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结尾能组哪些词
- 1 . 宝臣- 1.可器重信赖之臣。 
- 2 . 才臣- 1.干练之臣。 
- 3 . 偪臣- 1.权重逼君的贵臣。 
- 4 . 包世臣- 清代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字慎伯,号倦翁,泾县(今属安徽)人。嘉庆举人。官新喻知县。讲求经世致用之学,对政治腐败亦多所抨击。工书,提倡北碑,著《艺舟双楫》阐述其观点。 
- 5 . 弼臣- 1.辅佐之臣。 
- 6 . 霸臣- 1.指佐助建立王霸之业的臣子。 
- 7 . 办事大臣- 官名。清代在西藏、青海、新疆等地设有办事大臣,掌理当地军政及宗教事务。 
- 8 . 北面称臣- 古代君主面南而北,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指臣服于人。 
- 9 . 嬖臣- 1.受宠幸的近臣。 
- 10 . 宾臣- 1.谓以宾客之礼对待臣下。 
- 11 . 柄臣- 1.掌权的大臣。 
- 12 . 逋臣- 1.逃亡之臣。 
- 13 . 逋逃之臣- 逃亡的罪臣。 
- 14 . 鄙臣- 1.谦词。犹言小臣。 
- 15 . 逋播臣- 1.指不顺从新朝而逃亡的遗臣。 
- 16 . 参赞大臣- 官名。清代设于新疆伊犁、塔尔巴哈台、乌什等处,地位略低于将军。又多设于出征之统帅下,赞襄军务。 
- 17 . 背臣- 1.叛臣。 
- 18 . 边臣- 1.亦作"邉臣"。 2.驻守边疆的大臣﹑官员。 
- 19 . 谗臣- 1.好谗害人之佞臣。 
- 20 . 表臣- 1.干练的外臣。 
- 21 . 漕臣- 1.管理漕运的官员。 
- 22 . 常臣- 1.指太常。官名。 
- 23 . 波臣- 1.指水族。古人设想江海的水族也有君臣,其被统治的臣隶称为"波臣"。后亦称被水淹死者为"波臣"。 
- 24 . 不按君臣- 中医处方,以君臣相配为原则。君是主药,臣是辅药。不按君臣,就是违反药理,胡乱用药。引申为使用毒药的隐语。 
- 25 . 不臣- 1.不守臣节,不合臣道。 2.不称臣屈服。 3.谓不以臣属视之。 
- 26 . 草土臣- 1.官吏在居丧中对君上具衔时的自称。 
- 27 . 材臣- 1.有才能之臣,干练之臣。 
- 28 . 部臣- 1.中央各部的长官。 
- 29 . 侧臣- 1.左右近臣。 
- 30 . 草莽之臣- 草莽:草野,草丛。指草野间未作官的人。 
- 31 . 草茅之臣- 草茅:杂草。比喻在野无权的人。 
- 32 . 朝臣- 1.朝廷官员。 
- 33 . 臣臣- 1.自卑貌。 
- 34 . 厂臣- 1.明东厂﹑西厂的主官。亦专指魏忠贤。 
- 35 . 称臣- 1.犹臣服。 2.谓出任官职。 
- 36 . 达臣- 1.通达事理之臣。 
- 37 . 篡臣- 1.谓篡夺君权之臣。 
- 38 . 辞臣- 1.文学侍从之臣。 
- 39 . 楚逐臣- 1.指战国楚屈原。 
- 40 . 诚臣- 1.忠臣。 
- 41 . 宠臣- 1.得宠之臣。 
- 42 . 厨养臣- 1.职掌供奉御膳之厨官。 
- 43 . 登臣- 1.进用官吏。 
- 44 . 斥臣- 1.被废免或贬逐之臣。 
- 45 . 楚臣- 1.指屈原。 
- 46 . 绌臣- 1.贬逐之臣。绌,通"黜"。 
- 47 . 词臣- 1.旧指文学侍从之臣﹐如翰林之类。 
- 48 . 纯臣- 1.忠纯笃实之臣。 
- 49 . 大臣- 1.官职尊贵之臣。 2.清代用为官号。如内官有总管大臣﹑军机大臣等﹐外官有参赞大臣﹑领队大臣等﹐特遣的称钦差大臣。至清末尽改各部尚书为大臣﹐侍郎为副大臣。现亦用作君主国家高级官吏之称。 
- 50 . 迩臣- 1.犹近臣。 
- 51 . 从臣- 1.随从之臣下;侍从之臣。 
- 52 . 盗臣- 1.谓盗窃府库财物的官吏。 2.叛臣;簒夺之臣。 3.盗名欺世的官吏。 
- 53 . 二臣- 1.指春秋楚乱臣费无极与鄢将师。 2.指黄帝臣风后与力牧。 
- 54 . 斗臣- 1.亦作"斗臣"。 2.犹斗士;勇士。 
- 55 . 东溟臣- 1.《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后因以"东溟臣"比喻陷入困境亟待解救之人。 
- 56 . 道臣- 1.使臣。 
- 57 . 谠臣- 1.正直敢谏的臣子。 
- 58 . 鼎臣- 1.重臣;大臣。 
- 59 . 督臣- 1.即总督。因上对朝廷,故称。 
- 60 . 蜂臣- 1.指蜂王以外的众蜂。语出《关尹子.三极》:"圣人师蜂立君臣。" 
- 61 . 凡臣- 1.一般臣子。 
- 62 . 放臣- 1.放逐之臣。 
- 63 . 贰臣- 指在前一朝代做了官,投降后一朝代又做官的人。 
- 64 . 蕃臣- 1.藩屏之臣;大臣。蕃,通"藩"。 
- 65 . 封疆大臣- 1.见"封疆大吏"。 
- 66 . 藩臣- 1.拱卫王室之臣。 
- 67 . 割地称臣- 割让土地,臣服于对方。 
- 68 . 宫臣- 1.太子的属官。 2.犹近臣。君王左右的亲近之臣。 
- 69 . 枋臣- 1.犹权臣。 
- 70 . 干臣- 1.指精明强干之臣。 
- 71 . 粪土臣- 1.犹贱臣。多为自谦之词。 
- 72 . 弗臣- 1.不敢待以臣礼。表示天子对其尊敬。 
- 73 . 拂臣- 1.辅弼之臣。拂,通"弼"。 
- 74 . 功臣- 有功劳的臣子,泛指对某项事业有显著功劳的人:航天事业的~。 
- 75 . 负险不臣- 犹言负固不服。 
- 76 . 附臣- 1.属臣﹐臣属。 
- 77 . 抚臣- 1.称巡抚。 
- 78 . 辅臣- 1.辅弼之臣。后多用以称宰相。 
- 79 . 顾命大臣- 1.帝王临终前托以治国重任的大臣。 
- 80 . 孤臣- 1.孤立无助或不受重用的远臣。 2.孤陋无知的臣子。 
- 81 . 故臣- 1.旧臣;遗臣。 
- 82 . 贵臣- 1.本指公卿大夫位高的家臣,后泛指显贵的大臣。 2.中贵,宦官。 
- 83 . 贵极人臣- 君主时代指大臣中地位最高的人。 
- 84 . 阁臣- 1.明清大学士的别称。大学士入阁办事,故称。 
- 85 . 股肱之臣- 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指辅佐帝王的重臣。比喻得力助手与亲信。 
- 86 . 骨鲠之臣- 骨鲠:比喻刚直。刚正忠直的官员。 
- 87 . 寡臣- 1.古代国君自称的谦词。 
- 88 . 官臣- 1.谓受天子之命所置的管理家邑的官吏。 
- 89 . 国臣- 1.国君的臣属。 
- 90 . 画臣- 1.谋臣。 
- 91 . 虎臣- 1.比喻勇武之臣。 2.指虎贲氏之官。 
- 92 . 汉臣- 1.汉朝的臣子。亦指古代汉族政权的臣子。 
- 93 . 豪臣- 1.权势显赫的臣僚。 
- 94 . 河臣- 1.指河道总督。 
- 95 . 鸿臣- 1.指大鸿胪。 
- 96 . 奸臣- 指残害忠良或阴谋篡夺帝位的大臣。 
- 97 . 吉臣- 1.贤良之臣。 
- 98 . 贱臣- 1.臣下在君主或上司前的谦称。 2.地位低下的人。 
- 99 . 寄臣- 1.托身他国之臣。 
- 100 . 机臣- 1.机要近臣。 
- 101 . 羁臣- 1.亦作"羇臣"。 2.羁旅流窜之臣。 
- 102 . 羁旅之臣- 羁旅:寄居在外。指寄居在外的官员。 
- 103 . 计臣- 1.谋臣。 2.掌管国家财赋的大臣。 
- 104 . 缉捕使臣- 1.宋代专管缉捕罪犯的低级武官。 
- 105 . 疆臣- 1.负镇守一方重责的高级地方官吏。清代称总督﹑巡抚为封疆大吏,省称疆吏或疆臣。 
- 106 . 讲臣- 1.为皇帝经筵进讲之臣。 
- 107 . 九锡宠臣- 九锡:古代帝王赐给重臣的车马、虎贲等九种器物。形容位高权重,深受皇帝宠信的大臣。 
- 108 . 几臣- 1.掌机密的近臣。 
- 109 . 虮臣- 1.见"虮虱臣"。 
- 110 . 虮虱臣- 1.犹言微贱之臣。 
- 111 . 谏臣- 1.直言规劝之臣。 2.掌谏诤的官员。 
- 112 . 家臣- 1.春秋时各国卿大夫的臣属。卿大夫家的总管叫宰,宰下又有各种官职,总称为家臣。后亦泛指诸侯﹑王公的私臣。 
- 113 . 谏猎臣- 1.指汉司马相如。 
- 114 . 骄臣- 1.骄傲狂妄之臣。 2.宠信放纵臣下。 
- 115 . 僭臣- 1.犯上作乱之臣。 
- 116 . 禁臣- 1.指在宫廷官署供职的臣子。 
- 117 . 将臣- 1.武臣。与儒臣相对。 
- 118 . 近臣- 1.指君主左右亲近之臣。 
- 119 . 旧臣- 1.老臣。 
- 120 . 列臣- 1.诸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