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开头能组哪些词
1 . 总行
1.银行或商行的总机构。
2 . 总需求
也称“总支出”。“总供给”的对称。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例如一年)对商品和劳务需求的总量。包括居民对消费品和劳务需求的支出,企业因投资需求而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支出,政府的公共开支,以及国外对本国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净出口)。
3 . 总需氧量
指水体中有机物完全被氧化时的需氧量。常以“tod”表示。是评价水体有机需氧污染程度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4 . 总悬浮颗粒物
指悬浮在大气中不易沉降的所有的颗粒物,包括各种固体微粒、液体微粒等,直径通常在0.1—100微米之间。
5 . 总压
1.气流中静压与动压之和。2.假想流体等熵地和绝热地滞止时所能达到的压力总值。3.流体流经任何一点时所具有的静压之和。
6 . 总要
1.统领;总括。 2.谓总揽政事。 3.总归要。
7 . 总爷
1.明清时对总兵的尊称。 2.旧时对武职人员的尊称。
8 . 总一
1.统一。
9 . 总有
1.虽然有;即使有。总,通"纵"。
10 . 总有机碳
指水体中溶解性和悬浮性有机物含碳的总量。常以“toc”表示。是一个快速检定的综合指标,但不能反应水体中有机物的种类和组成。通常作为评价水体有机物污染程度的重要依据。
11 . 总驭
1.见"总御"。
12 . 总御
1.亦作"总驭"。 2.统领。
13 . 总杂
1.犹杂乱。
14 . 总则
1.总归;总是。 2.指规章条例最前面的概括性的条文。
15 . 总章
1.古代天子明堂之西向室。取西方总成万物而章明之之意。《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天子居总章左个。"郑玄注:"总章左个,大寝西堂南偏。"《吕氏春秋.孟秋》:"天子居总章左个。"高诱注:"总章,西向堂也。西方总成万物,章明之也,故曰总章。左个,南头室也。"宋范仲淹《明堂赋》:"堂并包于五室,室辨正于五方,左青阳而右总章,面明堂而背北堂。"一说为明堂之别称。 2.乐官名。 3.古宫观名。三国魏明帝青龙三年建造。
16 . 总帐
1.簿记中主要帐簿之一。汇总记录各会计科目的合计金额,资产负债表即根据总帐所记帐目编制。
17 . 总镇
1.总兵的别称。
18 . 总政
1.犹言行政长官。 2.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简称。
19 . 总之
1.总括而言。表示总括上文。 2.总括而言。表示概括性的结论。
20 . 总支
1.某些政党或社团的总支部委员会的简称。
21 . 总指挥
1.在战争或某项工作中负责指挥全局的领导人。
22 . 总至
1.亦作"緫至"。 2.骤然而至。总,通"怱"。
23 . 总制
1.总聚其制度。 2.官名,即总督。明武宗尝自称"总督军务",臣下避之,乃改总督为总制。明世宗嘉靖十九年避"制"字,又改总制为总督。参阅《明史.武宗纪》及《职官志二》。 3.任总督官职。 4.犹统率。
24 . 总制钱
1.宋代附加税之一种。宣和中,军政费支出浩繁,总揽东南地区财赋的发运兼经制使,建议增收卖酒钱﹑印契钱﹑头子钱等以充经费。因系经制使建议,故称"经制钱"。后一度废除。绍兴五年总制使又仿照上法征收,于是又称"总制钱"。参阅《宋史.食货志一﹑二》。
25 . 总制司
1.南宋时官署名,管理财赋。
26 . 总装
1.把部件装配成总体。如:总装空间站。2.把部件装配成总体的工序。
27 . 总总
1.众多貌。 2.聚合貌。 3.杂乱貌。
28 . 总总林林
形容众多。
29 . 总做
1.犹纵使。总,通"纵"。
30 . 总把
1.元代武官名。
31 . 总办
1.旧时官职名称。清末新设置的官署或办事机构的主管人员称督办或总办﹑副职称会办,资格比会办略次的称帮办。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某些特殊机构亦设此官。如清季之保甲局﹑厘捐局,民国初期之招商局﹑硝矿局等皆置总办﹑会办。
32 . 总编
1.见"总编辑"。
33 . 总编辑
1.新闻出版单位编辑业务的总负责人。
34 . 总兵
1.集中军队;统领军队。 2.官名。明代遣将出征,别设总兵官﹑副总兵官以统领军务。其后总兵官镇守一方,渐成常驻武官,简称总兵。清因之,于各省置提督,提督下分设总兵官及副总兵官。总兵所辖者为镇,故亦称总镇。
35 . 总布
1.亦作"緫布"。 2.古代货财之正税。
36 . 总部
1.总司令部或总指挥部的简称。 2.对分部而言。
37 . 总裁
①汇总裁决:总裁其事。 ②职官名。元、明、清国史馆监修官,又明、清中央编纂机构主管官员及明、清会试主考官都称总裁。 ③某些政党的首领,如日本自民党总裁。 ④某些企业机构的主管人:银行总裁|公司总裁。
38 . 总漕
1.明清总管漕运的官。
39 . 总产值
也称“生产总值”。生产单位、生产部门、一个地区或整个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价值。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转移到产品中去的物质资料消耗的价值和新创造的价值。有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等。
40 . 总长
1.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各部的长官。亦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央政府各部最高长官之名称。
41 . 总称
1.总的称谓。
42 . 总成
1.见"总承"。
43 . 总承
1.亦作"总成"。 2.作成;成全。
44 . 总持
1.佛教语。梵语陀罗尼的意译。谓持善不失,持恶不生,具备众德。亦指咒语。 2.总地掌握。
45 . 总催
1.旧时总管催征钱粮的乡里职役。里长负责催征钱粮;里甲的总催,则由里长排年轮值。
46 . 总萃
1.会合聚集。
47 . 总得
1.必须。谓有其必要。
48 . 总动员
1.国家把全部武装力量从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并统一调度﹑指挥﹑管理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使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活动服从战争需要的紧急措施。亦借指为完成某项重要事务而动员全部力量。
49 . 总督
①总管监督:总督军务|昭宣承业,都护是立,总督城廓,三十有六。 ②官名。1469年明代专设两广总督,后渐成定制。清代起正式成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辖一省或两三省。另设专管某一事务的总督,如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等。 ③宗主国派往殖民地的最高统治官员也称总督。
50 . 总队
1. 由各分队组编的军事团体,总指挥机关的级别与师、团相当。
51 . 总吨位
又称“总吨”。丈量确定的船舶内部封闭处所总容积的吨位。一般用以表示船舶的大小,一国或一个公司的船舶拥有量,以及作为船舶登记、检验和丈量的收费标准等。
52 . 总额
1.总数。
53 . 总而言之
总的说起来。
54 . 总发
1.束发。指童年或少年。
55 . 总凡
1.犹概括。
56 . 总坊
1.明代坊厢(城镇管辖地区)地方职役的总头目。
57 . 总辐射
到达地面的直接太阳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太阳辐射通过大气,一部分到达地面,称为直接太阳辐射。另一部分为大气的分子以及大气中的微尘、水汽等吸收、散射和反射。被散射到达地面的这部分称为散射太阳辐射。地球上热带地区太阳辐射量最大,赤道地区因多云而次之。
58 . 总该
1.完全应该。含估计推测意。
59 . 总干
1.谓持盾。
60 . 总纲
1.犹大纲。引申指政治法度。 2.今指法规﹑章程等的总括原则性事项和内容要点的部分。
61 . 总纲领
1.政府﹑政党﹑社团等根据自己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任务而规定的目标和行动步骤等。
62 . 总戈成林
1.聚集兵器可以成林。形容兵力强盛。
63 . 总攻
1.指对敌方发动的全面攻击或全线出击。
64 . 总供给
“总需求”的对称。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例如一年)所能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净值来表示。保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是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
65 . 总共
1.一共,合计。
66 . 总管
武官名。汉末南北朝以都督统州之军事,并总揽或与刺史治州之政事。北周始改此称。隋代至唐代初在各州设总管,边镇和大州设大总管,均系地方军政长官,后又恢复都督称,但统兵出征之将帅仍为总管。北宋时总管仍系地方军政长官,分别由节度使、知府、知州兼任。辽金元时总管兼管军民。清代时在东三省、新疆及围场设总管,为率军驻防之长官。
67 . 总丱
1.古时儿童束发为两角。 2.借指童年。
68 . 总归
副词。终究;毕竟:只要肯学,总归学得会的|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事实总归是事实。
69 . 总号
1.犹总店。相对分店而言。
70 . 总合
1.汇集聚合。
71 . 总和
全部加在一起的数量或内容:今年第一季度的产量已达到去年全年产量的总和。
72 . 总和生育率
又称“总生育率”。指某国家或地区在当前情况下,平均每个妇女一生所生育的婴儿数。它直接影响地区人口增长的规模和速度。
73 . 总河
1.明清总理河道的官名。明设总河侍郎。清初称河道总督,雍正时改称总河。
74 . 总核
1.亦作"总核"。 2.谓综合起来加以考核。
75 . 总后方
1.对前方所有军区而言,指指挥整个战争的领导机关所在的后方。
76 . 总护
1.犹统领。
77 . 总汇
①聚集汇合:许多细流汇合成江河,许多江河总汇成大海。 ②聚集汇合之物或聚集汇合之处:知识的总汇|力量的总汇|这里是南北杂货的总汇。
78 . 总会
1.聚集会合。 2.综合汇总。 3.指会聚集中之所。 4.俱乐部之别称。 5.总机关。对分会而言。
79 . 总机
1. 在一定区域内,许多电话线路汇总的装置。
80 . 总笄
1.指童年。
81 . 总缉
1.统领协调。 2.收集编次。
82 . 总极
1.指葱岭。古代对今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天山西段的统称。汉代属西域都护统辖。总,通"葱"。
83 . 总集
1.犹聚集,集合。 2.指汇集许多人的作品而成的诗文集。
84 . 总己
1.谓总摄己职。 2.谓总揽大权。
85 . 总计
1.总共计算。 2.犹统计。
86 . 总髻
1.总角。指幼年。
87 . 总髻交
1.童年结交的朋友。
88 . 总甲
1.元明以来职役名称。明清赋役制度,以一百十户为一里,里分十甲,总甲承应官府分配给一里的捐税和劳役等。
89 . 总价
1. 总的价值,构成全部数目或数量的价值。
90 . 总驾
1.犹言驰驱车马。
91 . 总监
1.管理监督。 2.官名。隋唐有宫苑总监﹑九成宫总监﹑盐池总监等,民国有首都警察总监﹑军械总监﹑军需总监等。
92 . 总角
古时未成年的人束发为两结,形状如角,故称。借指童年:把帽子除下,丢在路旁,油光光露个总角儿|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93 . 总角交
1.童年相交的好友。
94 . 总角之好
指小时候很要好的朋友。
95 . 总角之交
总角:儿童发髻向上分开的结果童年。指童年时期就结交的朋友。
96 . 总街之庭
1.通衢大道旁的亭舍。指商汤听取民意之处。
97 . 总结
1.总地归结。 2.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 3.指概括出来的结论。
98 . 总经理
1.公司﹑银行等企业单位的总负责人。
99 . 总聚
1.亦作"緫聚"。 2.综合聚集。
100 . 总揆
1.犹枢纽。 2.宰辅之职的代称。
101 . 总阃
1.清代总督的别称。
102 . 总括
1.汇聚;包括。 2.犹概括。
103 . 总览
1.见"总揽"。 2.犹综观。
104 . 总揽
1.亦作"总?"﹑"总覧"。全面掌握。 2.亦作"总览"﹑"总擥"。谓广为延揽。
105 . 总擥
1.见"总揽"。
106 . 总里
1.犹共计。
107 . 总理
①中央政府首脑的名称之一。 ②有的政党、社团的领导人也称总理。如孙中山是中国国民党的总理。
108 .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1.清统办洋务的中央机构。清咸丰十年末(1861年初)设立,总掌外交﹑通商﹑海关﹑海防﹑订购军火﹑派遣公使等事,并管辖北洋通商大臣与南洋通商大臣。
109 . 总理衙门
全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861年初清政府为办理洋务而设立的中央机构。初由恭亲王奕fd46主持。主要职责是:办理外交事宜,兼管通商、海关、海防、制造、路矿、学校等项事务。实际上成为清政府的“内阁”。1901年改组为外交部。
110 . 总历
1.总簿册。
111 . 总练名实
1.犹言综核名实。谓综合考究事物的名称和实际,使之允当。
112 . 总领
1.统领;统管。 2.汉代光禄勋的别称。
113 . 总领事
1.由一国政府派驻外国某一城市或地区的外交官员称领事,最高级的领事称总领事。
114 . 总路线
即“基本路线”(332页)。
115 . 总録
1.犹统领。
116 . 总率
1.统率;统领。
117 . 总乱
1.指辞赋篇末概括全篇要旨的结束语。
118 . 总略
1.犹大略。 2.犹综览。 3.犹概要。
119 . 总论
1.全面而概括的论述。 2.犹绪论。多用于书籍文章。如罗惇曧《文学源流》第一段的标题即为"总论"。
120 . 总名
1.总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