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孝组词
  4. 【孝】在中间组哪些词

【孝】在中间组哪些词

更新:
  • 1 . 棒头出

    1.谓对子女要实行严格的教育,才能教出成器的孩子。

  • 2 . 不之子

    不孝顺的子孙。

  • 3 . 费

    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江苏吴江人。曾入学东吴大学、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研究院。1938年获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任云南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建国后任中央民族学院教授、副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提出发展乡村工业的思想,在国外也有较大影响。对中国社会学研究和重建作出重要贡献。著有《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等。

  • 4 . 侯

    电影编导。广东梅县(今梅州)人。台湾艺术专科学校影剧科毕业。1974年从影,执导影片《风柜来的人》、《冬冬的假期》、《尼罗河女儿》、《童年往事》等,曾在不同的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其中《悲情城市》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 5 . 节

    1.旧时封建统治阶级旌表节孝妇女的祠堂。清代在各省﹑府﹑州﹑县各建节孝祠一所﹐祠外建大坊﹐凡节孝妇女由官府奏准旌表的都入祀其中﹐春秋致祭。见《清会典.礼部十.祠祭清吏司二》。

  • 6 . 节

    1.旧时旌表节孝妇女的牌坊。

  • 7 . 明

    在江苏省南京市钟山西南坡独龙阜。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建于1381-1383年。马皇后先于明太祖葬入,因马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陵前有八百多米长的神道,两旁立有石人、石兽十八对。陵墓现存有宝城、明楼和神功圣德碑等,明楼后是陵寝,是明太祖和马皇后的合葬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 . 木户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政治家。1866年参与建立倒幕联盟。1868年参与策划推翻幕府统治、建立维新政权的政变。明治政府成立后,为政府主要成员。1871-1873年曾赴欧美考察。回国后,反对出兵征韩、侵略中国台湾。

  • 9 . 入出弟

    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同“入孝出悌”。

  • 10 . 入出悌

    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亦作‘入孝出弟’。

  • 11 . 试守

    1.对晋王绥的谑称。谓未知父母存亡而预为守孝。据《晋书.王绥传》载﹕王绥少有美称﹐实鄙而无行。

  • 12 . 魏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471-499年在位)进行的政治改革。孝文帝五岁即位,其祖母冯太后临朝,颁行俸禄制、三长制、均田制等。孝文帝亲政后,将国都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往洛阳。继而禁鲜卑语改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人与汉人通婚,改胡服为汉服,仿南朝典则定官制朝仪。这些改革有利于当时的经济发展、民族融合和北方的统一。

  • 13 . 移为忠

    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

  • 14 . 移作忠

    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同“移孝为忠”。

  • 15 . 有了存,不显彦章

    1.谓两雄不并立。存孝﹐五代李克用的养子李存孝。彦章﹐五代朱温的部将王彦章。两人均有勇力﹐李更在王之上﹐故谓。

  • 16 . 曾

    早期话剧(新剧)活动家。四川成都人。清末留学日本学习美术。1906年与李叔同等在东京创办艺术团体春柳社。1907年根据美国斯陀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的《黑奴吁天录》,是中国早期话剧的第一个剧本。

  • 17 . 忠

    1.清代官吏行装所佩之带。

  • 18 . 忠节义

    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

  • 19 . 忠

    1.金代军队名,集河朔各路归顺的人所组成。

  • 20 . 忠两全

    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两样都做得很好。亦作“忠孝双全”。

  • 21 . 忠双全

    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两样都做得很好。同“忠孝两全”。

  • 22 . 张

    南宋词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乌江(今安徽和县)人。绍兴年间进士。官至荆南湖北安抚使,因主张收复失地,受排挤辞官。以《六州歌头》最为著名。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

  • 23 . 忠臣

    对君主尽忠对父母尽孝的人。

  • 24 . 祝嘏慈

    1.《礼记.礼运》:"祝以孝告,嘏以慈告。"郑玄注:"祝以孝告,嘏以慈告,各首其义也。"孔颖达疏:"首犹本也,孝子告神以孝为首,神告孝子以慈为首,各本祝嘏之义也。"后以"祝孝嘏慈"谓祭祀祝祷之礼。

  • 25 . 子父慈

    儿女孝顺,父母慈爱。同“父慈子孝”。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