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结尾能组哪些词
- 1 . 碑铭- 碑文。 
- 2 . 鼎铭- 1.鼎上铸刻的铭文。 
- 3 . 刀铭- 1.古代文体之一。刻在刀上的铭文。 
- 4 . 邓恩铭- 一作“邓恩明”。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贵州荔波人。水族。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1年初参与建立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同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曾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山东省委书记,领导全省工农运动和统战工作。1928年12月被捕,1931年被杀害。 
- 5 . 东铭- 1.宋代哲学家张载于其学堂东牖所书的铭言。宋朱熹《近思录》卷二:"横渠学堂双牖,右书'订顽',左书'砭愚'。伊川曰:'是起争端',改'订顽'曰'西铭','砭愚'曰'东铭'。"后因以泛指道学先生的箴言。 
- 6 . 赋铭- 1.辞赋和铭文。 
- 7 . 感铭- 1.感激而铭记于心。 
- 8 . 郭泰碑铭- 1.《后汉书·郭太传》:"〔郭太卒,〕四方之士千余人,皆来会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蔡邕为其文,既而谓涿郡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后因以"郭泰碑铭"称内容真实﹑感情真挚的碑文。 
- 9 . 规铭- 1.指有规劝意义的文字。 
- 10 . 鹤瘗铭- 1.即《瘗鹤铭》。 
- 11 . 旌铭- 1.旧时灵柩前书写死者姓名官衔的旗幡。又称铭旌。 
- 12 . 戒石铭- 1.戒石上所刻的铭文。 
- 13 . 镌铭- 1.铭记﹔铭刻。 
- 14 . 金铭- 1.金属器物上的铭文。 
- 15 . 刻铭- 1.在金石等器物上镂刻文字。 2.刻于金石等器物上的文字。 
- 16 . 九成宫醴泉铭- 唐代碑刻。公元632年镌立于麟游(今属陕西)。魏徵撰文,欧阳询正书。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 
- 17 . 勒铭- 1.镌刻铭文。 2.指刻在金石上的铭文。 3.喻建立功勋。 
- 18 . 醴泉铭- 1.即唐魏征《九成宫醴泉碑铭》。唐贞观六年,太宗避暑陕西麟游九成宫,得泉而甘,因更名醴泉,敕魏征撰铭。后经书法家欧阳询书之刻石,字体纯熟严整,后世推为唐楷第一。 
- 19 . 陋室铭- 散文篇名。一般认为是唐代刘禹锡作,也有人因《刘禹锡集》中未收此文,疑为托名之作。篇中抒发了作者身居陋室而胸怀恬淡的感情,言少意长,文字精美。 
- 20 . 埋铭- 1.墓铭。古代墓志铭埋于地下,故名。 
- 21 . 墓铭- 1.刻在石上埋入坟中的文字。铭是韵文,用于对死者的赞扬﹑悼念等。 
- 22 . 墓志铭- 文体名。包括志和铭两部分。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死者姓名、籍贯、生平等。铭用韵文撰写,以赞扬、悼念或安慰死者之词总括全篇。但也有只用志或铭的。 
- 23 . 盘铭- 1.古代刻在盥洗盘器上的劝戒文辞。 
- 24 . 佩铭- 1.铭记。 
- 25 . 山铭- 1.指勒石山上的铭文。 
- 26 . 石铭- 1.刻有文字的碑石。 
- 27 . 松铭- 1.指墓碑。 
- 28 . 像铭- 1.石刻的画像铭文。 
- 29 . 校铭- 1.考释铭文。 
- 30 . 先铭- 1.先人的墓志铭。 
- 31 . 燕然铭- 1.亦称"燕山铭"。 2.指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时,班固所撰的《封燕然山铭》。亦泛指歌颂边功的文字。 
- 32 . 燕山铭- 1.见"燕然铭"。 
- 33 . 瘗鹤铭- 1.著名的摩崖刻石。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书。其时代和书者众说纷纭﹐但均无确据。在今江苏省镇江市焦山崖石上。曾崩落长江中。乾隆二十二年移置焦山定慧寺。铭文正字大书左行﹐前人评价很高。 
- 34 . 瘗铭- 1.见"瘗鹤铭"。 
- 35 . 幽铭- 1.墓志铭。 
- 36 . 贞铭- 1.指碑文。 
- 37 . 箴铭- 1.文体名。箴是规戒性的韵文;铭在古代常刻在器物上或碑石上﹐兼用于规戒﹑褒赞。 2.泛指规戒之言。 
- 38 . 昭铭- 1.清楚地铭刻。 
- 39 . 志铭- 1.即墓志铭。 
- 40 . 篆铭- 1.用篆字所刻的铭文。 2.铭刻。比喻牢记。 
- 41 . 钟铭- 1.钟上的铭文。 
- 42 . 坐右铭- 1.置于座右,用以自勉自戒的格言。 
- 43 . 座右铭- 铭的一种。铭是古代一种兼用于规戒、褒赞的韵文,常刻于器物或碑石上。座右铭则是书写后置于座位右边,用来警戒自己的铭文。相传东汉崔瑗因兄为人所杀,便杀死仇人逃亡,遇赦后作铭警戒自己。他曾把铭放在座位右边,故称“座右铭”。 
- 44 . 座中铭- 1.置于座中用以自警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