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在中间组哪些词
- 1 . 层次分明- 层次:事物的次序。事物的次序界限清楚。 
- 2 . 不次不宠- 不次:不按寻常的次序。超越常规的恩宠。指特殊的恩宠。 
- 3 . 不次之迁- 次:顺序,等第;迁:官位升迁。比喻超出常规的提升官级。 
- 4 . 不次之图- 此:这,这个;图:图谋,打算。不打算做这件事或不考虑这个问题。 
- 5 . 不次之位- 次:顺序,等第。旧指对于有才干的人不拘等级授予重要职位。 
- 6 . 二次多项式- 1.其每一项的最高次数为2的一个多项式。2.二次的多项式。 
- 7 . 二次函数- 1. 自变量最高次幂为2的函数,如y=4x2-6x+1。 
- 8 . 二次回路- 在电气系统中由互感器的次级绕组、测量监视仪器、继电器、自动装置等通过控制电缆联成的电路。用以控制、保护、调节、测量和监视一次回路中各参数和各元件的工作状况。 
- 9 . 二次能源- 指依靠一次能源来产生或制取的能源,如水力发电产生的电能,分馏石油制取的汽油、柴油等。 
- 10 . 二次曲线- 即“圆锥曲线”(478页)。 
- 11 . 二次三番- 番:次、遍。不止一次的,反复的。 
- 12 . 二次污染物- 也称“次生污染物”。由污染源排出的污染物(通常称“一次污染物”)在环境中演化而成的新污染物。往往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更为严重。如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水蒸气相遇而生成的硫酸雾,其刺激作用比二氧化硫强十倍;发生光化学烟雾时,所产生的臭氧、甲醛和丙烯醛等二次污染物,对动植物和建筑材料有较大的危害。 
- 13 . 第二次东征- 1925年9月,陈炯明在英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支持下重占东江地区,企图夺取广州。9月28日,国民政府决定第二次东征,任命蒋介石为东征军总指挥,周恩来为总政治部主任。11月初收复东江,为国民政府统一广东奠定了基础。 
- 14 . 第二次世界大战- 德国、意大利、日本等法西斯国家发动的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世界性战争。战争首先于1931年9月在亚洲爆发,日本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日本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9年9月,德军向波兰发动进攻,随后英、法两国对德宣战,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0年,德军侵占北欧和西欧。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同年底,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日军占领东南亚。同年美、英、苏、中、法等国结成反法西斯同盟。1943年,苏军转入反攻,美、英军迫使意大利投降。次年,美、英军在法国登 
- 15 . 第二次握手- 长篇小说。张扬作。1979年出版。大学生苏冠兰与丁洁琼相爱,但遭苏父反对。丁赴美留学,成为著名的原子物理学家。留在国内的苏冠兰成了医学教授,并与父亲故友之女叶玉菡成婚。丁归国后,始知爱情的悲剧已无可挽回。便执意奔赴边疆,后为苏冠兰夫妇的诚意所感动,留在北京献身科研事业。 
- 16 . 第二次鸦片战争- 又称“英法联军之役”。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的侵华战争。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炮轰广州。次年,法国也乘机出兵,与英国组成侵华联军。联军先后攻陷广州、大沽,直逼天津。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沙俄又逼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割占中国大片领土。1860年,英法联军扩大战争,攻陷天津、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行宫。不久,清政府又被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由于外国的蛮横侵略和清政府的妥协投降,使中国又一次大量丧失领土主权。 
- 17 . 第一次东征- 1925年1月,占据广东东江地区的军阀陈炯明,在英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支持下,乘孙中山北上之机,以“救粤军总司令”名义,率部进犯广州。广东革命政府以粤、滇、桂、湘各军组成东征联军,以黄埔军校教导团和学生军为主力,于3月底击溃陈炯明主力。4月20日,滇军进驻惠州,第一次东征胜利结束。 
- 18 . 多次曝光- 利用照相机在同一张感光片上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曝光。常用于夜景摄影和建筑工程摄影。 
- 19 .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的战争。两大集团为同盟国(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等国组成)和协约国(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等国组成)。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战争主要在欧洲进行。初期,同盟国占上风。1917年后,协约国逐渐掌握主动权。1918年,同盟国军队全线溃败。11月11日,德国投降,战争宣告结束。这场战争共有三十三个国家卷入,死伤三千余万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性战争。 
- 20 . 鄂霍次克海- 太平洋西北部的边缘海。面积158万平方千米。大部分海面结冰期长达七个月。多浓雾。水产丰富,产鲑鱼、鳕鱼、大马哈鱼等,堪察加附近有世界最大捕蟹场。 
- 21 . 高次方程- 未知数最高次数高于二的整式方程。一元二次、三次、四次方程都有根式解;而次数高于四的方程,除特例外一般无根式解。 
- 22 . 几次三番- 番:次。一次又一次。形容次数之多。 
- 23 . 仅次于- 1.紧跟着或紧靠着(如空间、时间或重要性)。2.级别低于,顺序在后。 
- 24 . 焦耳楞次定律- 又称“焦耳定律”。定量确定电流热效应的定律。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q,跟电流强度i的平方、电阻r以及通电时间t成正比,即q=i2rt。式中i、r、t的单位分别为安培、欧姆、秒,则热量q的单位为焦耳。在任何电路中电阻上产生的热量称焦耳热。 
- 25 . 酒次青衣- 1.据《晋书.孝怀帝纪》载:孝怀帝为前赵刘聪所俘。刘聪举行盛大宴会,令孝怀帝穿青衣,给宾客斟酒。后用"酒次青衣"指受人摆布﹑侮辱。 
- 26 . 楞次定律- 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该定律指出,感应电流的方向是使它所产生的磁场与引起感应的原有磁场的变化方向相反。由于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增加而引起的感应电流,其磁场与原磁场反向;由于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减少而引起的感应电流,其磁场与原磁场同向。该定律表明电磁感应现象也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 27 . 立克次氏体- 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比细菌小,在普通显微镜下看得见。种类很多,多以虱、蚤、壁虱等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只有少数能引起人类疾病,如斑疹伤寒、恙虫病等。由美国病理学家立克次(Howard Taylor Ricketts)发现而得名。 
- 28 . 立克次体- 一类大小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微生物。由美国病理学家立克次首先描述,故名。一般呈杆状或球状,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到。通常寄生于啮齿动物(如老鼠)和虱、蚤、蜱、恙螨等节肢动物体内,以此为媒介在人和动物中传播疾病,如斑疹伤寒等。 
- 29 . 两次三番- 多次,好几次。 
- 30 . 鳞次相比- 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同“鳞次栉比”。 
- 31 . 鳞次栉比- 栉:梳篦的总称。象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 32 . 屡次三番- 许多次。形容反复多次。 
- 33 . 齐次多项式- 简称“齐次式”。合并同类项后,各项次数都相同的多项式。如x-2y+3z是一次齐次式;3x2+y2-8z2+xy-2yz是二次齐次式。 
- 34 . 南亚次大陆- 也称“印巴次大陆”,简称“次大陆”。亚洲南部介于喜马拉雅山脉、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和印度洋之间的地区。因喜马拉雅山脉的阻隔,在地理上与亚洲大陆其余部分相对隔绝,自成一个单元,故名。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和锡金等国。 
- 35 . 七次量衣一次裁- 比喻事先的调查研究工作做得十分充足。 
- 36 . 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上海工人阶级为配合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而进行的武装起义。第一次发动于1926年10月23日,参加人数二千余人;第二次发动于1927年2月22日,由工人总罢工转入武装起义,罢工人数达四十万。这两次起义都因准备不充分和条件不成熟被军阀孙传芳部队镇压。第三次发动于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在共产党人陈独秀、罗亦农、周恩来、赵世炎等组成的特别委员会领导下,发动八十万工人总罢工,随即转为武装起义,经过三十小时的战斗,于22日晚占领上海,同时建立了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这次起义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用自己的力量 
- 37 . 双二次方程- 又称“准二次方程”。移项且合并同类项之后,只含有偶次项的四次方程。其一般形式为ax4+bx2+c=0(a、b≠0)。若设x2=y,则原方程化为ay2+by+c=0,可求得y=-b±b2-4ac2a。于是双二次方程四个根的求根公式为x=±-b±b2-4ac2a。 
- 38 . 下次孩儿- 1.犹言下次小的。指仆役。 
- 39 . 下次人等- 1.指仆役。 
- 40 . 下次小的- 1.元代对仆役的称呼。 
- 41 . 下坡不赶,次后难逢- 1.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 42 . 循次而进- 循:依照,顺着。依照一定的步聚或次序逐步推进或提高。亦作“循次渐进”、“循序渐进”。 
- 43 . 需要层次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关于需要的理论。他把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认为只有低层次需要获得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层次的需要。 
- 44 . 一次方程- 1.所含未知数最高次数为一的代数方程,例如x+y=0。亦称"线性方程"。 
- 45 . 一次回路- 在电气系统中电能从电源传输到用电设备所经过的电路。如把发电机、变压器、输配电线、母线、开关等与用电设备(电动机、照明用具)连接起来的电路。 
- 46 . 一次能源- 又称“初级能源”、“天然能源”。自然界天然存在的、未经加工或转换的能源。主要有直接来自太阳的辐射能和间接来自太阳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以及地热能、核能、潮汐能等。 
- 47 . 一次污染物- 又称“原生污染物”。由污染源直接或间接排入环境的污染物。如排入洁净大气和水体内的化学毒物、病毒等。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 48 . 一次性- 1. 只有一次,不重复的。如:一次性的桌布。 
- 49 . 一元二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二次整式方程。其一般形式为ax2+bx+c=0(a≠0)。可用下述公式求得其两个根:x=[sx(]-b±b2-4ac[kf)][]2a[sx)],其中b2-4ac称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 50 . 越次超伦- 次:次序。伦:次序。超越原来的等级次序。 
- 51 .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指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起领导、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指主要矛盾以外的矛盾。在事物的各种矛盾中,只有一种主要矛盾,其他都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决定着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也对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两者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抓住主要矛盾,就能抓住事物的中心,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主要矛盾有时即基本矛盾。 
- 52 . 榆次之辱- 用以指无故受辱之典。 
- 53 . 逾次超秩- 犹言越过次序。 
- 54 . 云次鳞集- 会聚;会合。 
- 55 . 造次颠沛- 流离失所,生活困顿。 
- 56 . 造次行事- 匆忙做事。 
- 57 . 主次不分-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