一些兰花唇瓣的顶生裂片。3. 一个上唇鳞片或者板。
9 . 上次
1.上等中的次等。 2.前次,上回。
10 . 上簇
1.将老的家蚕上草束吐丝结茧。又名"上山"。
11 . 上蹿下跳
比喻人上下奔走,四处活动。
12 . 上窜下跳
比喻四处奔走,多方串连,策划活动。
13 . 上达
1.古谓士君子修养德性,务求通达于仁义。 2.谓上知天命。 3.上进,向上发展。 4.谓下情达于君上。
14 . 上打租
1.预收田租。 2.引申为先付酬金后办事。
15 . 上大夫
1.为中国古代的官阶之一。周王室及各诸侯国的官阶分为卿﹑大夫﹑士三等,每等中又各分为上﹑中﹑下三级。
16 . 上大人
1.旧时学童入学,教师多写"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二"等语,供描红习字之用。取其笔画简单,便于学童诵读习写。按,敦煌写本已有此语。《续传灯录》卷十二及《五灯会元》等书亦有记载,文字稍有变更。盖自唐末起已作为学童习字的启蒙教材。后因以"上大人"比喻极简单浅近的文字。
17 . 上代
1.指夏商周及其以前的时代。 2.前代;前辈。
18 . 上丹田
1.道家谓人的两眉之间为上丹田。
19 . 上当
1.受骗吃亏。
20 . 上当受骗
因信假为真而被欺骗、吃亏。
21 . 上当学乖
吃过亏下次就不会上当。
22 . 上党战役
抗日战争胜利后,晋冀鲁豫解放区部队在山西长治(古称上党郡)地区粉碎国民党军进攻的战役。1945年8月中旬日本宣布投降,蒋介石为抢夺胜利果实,调集大军进犯解放区。8月下旬国民党军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率一万七千余人进占长治地区。晋冀鲁豫解放区部队于9月10日发起上党战役,集中三万一千余人对长治实施围攻。战至10月12日,歼灭长治守军及其增援之敌共三万五千余人,有力地配合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的和平谈判。
23 . 上党之国
1.指中原诸国。
24 . 上刀山
1.比喻置身于极其艰难危险的境地。
25 . 上盗
1.大盗。
26 . 上道
1.君上之道。 2.玄妙之道。 3.指太阳近北极的轨道。 4.通衢,大路。
27 . 上得天时,下得地利
指作战既有适宜的气候条件,又有优越的地理形势作依托。也形容办事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极为有利。
28 . 上德
1.至德;盛德。 2.指帝德。 3.借指帝王。 4.崇尚德行。上,通"尚"。
29 . 上德不德
形容很有德行的人,不自夸其德。
30 . 上德若谷
上德:最高的道德;谷:溪谷。形容具有崇高道德的人胸怀如同山谷一样深广,可以容纳一切。
31 . 上灯
1.点灯。多用以指入夜时。
32 . 上等
1.指三层台阶中的最高一级。 2.等级高的或品质优异的。
33 . 上等兵
1.军衔,等级高于列兵。
34 . 上邸
1.上等第宅。多指公卿的官邸或私宅。
35 . 上地
1.肥沃的土地。 2.古地区名。
36 . 上宾
上等的宾客;尊贵的客人:待为上宾|敬若上宾。
37 . 上摈
1.代表君主接待贵宾的高级司仪。由主国政之卿充任。
38 . 上兵
1.谓用兵之上策。《孙子.谋攻》:"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下政攻城。"张预注:"言以奇策秘算取胜于不战,兵之上也。"
39 . 上兵伐谋
上:上等,引申为最好的。兵:指战争,引申为用兵。伐:讨伐,攻打。伐谋:用计谋粉碎敌人的计策。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
40 . 上晡
1.指下午三时。
41 . 上不得芦苇
1."芦苇"是制席的原料,用作"席"的代名词。"上不得芦苇"即"上不得席面"。谓不善于在正式场合应酬。
42 . 上不得台盘
比喻因寒酸丑陋等见不得人。
43 . 上不上,下不下
形容进退两难。
44 . 上不在天,下不着地
上不在天,指非星辰之类;下不着地,指非草木之类。形容偏僻闭塞的地方。
45 . 上不正,下参差
1.谓在上位的人行为不正,下面的人就会跟着为非。
46 .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比喻两头没有着落。
47 . 上簿
1.谓呈递文状,接受审问或质讯。
48 . 上才
1.亦作"上材"。 2.上等的才能。 3.指具有上等才能的人。 4.上等的材料。
49 . 上材
1.见"上才"。
50 . 上裁
1.旧称皇帝裁决为"上裁"。 2.敬语,请对方裁决。多用于下对上。
51 . 上菜
1.谓在宴席中进献菜肴。亦指在进餐时把菜肴端上桌。
52 . 上蔡苍鹰
1.秦李斯专权,为赵高所陷,下狱。伏诛前,顾其子曰:欲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后因以"上蔡苍鹰"为典,指不知激流勇退,以致罹祸而悔恨莫及。
53 . 上蔡鹰卢
1.谓牵犬臂鹰,出城打猎。
54 . 上仓
1.同"上苍"。
55 . 上苍
上天;苍天:合掌擎拳谢上苍|一片孝心,感动上苍。
56 . 上操
1.谓整队出操。
57 . 上测
1.站测,施行测刑。测,刑具名。
58 . 上策
1.高明的计策或办法。
59 . 上层
1.层状物的上面一层。多指建筑物。 2.指社会成员中地位高的那一部分人。 3.指组织机构中的上一级组织。
60 . 上层建筑
见“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712页)。
61 . 上层路线
1.指专在上层机构或领导干部间周旋的作风。
62 . 上层社会
1.指旧社会中处于优越地位的社会集团。
63 . 上谄下渎
谄:奉承;渎:轻慢,亵渎。奉承上级,轻慢下属。
64 . 上谄下骄
谄:谄媚。对上级谄媚,对下级骄傲。
65 . 上场
1.指演员或运动员出场。 2.泛指某种活动开始进行。 3.犹言上手,得手。
66 . 上场门
1.指开在舞台右边的门,为角色登场的出口。
67 . 上场诗
1.戏剧用语。脚色登场时常先念韵语数句,谓之"上场诗"。可用前人成作,亦可由剧作家自撰。其内容按人物的身份﹑年龄及剧情而有所不同。念过上场诗,接着便自述姓名﹑籍贯﹑身份,或交代与剧情有关的人物和情节。始于元,明清仍之。例如: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白发刁骚两鬓侵,老来灰却少年心。不思再谓皇家俸,但得自安抵万金。老夫姓孟,双名从叔,祖居汴梁扶沟县人氏。"其中"白发刁骚两鬓侵"等四句即为上场诗。
68 . 上朝
1.臣子到朝廷觐见君王,奏事议政。 2.君王到朝廷上处理政务。
69 . 上潮
1.涨潮。
70 . 上车
1.登车。
71 . 上尘
1.旧时表奏函牍中表示谦抑的套语,意为有污尊长视听。
72 . 上臣
1.贤臣。
73 . 上辰
1.上好的日子,良辰。 2.农历每月上旬的辰日。
74 . 上陈
1.向尊长陈述。
75 . 上成
1.复姓。汉有上成公。见《后汉书.方术传下》。
76 . 上城
1.进城。
77 . 上界
天界。道教、佛教指仙佛居住的地方:上界投佛影,中天扬梵音|钟鱼闻上界,沆瀣吸中宵。
78 . 上巾
1.谓加冠。古代男子成年(二十岁)则举行加冠礼,先用一种丝织的头巾束发,然后再戴上冠。因以"上巾"指"加冠"。
79 . 上紧
1.赶快;加紧。 2.起劲。 3.着急。
80 . 上劲
1.加劲;起劲。 2.谓妓女献媚。
81 . 上进
1.向上;进步。 2.指求取功名。
82 . 上进心
即“进取心”(633页)。
83 . 上京
1.古代对国都的通称。 2.古都名。渤海以王都忽汗城为上京龙泉府。故址在今黑龙江宁安县西南东京城。 3.古都名。契丹会同元年(公元938年)改皇都为上京临潢府。故址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 4.古都名。金天眷元年(公元1138年)以京师会宁府为上京,故址在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
84 . 上镜
1、出现在电影、电视中:她还在电影学院学习期间就已经多次~。2、在电影、电视中的形象好:这位节目主持人很~。
85 . 上究
1.上及;上达。
86 . 上九
1.《易》卦在第六位的阳爻叫上九。 2.喻道德学问最高的人。 3.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古称上九。 4.古以农历每月二十九日为上九。参见"下九"。
87 . 上举
1.向上的位移(如岩层或矿层的)。2.水的[从一结构的底层]向上压力。
88 . 上捐
1.交纳捐税。
89 . 上卷
1.将头发刷向头顶并用别针或梳子夹住。2.向上面卷起或收拢。
90 . 上爵
1.上等爵位。
91 . 上军
1.古代军队编制的称谓。古军制分上军﹑中军﹑下军,以中军为最尊,上军次之,下军又次之。
92 . 上开
1.元代杂剧,脚色登场,开始表演,略称"上开"。
93 . 上炕
1.犹上床。炕,北方人用土坯或砖砌成的一种床,底下有洞,可生火取暖。 2.方言。指坐月子。
94 . 上考
1.谓官吏考绩列为上等。
95 . 上科
1.犹甲第,甲榜。
96 . 上客
1.尊客,贵宾。 2.上等门客。 3.宋时浙东水乡对来自山区的帮工的称呼。 4.北魏对降将的一种最高恩遇。
97 . 上课
1.教师讲授功课。 2.引申为对人说教。 3.学生听老师讲课。
98 . 上空
1.指一定地点上面的天空。
99 . 上控
1.上诉。
100 . 上口
1.通道的上部,即入口处。
101 . 上口字
1.京剧中指按照传统念法念的字,某些字跟北京音略有区别,如'尖﹑千﹑先'念ziān﹑ciān﹑siān,不念jiān﹑qiān﹑xiān;脸念jiǎn,不念liǎn;'哥﹑可﹑何'念guō﹑kuǒ﹑huó,不念gē﹑kě﹑hé。
102 . 上款
1.谓在书画等上端题写的受物者的姓名﹑称谓﹑事由等字样。
103 . 上来
1.犹言以上,上述。
104 . 上下同心
上下一心。
105 . 上下同欲
上下有共同的愿望,指众心齐一。
106 . 上下为难
上面下面都难以应付。
107 . 上下文
1.谓文章中与某一文句相连的前文和后文。
108 . 上下无常
旧指官位的上升与下降没有一定的规律。
109 . 上下相安
地位高的和地位低的相安无事。
110 . 上牢
1.谓牛羊豕等美味。牢,古代祭祀用的牺牲。
111 . 上老
1.古代对致仕大夫的敬称。
112 . 上礼
1.最高之礼。 2.特殊礼遇。
113 . 上厉
1.向上疾飞。
114 . 上利
1.古代祭祀时主祭人的助手,有上手下手之分,上手曰上利。 2.古代堪舆家迷信之说,指安葬的好处所。
115 . 上联
1.指楹联的前半联。 2.指旧体诗中相对地居先的一联。如首联为颌联的上联,而颌联又为颈联的上联。
116 . 上脸
1.得脸;有脸面。 2.用以谓卑幼对尊长开玩笑。
117 . 上梁
1.架梁,为建屋重大工序。参见"上梁文"。
118 . 上梁不正
上梁:指上级或长辈。比喻在上的人行为不正,不能以身作则。
119 . 上圈套
1.谓落进别人设置的骗局中。
120 . 上券
1.右券,右契。券,指契约。券分左右,订约双方各执其一,而以右券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