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开头能组哪些词
- 1 . 吐肝露胆- 比喻赤诚相待,说出心里话。 
- 2 . 吐刚- 1.比喻畏惧强暴。 
- 3 . 吐刚茹柔- 柔:软;刚:硬。吐出硬的,吃下软的。比喻怕强欺软。 
- 4 . 吐根- 1.一种热带美洲灌木。2.热带南美洲产的一种匍匐植物,花下垂。 
- 5 . 吐供- 1.招供。亦指供词。 
- 6 . 吐鹘- 1.金人的束带。用金玉或犀象骨角等制成。 
- 7 . 吐谷浑- 1.古鲜卑族的一支。本居辽东,西晋时在首领吐谷浑的率领下西徙至甘肃﹑青海间,至其孙叶延时,始号其国曰吐谷浑。隋初,夸吕称可汗,建都伏俟城。唐时,诺曷钵可汗曾来朝,受封号。后为吐蕃所并。 2.唐时泛指侵扰边境的敌军酋领。 3.复姓。本鲜卑族首领名,后遂为姓氏。见《魏书.官氏志》﹑《周书.异域传下.吐谷浑》。 4.乐府名。本北朝马上乐,周隋时与西凉乐杂奏,成为宫廷音乐,唐时犹存。 
- 8 . 吐谷浑- 古族名。 
- 9 . 吐故纳新- 原指人呼吸时,吐出浊气,吸进新鲜空气。现多用来比喻扬弃旧的、不好的,吸收新的,好的。 
- 10 . 吐贺- 1.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柔然族的姓。北魏有吐贺真,见《魏书.蠕蠕传》。 
- 11 . 吐红- 1.吐血。 
- 12 . 吐呼罗- 1.即吐火罗。 
- 13 . 吐壶- 1.唾壶。 
- 14 . 吐花- 1.亦作"吐华"。 2.开花。 3.放射光华。 
- 15 . 吐华- 1.见"吐花"。 
- 16 . 吐沫- 1.吐出沫子。 
- 17 . 吐纳- 1.吐故纳新。道家养生之术。 2.泛指呼吸。 3.犹吞吐。吐出与吞进。 4.比喻贸易,买卖。 5.言谈;谈吐。 6.指发声。 
- 18 . 吐辉- 1.发出光辉。 
- 19 . 吐浑- 1.即吐谷浑。 
- 20 . 吐火- 1.发出火光。 2.古代杂技节目。表演时以燃着物置于口中,喷吐火苗。 
- 21 . 吐火罗- 1.中亚古国名。亦用为地名。我国古代也译作兜佉勒﹑兜呿罗﹑兜沙罗﹑吐呼罗﹑土豁罗﹑睹货罗等。在葱岭西,今阿姆河南一带。公元八世纪为阿拉伯所灭。 
- 22 . 吐火罗语- 1.二十世纪初在我国新疆发现的用中亚婆罗米斜体字母书写的印欧语系的语言。属印欧语系西部语群。有两种方言。初发现时定名为吐火罗语,后来逐渐有人提出异议,遂将吐鲁番﹑焉耆一带残卷所代表的方言定名为焉耆语,而将库车一带残卷所代表的方言定名为龟兹语。但也有学者主张仍保留吐火罗语这个名称,将前者称为吐火罗语A或东吐火罗语,将后者称为吐火罗语B或西吐火罗语。1975年又发现了长达88页的焉耆语残卷《弥勒会见记》剧本,虽仍不全,但是迄今国内发现的最长的一部该语言的文献。 
- 23 . 吐锦鸡- 1.见"吐绶鸡"。 
- 24 . 吐决- 1.谓出谋决策。 
- 25 . 吐口- 1.从口里吐出。 2.开口说话。多用于表示同意﹑提出要求等。 
- 26 . 吐欵- 1.见"吐款"。 
- 27 . 吐款- 1.亦作"吐欵"。 2.吐露真情。 
- 28 . 吐沥- 1.犹倾诉。 
- 29 . 吐溜- 1.涌出水流。 
- 30 . 吐喽- 1.狒狒的别名。 
- 31 . 吐露- 1.谓说出实情或真心话。 2.显露。 
- 32 . 吐噜- 1.蒙语。可惜。 2.方言。褪。 3.象声词。多形容子弹连梭发射声。亦指子弹连梭发射。 
- 33 . 吐鲁番盆地- 中国最低的盆地。在新疆中部。为天山山脉东段的山间断陷盆地。1/3地区低于海平面,艾丁湖底低于海平面161米,为中国陆地最低处。气候极为干燥,为中国夏季最酷热的地区,有“火洲”之称。绿洲农业发达。有特殊灌溉系统坎儿井。以产葡萄闻名。 
- 34 . 吐緑- 1.呈现翠绿色。 
- 35 . 吐论- 1.发议论﹑评论或作辩论。 2.指写作论说﹑辩论文字。 
- 36 . 吐骂- 1.唾骂。 
- 37 . 吐懑- 1.发泄内心的愤懑。 
- 38 . 吐逆- 1.谓呕吐而气逆。 
- 39 . 吐葩- 1.开花。 2.指呈现花状图案。 
- 40 . 吐陠- 1.土附鱼的别称。 
- 41 . 吐奇- 1.出奇谋。 2.发出异采。 
- 42 . 吐气- 1.发出声气。 2.呼出气。 3.舒发受压抑之气;发泄怨气。 4.散发元气。 5.显现生机。 6.散发烟气。 7.语音学上指送气。 
- 43 . 吐气扬眉- 形容受压抑的心情得以舒展而感到快意。 
- 44 . 吐弃- 1.唾弃。 
- 45 . 吐茹- 1.吐刚茹柔。 2.比喻为政的宽严。 3.比喻钱财的出入。 
- 46 . 吐瑞- 1.呈现瑞应。 
- 47 . 吐舌- 1.伸出舌头。由内热而引起的一种病状。 2.惊奇貌;惊恐貌。 3.谓发言。 
- 48 . 吐实- 1.吐露真情。 
- 49 . 吐食- 1.同"吐哺"。 
- 50 . 吐食握发- 比喻为了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同“吐哺握发”。 
- 51 . 吐绶鸡- 1.鸟名。也叫吐锦鸡﹑真珠鸡﹑七面鸟,俗称火鸡。产于巴峡及闽广山中今多饲作家禽。以喉下有肉垂,似绶,故称。 
- 52 . 吐绶鸟- 1.即吐绶鸡。 
- 53 . 吐漱- 1.犹吞吐。漱,同"嗽",吮吸。 
- 54 . 吐丝自缚- 比喻自己的所作所为阻碍了自己的行动自由。 
- 55 . 吐诉- 1. 倾吐;诉说。如:他想低声地对她吐诉自己的倾慕之情。 
- 56 . 吐穗- 1.谓谷物长出穗儿。 2.喻指露出穗状之物。 
- 57 . 吐谈- 1.犹谈吐。 
- 58 . 吐铁- 1.贝名。也叫土铁,俗称泥螺。壳卵圆形,体肥,略带黄色。生活于浅海泥滩上,我国沿海各地均产,肉可供食用。 
- 59 . 吐突- 1.我国古代少数民族鲜卑族姓。唐代有吐突承璀,见《新唐书.宦者传上》。 
- 60 . 吐图- 1.指尧时龙马衔图出河的传说。 
- 61 . 吐白- 1.呈露白色。 2.陈说,宣告。 
- 62 . 吐白凤- 1.见"吐凤"。 
- 63 . 吐餔- 1.见"吐哺"。 
- 64 . 吐哺- 1.吐出嘴里食物。 2.亦作"吐餔"。极言殷勤待士。 3.鱼名。 
- 65 . 吐哺辍洗- 后世以之为礼贤下士之典实。 
- 66 . 吐哺握发- 哺:口吕咀嚼着的食物。吃饭时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洗头时多次把头发握在手中。比喻为了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 
- 67 . 吐哺捉发- 比喻为了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同“吐哺握发”。 
- 68 . 吐车茵- 1.《汉书.丙吉传》:"吉驭吏耆酒,数逋荡,尝从吉出,醉欧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西曹地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后因谓醉后过失为"吐车茵"。 
- 69 . 吐诚- 1.谓说出真心话。 
- 70 . 吐词- 1.见"吐辞"。 
- 71 . 吐辞- 1.亦作"吐词"。 2.发言。亦谓写作诗文。 
- 72 . 吐翠- 1.露出青绿色。 
- 73 . 吐胆倾心- 倾:倒出。将埋藏在心底里的话全部讲出来。比喻痛快地说出了心里话。 
- 74 . 吐发- 1.犹焕发。 2.犹谈吐。 
- 75 . 吐法- 1.用药物促使呕吐的治疗方法。 
- 76 . 吐番- 1.见"吐蕃"。 
- 77 . 吐蕃- 1.公元七至九世纪,我国古代藏族所建政权。据有今西藏地区全部,盛时辖有青藏高原诸部,势力达到西域﹑河陇地区。其赞普松赞干布﹑弃隶缩赞先后与唐文成公主﹑金成公主联姻,与唐经济文化联系至为密切。吐蕃政权崩溃后,宋﹑元﹑明史籍仍习惯沿称青藏高原及当地土著族为吐蕃,一作吐番。元中统间改称乌斯藏。 
- 78 . 吐蕃- 唐时藏族建立的政权。公元7世纪初,吐蕃赞普(君主)松赞干布统一西藏高原,建立政权,定都逻些(今拉萨)。8世纪后半期势力最为强盛。9世纪中叶政权瓦解。曾两次与唐联姻。唐蕃通使频繁,经济文化联系密切。 
- 79 . 吐饭成蜂- 1.古代一种幻术。吴淑《事类赋.蜂赋》注引《葛仙公别传》:"仙公与客对食,客曰:'当请先生作一奇戏。'食未竟,仙公即吐口中饭,尽成飞蜂满屋,或集客身,莫不震肃,但皆不螫。良久,仙公乃张口,蜂飞入口,悉复成饭。" 
- 80 . 吐饭蜂翔- 1.见"吐饭成蜂"。 
- 81 . 吐放- 1.犹放射。 
- 82 . 吐凤- 1.《西京杂记》卷二:"雄(扬雄)着《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后因以"吐凤"称颂文才或文字之美。 
- 83 . 吐肝胆- 1.见"吐肝露胆"。 
- 84 . 吐退- 1.犹出让;退还。 2.指退还财物的字据。 
- 85 . 吐吞- 1.吞吐。常用以形容山水争雄之势。 
- 86 . 吐万- 1.我国古代少数民族鲜卑族姓。北周有吐万绪。《隋书》﹑《北史》有传。 
- 87 . 吐文- 1.写作。 
- 88 . 吐蚊鸟- 1.水鸟名。又名蚊母鸟。 
- 89 . 吐握- 即“吐哺握发”: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 
- 90 . 吐吸- 1.亦作"吐噏"。 2.犹吞吐。 
- 91 . 吐翕- 1.呼吸。 
- 92 . 吐噏- 1.见"吐吸"。 
- 93 . 吐下- 1.呕吐下泻。 
- 94 . 吐泄- 1.犹发泄。 
- 95 . 吐泻- 1.呕吐与腹泻。 
- 96 . 吐心吐胆- 比喻赤诚相待,说出心里话。同“吐肝露胆”。 
- 97 . 吐絮- 棉铃开裂并吐出棉纤维的现象。是棉花生长发育的最后阶段。棉花遭受病虫危害,或在这个时期遇低温、连绵阴雨,则棉铃开裂不好,容易形成僵瓣和烂铃。 
- 98 . 吐绚- 1.焕发光彩。 
- 99 . 吐眩- 1.呕吐眩晕。 
- 100 . 吐血- 1.内脏出血从口中吐出。 
- 101 . 吐芽- 1.发芽。 
- 102 . 吐言- 1.说话。 2.指所说的话或所作文字。 
- 103 . 吐艳- 1.发出艳丽色彩。亦谓放射光辉。 
- 104 . 吐焰- 1.亦作"吐爓"。亦作"吐焰"。 2.吐出火焰;发出光焰。 
- 105 . 吐爓- 1.见"吐焰"。 
- 106 . 吐咬- 1.谓吐音咬字。 
- 107 . 吐药- 1.促使呕吐的药物。 
- 108 . 吐曜- 1.亦作"吐耀"。 2.发出光辉。亦借指能发光的日月星。 
- 109 . 吐耀- 1.见"吐曜"。 
- 110 . 吐茵- 1.见"吐车茵"。 
- 111 . 吐音- 1.谓发音。 
- 112 . 吐盂- 1.痰盂。 
- 113 . 吐晕- 1.散发光彩。 
- 114 . 吐绽- 1.犹裂开。 
- 115 . 吐珠- 1.据《淮南子.览冥训》"隋侯之珠"汉高诱注载,隋侯见大蛇伤断,用药敷治,后蛇衔大珠来报。后因以"吐珠"喻报恩。 
- 116 . 吐珠于泽,谁能不含- 1.谓明珠出于水泽,则人皆取而含之。比喻君权旁落,则人皆谋夺之。 
- 117 . 吐属- 1.作文;谈吐。 
- 118 . 吐属不凡- 吐属:谈吐,措辞。指言谈话语或诗文的遣辞用意不同凡响。 
- 119 . 吐捉- 1.吐哺捉发。 
- 120 . 吐字- 1.谓发音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