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结尾能组哪些词
- 1 . 阿武- 1.指唐武则天。 
- 2 . 辩武- 1.即辩士。 
- 3 . 秉文兼武- 犹言能文能武。 
- 4 . 秉文经武- 执掌文事,经营武备。 
- 5 . 麤武- 1.粗率动武。 
- 6 . 比武- 比赛武艺。 
- 7 . 豺武- 1.指凶猛如豺的武夫。 
- 8 . 不文不武- 既不能文,又不能武。 
- 9 . 不武- 1.不算勇武。 2.用作谦词﹐言无将帅之才。 3.不逞勇武。 
- 10 . 布武- 1.足迹分散不重叠。谓疾走。 2.泛指行进,行走。 
- 11 . 侧武- 1.侧体举步,极言狭窄。 
- 12 . 材武- 1.有才能而且勇武。 2.指才能与武艺。 3.指有材力与武艺的人。 
- 13 . 步武- ①古代六尺为步,半步为武。喻指很短的距离:相去步武。 ②脚步;步子:重整步武|解放军的步武已迫近西南、西北边疆。 ③跟着前人的脚步。比喻模仿、效法:步武前贤。 
- 14 . 才兼文武- 指人具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 
- 15 . 常武- 1.《诗.大雅》篇名。咏周宣王亲自率师伐徐(淮北之夷)事。《诗.大雅.常武序》:"《常武》,召穆公美宣王也,有常德以立武事。"或谓"常武"是以乐名诗,武王克商乐曰《大武》,宣王中兴诗曰《常武》。后因以谓帝王命师征伐。 
- 16 . 慈武- 1.仁爱勇武。 
- 17 . 出文入武- 指文武兼备。 
- 18 . 貙武- 1.貙虎。唐高祖李渊之祖名虎,唐人因避讳改"虎"为"武"。比喻勇猛的武士。 2.形容勇武。 
- 19 . 觌武- 1.尚武,显示武力。 
- 20 . 胆武- 1.胆量和勇武。 
- 21 . 蹈武- 1.舞步。 
- 22 . 东武- 1."东武吟行"的省称。 
- 23 . 大武- 1.周代的乐舞之一。 2.称牛。 3.强大的武力。 
- 24 . 渎武- 1.黩武,滥用武力。 
- 25 . 黩武- 〈书〉滥用武力:穷兵~ㄧ~主义。 
- 26 . 董必武-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11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曾任中共汉口地方委员会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最高法院院长、中共中央党校校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委员、南方局常委,在国民党统治区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抗战胜利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南方局书记,参与领导重庆、南京中共代表团的工作。建国后,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政法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代理主席、 
- 27 . 奋武- 1.扬武;用武。 
- 28 . 动武- 使用武力(包括殴打、发动战争)。 
- 29 . 二武- 1.指汉武帝与光武帝。 
- 30 . 挂冠神武- 指辞官隐居。 
- 31 . 废文任武- 文:文治;任:任用;武:武力。废掉文治,任用武力。指轻文重武。 
- 32 . 缟武- 1.白色帽檐。 
- 33 . 刚武- 1.刚健勇武。 
- 34 . 顾炎武- 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字宁人,人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曾参加抗清起义,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学问渊博,提倡“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反对空谈心理性命。在经学上,重视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在音韵学方面也有很大贡献。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 35 . 广武- 1.古城名。故址在今河南荥阳东北广武山上。有东西二城。隔涧相对。楚汉相争时,刘项各占一城,互相对峙。 2.指广武君李左车。 
- 36 . 汉武- 1.汉武帝刘彻的省称。 
- 37 . 豪武- 1.英勇威武。 2.强横勇武。 
- 38 . 戢武- 1.息兵。 2.阁名。 
- 39 . 皇武- 1.皇家的武备。 
- 40 . 洪武- 明太祖(朱元璋)年号(公元1368—1398)。 
- 41 . 健武- 1.刚强勇武。 
- 42 . 浑捶自武- 1.见"浑捶自扑"。 
- 43 . 兼资文武- 兼:兼有;资:才能。既有文才,又有武略。形容文武双全。 
- 44 . 极武- 1.谓滥用武力。 
- 45 . 驾肩接武- 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 
- 46 . 继武- 〈书〉接上前面的足迹。比喻继续前人的事业。 
- 47 . 讲武- 1.讲习武事。 
- 48 . 蒋翊武- 近代民主革命烈士。湖南澧县人。参加同盟会,办报宣传革命。后入湖北新军,被推为文学社社长。1911年参与策划新军起义,后因机关遭破坏,被迫出走。武昌起义后,任军政府军事顾问,并代黄兴任战时总司令。1913年参加讨伐袁世凯,失败被捕就义。 【蒋翊武(1885-1913)】近代民主革命烈士。湖南澧县人。参加同盟会,办报宣传革命。后入湖北新军,被推为文学社社长。1911年参与策划新军起义,后因机关遭破坏,被迫出走。武昌起义后,任军政府军事顾问,并代黄兴任战时总司令。1913年参加讨伐袁世凯,失败被捕就义。 
- 49 . 诘武- 1.犹讲武﹐治兵。 
- 50 . 经文纬武- 治理国家的本领,文的武的都具备。 
- 51 . 经武- 1.整治武备。 
- 52 . 捷武- 1.矫健敏捷之士。 
- 53 . 接武- 1.步履相接。谓小步前进。 2.步履相接。指舞步相接。 3.步履相接。形容人多拥挤。 4.步履相接。形容亲近;接近。 5.步履相接。前后相接;继承。 
- 54 . 劲武- 1.刚健勇武。 
- 55 . 进武- 1.唐时南诏语王妃的音译。 
- 56 . 举武- 1.举足;举步。武﹐步武。 
- 57 . 卷武- 1.冠缘,帽圈。 
- 58 . 赳武- 1.语本《诗.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后因以形容雄健勇武。 2.指勇猛的武将。 
- 59 . 隽武- 1.超人的武勇。 
- 60 . 军武- 1.军事武备。 
- 61 . 廉武- 1.廉士。 
- 62 . 孔武- 1.非常勇猛。 
- 63 . 厉武- 1.振奋武备。 
- 64 . 揆文奋武- 施行文教,振奋武事。 
- 65 . 梁武- 1.指南朝梁武帝。 
- 66 . 刘心武- 作家。四川成都人。毕业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曾任中学教师。后任文学刊物《十月》编辑、《人民文学》主编。著有短篇小说《班主任》,长篇小说《钟鼓楼》,中短篇小说集《大眼猫》、《到远处去发信》、《立体交叉桥》等。 
- 67 . 练武- ①学习或练习武艺:~强身。 ②学习或练习军事技术:民兵利用生产空隙~。 ③泛指学习或练习各项技术:各行各业都在开展技术~。 
- 68 . 灵武- 1.威灵﹐威武。 2.地名。汉时县名。故城在宁夏新城西北。参见"灵武之役"。 3.地名。唐置县。故城在今宁夏灵武西北。 
- 69 . 烈武- 1.赫赫武功。 
- 70 .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令:命名,引申为施教;齐:使整齐。指用政治道义教育部队,用军纪军法来统一步伐。 
- 71 . 龙武- 1.见"龙武军"。 
- 72 . 卖武- 1.靠表演武术谋生。 
- 73 . 履武- 1.践迹。《诗·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源。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毛传:"履,践也。武,迹。"郑玄笺:"有大神之迹,姜源履之,足不能满。履其拇指之处,心体歆歆然。然其左右所止住如有人道感己者也,于是遂有身。"后即以"履武"为圣人降生的典故。 
- 74 . 蹑武- 1.跟踪;追随。 
- 75 . 能文能武- 既有文才,又通武艺。现常指既能动笔又有实际工作能力。 
- 76 . 能文善武- 能:能够,信任。指人文武双全。 
- 77 . 马上比武- 1. 起源于中世纪的一种骑士比武;参加者分成两队,穿盔甲,持长矛或剑,一对一地比武,表现武艺和英勇,获得优胜者由为这次比武选出来的女士发给奖品。 
- 78 . 猛武- 1.猛虎。 
- 79 . 怒武- 1.犹威武。 
- 80 . 票武- 1.敏捷而勇猛。 
- 81 . 乃文乃武- 乃:助词。既有文德,又有武功。 
- 82 . 弄文轻武- 弄:戏弄,玩弄。耍弄文士的策略,轻视运用武力。 
- 83 . 穷兵黩武- 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 84 . 穷兵极武- 穷:竭尽;极:用尽。极力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 85 . 宁武- 1.见"宁武子"。 
- 86 . 披文握武- 握:把握。指人兼有文武之才。 
- 87 . 貔武- 1.貔虎。唐高祖李渊之祖名虎,唐代因避讳改"虎"为"武"。比喻勇猛的将士。 
- 88 . 强武- 1.亦作"强武"。 2.勇武有力。 3.增强武力。 
- 89 . 前武- 1.前人的足迹。喻前人的典范。 
- 90 . 秦皇汉武- 秦始皇和汉武帝。 
- 91 . 弃文就武- 放弃文业,改从武事。 
- 92 . 齐武- 1.犹齐步。彼此不相上下。 
- 93 . 穷武- 1.谓滥用武力。 
- 94 . 轻武- 1.轻疾迅猛。 2.轻捷勇健之兵卒。 3.古代战车名。 4.谓轻视武事。 
- 95 . 勤兵黩武- 黩:轻率。滥用武力,肆意发动战争。形容极端好战。 
- 96 . 柔武- 1.谓用怀柔之策收取征战之功。 
- 97 . 入文出武- 称人兼备文武之才,入朝为文臣,出朝为将帅。 
- 98 . 睿武- 1.皇帝的武德。 
- 99 . 鋭武- 1.锐利而威武。 
- 100 . 三武- 1.星名。 2.北魏道武帝﹑北周武帝和唐武宗的合称。他们皆禁佛教,令僧尼还俗,佛家称为"三武之难"。 
- 101 . 绳厥祖武- 绳:继续;武:足迹。踏着祖先的足迹继续前进。比喻继承祖业。 
- 102 . 绳其祖武- 绳:继续;武:足迹。踏着祖先的足迹继续前进。比喻继承祖业。 
- 103 . 绳武- 1.《诗.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朱熹集传:"绳,继;武,迹。言武王之道,昭明如此,来世能继其迹。"后因称继承祖先业迹为"绳武"。 
- 104 . 神武- 1.原谓以吉凶祸福威服天下而不用刑杀。《易.系辞上》:"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孔颖达疏:"夫《易》道深远,以吉凶祸福威服万物,故古之聪明睿知神武之君,谓伏牺等用此《易》道能威服天下,而不用刑杀而畏服之也。"后沿用为英明威武之意,多用以称颂帝王将相。 2.唐时北衙军所属禁军名。 3.即神武门。南朝建康皇宫西首门名。 
- 105 . 善文能武- 既有文才,又通武艺。现常指既能动笔又有实际工作能力。 
- 106 . 韶武- 1.《韶》乐和《武》乐。亦泛指高雅的古乐。 2.见"韶舞"。 
- 107 . 泰武- 1.强大的武力。 
- 108 . 尚武- 崇尚武事:今论者不务道德怀取之术,而惟尚武|游牧民族多有尚武精神。 
- 109 . 圣神文武- 称颂帝王或杰出人物之词。 
- 110 . 圣武- 1.圣明英武。旧时称颂帝王之词。 2.指圣明而有武功的君主。 
- 111 . 摅武- 1.犹扬威。 
- 112 . 嗣武- 1.犹言足迹相连。喻指接续他人的事业。 
- 113 . 司武- 1.司马的别称。 
- 114 . 孙武- ①孙武。亦称“孙子”。春秋末期军事家。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一说博兴)人。曾以所著《兵法》十三篇见吴王,被吴王重用为将。与伍子胥一起共佐吴王实施破楚击越,尔后争夺中原之方略,使吴成为一隅之霸。其军事思想丰富而深邃,并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所著《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学的奠基作。 ②孙武(1880-1939)。近代民主革命者。湖北夏口(治今汉口)人。曾参加自立军起义。后参加组织共进会,并加入同盟会。1911年联合文学社准备起义,被举为参谋长。湖北军政府成立后,任军务部长。1912年组织民社 
- 115 . 威武- ①权势: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军威;武力:外张威武。 ③威风勇健:威武的大汉|神情威武。 
- 116 . 汤武- 1.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 
- 117 . 苏武- 西汉使臣。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公元前100年任中郎将,奉命出使匈奴。匈奴贵族对他多方威胁诱降,均遭拒绝。后被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地区牧羊。他坚持十九年不肯屈服。前81年,匈奴与汉和好,遂被释放,终于返回长安。 
- 118 . 韬戈偃武- 指收藏兵器,停止武备,以修文治。 
- 119 . 鼗武- 1.《论语.微子》:"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播鼗武"指殷时摇小鼓的乐师名武的人。后以"鼗武"借指精于本职工作的能人。 
- 120 . 玩兵黩武- 轻率无度地使用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