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开头能组哪些词
1 . 焚笔
1.犹焚草。
2 . 焚帛
1.焚烧纸帛。祭礼的一种仪式。
3 . 焚草
1.焚烧茅草。 2.烧掉奏稿,以示谨密。 3.据《隋书.宇文化及传》载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时,司马德戡曾集兵城内举火与城外相应,隋炀帝闻声问是何事,裴虔通伪称:"草坊被焚,外人救火,故喧嚣耳。"炀帝信以为真,未加提防,遂被杀。史称此次兵变为"焚草之变"。
4 . 焚柴
1.即燔柴。
5 . 焚巢荡穴
比喻彻底摧毁。
6 . 焚巢捣穴
比喻彻底摧毁。
7 . 焚榇
1.烧掉棺木。古代受降仪式。交战两国君之战败者舆榇乞降,表示接受诛杀;战胜者焚榇,表示宽大而赦免其死罪。
8 . 焚池
1.焚化祭品的器皿。
9 . 焚冲
1.烧毁战车。冲,古代一种用以攻城的战车。
10 . 焚除
1.烧毁。
11 . 焚次
1.谓烧毁军队营房。表示决一死战,有进无退。
12 . 焚荡
1.亦作"焚荡"。 2.焚毁;烧光。
13 . 焚祷
1.焚香祷祝。
14 . 焚典坑儒
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15 . 焚顶
1.焚香顶礼。 2.佛教徒焚灼头顶。表示虔诚奉佛。
16 . 焚燔
1.焚烧。
17 . 焚风
气流沿山坡下降而形成的热而干的风。多焚风的地区,空气平常比较干燥,容易发生森林火灾。
18 . 焚符破玺
烧毁信符,打碎印章。
19 . 焚膏
1.谓夜间继续工作或学习。
20 . 焚膏继晷
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21 . 焚稿
1.犹焚草。烧掉底稿。 2.焚烧诗文手稿。
22 . 焚躬
1.谓不惜己身被焚。
23 . 焚谷
1.焚烧谷物。比喻毁弃赖以生存的事物。
24 . 焚骨
1.指火化。
25 . 焚骨扬灰
烧掉尸骨,扬弃骨灰。形容非常仇视。
26 . 焚盥
1.焚香盥洗。表示虔诚。
27 . 焚轨
1.烧车。比喻隐迹。
28 . 焚骸
1.烧身。
29 . 焚和
1.谓毁灭中和之性。
30 . 焚化
烧掉(尸骨、神像、纸钱等)。
31 . 焚黄
1.旧时品官新受恩典,祭告家庙祖墓,告文用黄纸书写,祭毕即焚去,谓之焚黄。后亦称祭告祝文为焚黄。
32 . 焚毁
烧坏;烧毁:一场大火~了半个村子的民房。
33 . 焚煎
1.燃烧。 2.比喻折磨。
34 . 焚荐
1.烧香祭献。
35 . 焚椒
1.指皇后被杀。椒房,汉殿名,皇后所居。后亦借指皇后。
36 . 焚劫
1.焚烧抢掠。
37 . 焚烬
1.烧成灰烬。
38 . 焚坑
1.见"焚书坑儒"。
39 . 焚枯
1.烤煮干鱼。
40 . 焚枯食淡
烤干鱼,食薄味。形容生活清苦。
41 . 焚燎
1.焚烧。
42 . 焚裂
1.指焚如和车裂。 2.烧灼碎裂。形容极端痛苦。
43 . 焚林
1.《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遂隐而死。"谓介之推从晋文公流亡,割股食公,有功而不受祲,隐入绵山,后晋文公焚烧树林逼迫,仍不出,抱树焚死。后以"焚林"为求取贤士的典故。
44 . 焚林而猎
焚烧树木林,猎取禽兽。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久打算。
45 . 焚林而狩
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46 . 焚林而田
烧毁树林以猎取野兽。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47 . 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竭:使……干涸;渔:打鱼。烧毁森林捕捉野兽,排干湖水去捕捉鱼。比喻只顾眼前的利益,无止境地索取而不留余地。
48 . 焚林而畋
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49 . 焚林竭泽
焚林而田,竭泽而渔。比喻只图眼前利益。
50 . 焚林之求
由于隐居在山林,故烧毁森林使他出来。比喻为求贤才而去毁林。
51 . 焚掠
1.焚烧抢掠。
52 . 焚轮
1.旋风,龙卷风。
53 . 焚靡
1.烧毁散失。
54 . 焚灭
1.烧尽。 2.毁灭。
55 . 焚牧
1.谓烧掉牧地上的枯草以利新草生长。
56 . 焚溺
1.焚烧淹没。亦比喻遭受伤害。 2.喻人受虐,如同陷身水火之中。
57 . 焚剽
1.焚掠。
58 . 焚弃
1.烧毁去除。 2.指焚如和弃市。
59 . 焚契市义
1.指烧毁债券买得人心的典故。
60 . 焚钱粮
1.用纸糊的口袋,装上金银箔纸折叠成的元宝,祭鬼神时焚烧。
61 . 焚钱烈楮
1.焚化纸钱。
62 . 焚琴鬻鹤
犹焚琴煮鹤。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63 . 焚琴煮鹤
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64 . 焚裘
1.指晋武帝焚雉头裘之事。《晋书.武帝纪》:"太医司马程据献雉头裘,帝以奇技异服典礼所禁,焚之于殿前。"后用作称赞帝王抵制奢侈的典实。 2.指晋罗企生母焚羔裘事。
65 . 焚躯
1.犹焚身。
66 . 焚券
1.指烧毁债券买得人心的典故。战国齐冯谖为孟尝君往薛地收债,临行前问:"责收毕,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于是冯谖矫命以债赐百姓,尽烧其券,民称万岁。见《战国策.齐策四》。 2.南朝宋顾绰私财甚丰,乡里士庶多负其债。父觊之设谋,焚烧文券,并宣语远近:"负三郞债,皆不须还。"见《宋书.顾觊之传》。 3.唐宋清售药债券堆积如山,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见唐柳宗元《宋清传》。 4.后汉常思献宋地丝息十万两债券,太祖即焚其券,诏悉蠲除之。见《新五代史.
67 . 焚如
1.谓火焰炽盛。亦指火灾或战事。 2.古代把人烧死的酷刑。
68 . 焚如之祸
遭受火烧的灾祸。
69 . 焚爇
1.犹烧毁。
70 . 焚煞
1.烧杀。
71 . 焚山
1.失火之山。 2.犹焚死。
72 . 焚山烈泽
1.以火焚烧山林,烤干沼泽。
73 . 焚烧
烧毁;烧掉:~毒品。
74 . 焚身
1.焚烧身体。旧时宗教信徒以之作为一种祈祷﹑赎罪行为。
75 . 焚尸
1.焚化尸体。
76 . 焚尸扬灰
烧掉尸骨,扬弃骨灰。形容非常仇视。
77 . 焚石
1.烧烫的石头。
78 . 焚书
1.烧毁书籍。多指秦之焚书。 2.指秦始皇焚毁的书。
79 . 焚书坑儒
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80 . 焚烁
1.形容物体被烧得发出火光。
81 . 焚铄
1.销熔。
82 . 焚死
1.指介之推不受晋文公禄赐,被烧死在绵山事。
83 . 焚诵
1.焚香诵经。
84 . 焚薮而田
薮,林薮。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85 . 焚薙
1.烧除。
86 . 焚屠
1.焚烧与屠杀。
87 . 焚尪
1.指求雨。
88 . 焚污
1.谓焚毁玷辱。
89 . 焚巫
1.鲁僖公为求雨解旱,要烧死巫尪。被劝止。《左传.僖公二十一年》:"夏,大旱。公欲焚巫尪。臧文仲曰:'非旱备也。'"杜预注:"巫尪,女巫也,主祈祷请雨者。或以为尪非巫也。瘠病之人,其面上向,俗谓天哀其病,恐雨入其鼻,故为之旱,是以公欲焚之。"后以"焚巫"作求雨的典故。
90 . 焚香
①烧香:~拜佛。 ②点燃香:~静坐ㄧ~操琴。
91 . 焚香顶礼
犹焚香礼拜。
92 . 焚香礼拜
焚香:点燃香火;礼拜:向尊敬的人或神灵行礼跪拜。烧香跪拜,以表尊敬服从之意。
93 . 焚香列鼎
焚:燃烧,点燃;列:排列。点起名贵的香,摆满很多的美味佳肴。形容生活阔气和讲究排场。
94 . 焚香膜拜
烧香跪拜,以表尊敬服从之意。同“焚香礼拜”。
95 . 焚香扫地
形容清幽的隐居生活。
96 . 焚削
1.犹销毁。
97 . 焚销
1.烧掉。
98 . 焚焮
1.焚烧。
99 . 焚修
1.焚香修行。泛指净俢。
100 . 焚研
1.亦作"焚砚"。 2.自愧文不如人而欲自焚其砚,不复写作。《晋书.陆机传》:"机天才秀逸,辞藻宏丽,张华尝谓之曰:'人之为文,常恨才少,而子更患其多。'弟云尝与书曰:'君苗见兄文,辄欲烧其笔砚。'"
101 . 焚砚
1.见"焚研"。
102 . 焚炀
1.焚烧。
103 . 焚轶
1.见"焚逸"。
104 . 焚逸
1.亦作"焚轶"。 2.烧毁﹑散失。
105 . 焚瘗
1.焚化并埋葬。
106 . 焚杅
1.焚揉牵制。犹控制。
107 . 焚鱼
1.烧鱼(祭神)。相传周武王伐纣,渡河,有白鱼跃入舟中,武王烧鱼以祭。见《书.泰誓》。后借指开国君主受命之符。 2.烧毁鱼袋,表示弃官归隐。
108 . 焚芝
1.《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往来赂遗"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若苗秽害田,随风烈火,芝艾俱焚,安能白别乎?"后以"焚芝"比喻贤人遭难。 2.为哀悼死者之词。
109 . 焚芝锄蕙
芝、蕙:古人视为瑞草。焚毁灵芝,锄掉蕙草。比喻贤者遭受灾祸。
110 . 焚炙
1.烧烤。 2.烧灼。纣王制作的炮烙酷刑。
111 . 焚掷
1.毁弃。
112 . 焚舟
1.烧毁渡船。《左传.文公三年》:"秦伯伐晋,济河焚舟。"杜预注:"示必死也。"《晋书.蔡谟传》:"夫以白起﹑韩信﹑项籍之勇,犹发梁焚舟,背水而阵。"后用以比喻做事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
113 . 焚舟破釜
釜:古代用的锅。烧掉船只打破锅。比喻坚决不能动摇的决心。
114 . 焚灼
1.烧,焚烧。 2.谓酷热有如火烧。 3.形容内心像火烧般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