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拳组词
  4. 【拳】结尾能组哪些词

【拳】结尾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猜

    1.酒席间助兴的游戏。两人各出拳伸指,同时各喊一数字,符合双方指数之和者胜,负者饮酒。

  • 2 . 抱

    旧时的一种礼节,一手握拳,另一手抱着拳头,合拢在胸前。

  • 3 . 饱飨老

    指挨一顿痛打。参见“饱以老拳”。

  • 4 . 饱以老

    饱:充分;以:用。痛打,尽情地揍。

  • 5 . 白手空

    形容手中一无所有。

  • 6 . 八卦

    1.拳术的一种。据说为清中叶董海川所传。运动按八卦方位﹐分八门八式八手八法﹐均成掌式﹐故亦称八卦掌。

  • 7 . 北

    1.即长拳,北方各路拳术的总称。 2.指义和团。

  • 8 . 搽

    1.施展拳术。

  • 9 . 擦掌磨

    形容准备动武,准备动手干或焦灼不安的样子。

  • 10 . 查

    1.拳术的一种。相传创始于明代,是回族人查尚义所传留,故称。这种拳术有十路:头路母子拳,二路行手,三路飞脚,四路查拳,五路关东,六路埋伏,七路梅花,八路连环,九路龙摆尾,十路串拳。练法讲究短拳长用,出手较含蓄,步武讲究扣裆,动作紧凑,节奏鲜明。要求"行如风,站如钉",特别注重精﹑气﹑神的结合。

  • 11 . 查

    武术拳种之一。有母子、行手、飞脚、升平、关东、埋伏、梅花、连环、龙摆尾、串拳等十个套路。每路有三十至六十个动作。基础功有炮拳、滑拳、洪拳、腿拳。

  • 12 . 长

    拳术类别之一。包括查拳、花拳、炮捶、红拳等。通常在出手、出腿时以放长击远为特征。常配合拧腰顺肩以加长打击点。

  • 13 . 嗔

    1.谓因恼怒而挥拳。 2.古时南方娱乐项目。扮演者戴面具,作勇士架势。

  • 14 . 村

    1.狠拳,恶拳。

  • 15 . 吃

    1.亦作"吃拳"。 2.被拳打。

  • 16 . 斗

    1.比试拳术。2.猜拳。

  • 17 . 打

    1.练拳术。

  • 18 . 赤手空

    赤手:空手。两手空空。比喻没有任何依靠。

  • 19 . 蹬心

    1.亦称"蹬心拳头"。 2.打在心口的拳头。比喻触心的言语或行为。

  • 20 . 打快通

    1.形容办事行动快。

  • 21 . 赌

    1.猜拳。

  • 22 . 斗酒飞

    1.划拳赛酒。

  • 23 . 调

    1.谓驯服地竦立在臂弯。拳﹐借指手。

  • 24 . 毒手尊

    毒手:凶狠的殴打。泛指无情的打击。

  • 25 . 短

    拳术类别之一。技击上讲究紧攻硬逼,近身则靠打,挨身则肘发。主要流行于北方。套路主要有绵掌拳、随手、劈心掌、玉环步、里外发、鸳鸯拐、开天劈地、八卦拳等。

  • 26 . 奋

    1.挥拳。

  • 27 . 鹘

    1.鹘爪。 2.指善于搏击的苍鹰。

  • 28 . 祼袖揎

    揎:卷起或捋起袖子。形容十分气愤的样子。也形容劲头十足。

  • 29 . 好手不敌双

    虽然有本事,一个人也打不过两个人。比喻寡不敌众。

  • 30 . 划

    饮酒时两人同时伸出手指并各说一个数,谁说的数目跟双方所伸手指的总数相符,谁就算赢,输的人喝酒:~行令。也作豁拳、搳拳。

  • 31 . 喝

    1.高声划拳。

  • 32 . 花

    1.姿势好看而搏斗时用处不大的拳术。

  • 33 . 猴

    1. 一种模拟猴类动作举止的拳术。

  • 34 . 华

    武术拳种之一。以精、气、神“三华贯一”为拳理基础。有十二个套路。以踢、打、摔、拿等攻防格斗动作为主,按攻防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技击规律编组而成。讲究撑、拔、张、展、勾、扣、翘、绷等八法。动作幅度大,拳法多长拳而间使短拳。

  • 35 . 哗

    1.搳拳。

  • 36 . 豁

    1.饮酒时的一种博戏。两人同时喊数并伸出拳指,以所喊数目与双方伸出拳指之和数相符者为胜,败者罚饮。

  • 37 . 焦

    1.喻困迫。

  • 38 . 拘

    1.拘挛拳曲。引申为受束缚而不自由。

  • 39 . 蕨

    1.指蕨芽。因其端卷曲如拳,故名。

  • 40 . 空

    1.徒手;空手。 2.谓无所擒获。 3.见"空弮"。

  • 41 . 攞袖揎

    挽起袖子,露出拳头,准备动武。

  • 42 . 两手攥空

    1.形容一无所有。

  • 43 . 老

    拳头(用于打人时):饱以~(用拳头足足地打他一顿)。

  • 44 . 连

    1.拳曲貌。

  • 45 . 裸袖揎

    挽起衣袖,露出拳头,形容浪荡。

  • 46 . 联

    1.屈曲貌。

  • 47 . 挛

    1.蜷曲。

  • 48 . 掳袖揎

    掳:挽;揎:拳打。把袖子往上一推,露出胳膊,握着拳头。形容准备动手。

  • 49 . 捋臂揎

    捋:卷起;揎:拳打。卷起袖子,伸出拳头,准备动手。

  • 50 . 捋袖揎

    捋:拉起。揎:卷起袖子。拉起袖子,伸出拳头。形容怒气冲冲准备动武的样子。

  • 51 . 迷踪

    1.亦称"迷踪艺"。 2.武术拳种门派之一。属少林拳系统。

  • 52 . 毛

    1.乱拳。

  • 53 . 梅花

    1.见"梅花桩"。

  • 54 . 美人

    1.一种为老人搥腿或搥腰背用的皮制或木制的小锤。

  • 55 . 内家

    又称“武当拳”。武术门派之一。相传源于宋代,为武当道士所传。技法主防守,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为特点。拳法有应敌打法、穴法、练手者三十五、练步十八、七十二跌、三十五拿等,但多已失传。一般认为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属内家拳。

  • 56 . 南

    流传于南方各地武术拳种的统称。在闽、粤、鄂、湘、桂、苏、浙以及东南亚一带广泛流传。以龙、虎、豹、蛇、鹤五拳为其拳法的主要内容。

  • 57 . 勤

    1.恳切真诚。

  • 58 . 擎跽曲

    1.谓行拜跪之礼。

  • 59 . 擎

    1.拱手。致礼时的姿势。 2.举拳。谓一举手之力。

  • 60 . 曲

    1.谓鞠躬行礼。 2.拳曲,屈曲。

  • 61 .

    ①内心不舍:拳拳之意|拳拳服膺。 ②恳切诚挚:拳拳的忠心。

  • 62 . 攘

    1.见"攘卷"。

  • 63 . 神助义和

    1.见"神拳"。

  • 64 . 少林

    1.拳术之一派。相传唐嵩山少林寺僧佐唐太宗平王世充有功﹐从此僧徒常习武艺﹐传播至广﹐世因有少林派或少林拳之称。

  • 65 . 少林

    亦称“外家拳”。武术门派之一。源于唐代少林寺而得名。具有刚健有力、朴实无华、招势多变、内静外猛、利于技击等特点。技法以进攻为主。拳术套路有大红拳、小红拳、罗汉拳、梅花桩、七星拳、炮捶等,还有技击散打、气功和以棍术见长的各种器械术。

  • 66 . 蛇

    1. 拳术的一种,以模仿蛇的运动形象,融进技击为主要特点。

  • 67 . 神

    1.拳术名。流行于义和团内的"神助义和拳"的简称。

  • 68 . 霜

    1.白色的鸟爪。借指白海青。

  • 69 . 耍

    1.打拳。

  • 70 . 铁

    1.比喻强大的打击力量。

  • 71 . 笋儿

    1.笋干。

  • 72 . 太极

    武术拳种之一。以太极阴阳哲理为理论基础,融武术、导引术和中医经络学说而创造的一种拳术。最早创编者为清初河南温县人陈王廷,后传衍各地,并派生出动作结构和技术风格大同小异的多种流派,有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等。太极拳要求心静意专,呼吸自然,圆活柔缓,虚实分明,协调连贯。

  • 73 . 太平

    1.别人打架﹐在旁趁机打几下冷拳﹐因不易为人发觉﹐故称"太平拳"。

  • 74 . 袒臂挥

    挽袖露臂,挥动拳头。形容准备动武的样子。

  • 75 . 通背

    也称“通臂拳”。武术拳种之一。其套路由摔、拍、穿、劈、攒等基本手法,勾、踢、踹、弹等腿法,行步、散步、连环步等步法构成。有通背猿猴、白猿通背、五行通背、少林通背、六合通背、劈挂通背等流派。

  • 76 . 通臂

    1.属猴拳类。又称通背拳。相传为战国时一个名叫白猿的人(一说是孙膑)所创。它是由猿背﹑猿臂取势,发劲要求背﹑肩﹑肘协调伸展,以求放长击远。有摔﹑拍﹑穿﹑劈﹑攒五种基本拳法。

  • 77 . 头

    1.指脑袋。以脑袋代替拳头撞击他人,故称。

  • 78 . 外家

    1.拳术的着名流派之一。我国拳术旧有内家和外家之分;相传外家起于少林,以主动攻击搏人为主,内家起于张三峰,拳法以静制动,使犯者应手而仆。参见"外家"。

  • 79 . 握

    1.手指向掌心弯曲成拳头。

  • 80 . 搳

    1.一种通俗的酒令。两人同时相对出手﹐各猜所伸手指的合计数﹐猜对者为胜。

  • 81 . 仙人

    1.即仙人球。

  • 82 . 捰袖揎

    形容怒气冲冲准备动武的样子。同“揎拳捰袖”。

  • 83 . 袖中挥

    1.形容迫不及待与人争斗。

  • 84 . 象形

    拳术类别之一。由模仿动物的神形以及表现古代某些特定人物形象的动作组成。分象形和取意两种。前者以模仿动物和人物的形态动作为主,追求形象,技击性较差;后者取意动物的搏击特长来充实动作,技击性较强。主要有猴拳、鹰拳、蛇拳、螳螂拳、鸭形拳、醉拳等。

  • 85 . 形意

    也称“心意拳”、“六合拳”。武术拳种之一。以模仿龙、虎、猴、马、鸡、鹞、燕、蛇、鼍、熊、fd4d、鹰等十二种动物的动作形态为基础,取其形,练其意。有五行拳、十二形拳、杂式锤、连环拳等套路。

  • 86 . 义和

    见“义和团运动”。

  • 87 . 一

    1.一个拳头。多用以指体积小而形如拳头的物件。语出《礼记.中庸》:"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卷,通"拳"。 2.表数量。用于以拳头打人的动作。 3.一宗,一注。 4.谓一把抓,掌握一切。

  • 88 . 鹰

    1.指鹰的爪子。

  • 89 . 只手单

    比喻一个人力量弱小。

  • 90 . 只手空

    指单有一双手而没有武器。

  • 91 . 拽大

    1.出手阔绰。

  • 92 . 撞心

    1.击中心窝之拳。喻击中心病。

  • 93 . 尊

    1.谑称他人的拳头。

  • 94 . 醉

    武术拳种之一。由攻防格斗动作和模仿醉汉的形态和动作组成套路。主要套路有武松醉跌、醉八仙、鲁智深醉打山门、太白醉酒、燕青醉酒等。行拳时身法步法皆带醉态,多跌扑翻滚动作。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