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陶组词
  4. 【陶】开头能组哪些词

【陶】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1.醉乐貌。 2.喜悦﹑快乐貌。

  • 2 . 然而醉

    陶然:欢畅的样子。形容酣畅淋漓地醉饮。

  • 3 . 然亭

    1.在北京市区南隅﹐右安门内东北。原在辽金古寺慈悲院内﹐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在其中西部建厅三间﹐取唐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诗句"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之意﹐名陶然亭。1949年后﹐疏浚池塘为东﹑西两湖﹐堆积假山﹐广植花木﹐辟为陶然亭公园﹐为游览胜地之一。

  • 4 . 然自得

    自己觉得快意。

  • 5 .

    1.熏陶感染。

  • 6 .

    1.《周礼》官名﹐冬官之属﹐掌陶器烧制。 2.烧制陶器的匠人。 3.即陶俑。

  • 7 .

    1.熏陶浸染。

  • 8 .

    1.见"陶镕"。

  • 9 . 熔鼓铸

    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 10 .

    1.亦作"陶熔"。 2.陶铸熔炼。比喻培育﹑造就。 3.熔化﹐融合。 4.比喻浸润﹐影响。

  • 11 . 镕鼓铸

    陶镕:烧制陶器;鼓铸: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 12 .

    1.陶冶教化。 2.陶铸融合。 3.犹言调和鼎鼐。指协调各方﹐治理国家。

  • 13 .

    1.晋陶渊明和三国魏阮籍的并称。两人皆为大诗人。

  • 14 .

    1.谓陶人把陶土放入模型中制成陶器。比喻造就培育。

  • 15 .

    1.陶化精神。

  • 16 .

    1.陶人。

  • 17 . 氏梭

    1.晋陶侃少时﹐渔于雷泽﹐网得一织梭﹐挂于壁﹐忽雷雨大作﹐化龙而去。见《晋书.陶侃传》。

  • 18 .

    1.谓陶冶教化世俗。

  • 19 .

    1.谓陶冶使之美好。

  • 20 .

    1.指高粱。

  • 21 .

    1.解暑﹐消暑。

  • 22 .

    1.犹陶冶。

  • 23 .

    1.指晋陶潜。《晋书.隐逸传.陶潜》载﹐陶潜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 24 .

    1.旺盛地生长。

  • 25 .

    1.犹淘汰。

  • 26 .

    1.古帝名。即唐尧。帝喾之子﹐姓伊祁﹐名放勋。初封于陶﹐后徙于唐。 2.古部族名。 3.陶唐为古代传说中的圣主﹐后指称贤明的帝王。 4.指陶唐之世。 5.借指开明盛世。 6.指《击壤歌》。 7.借指中国。

  • 27 . 唐歌

    1.指《击壤歌》。相传帝尧时﹐有老人击壤而作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歌辞内容反映了对没有暴政﹑没有王税的理想社会的歌颂和向往。

  • 28 . 唐氏

    1.传说中的远古部落名。唐尧治地﹐位于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尧乃其领袖。

  • 29 .

    1.和乐貌。 2.广大貌。 3.阳气极盛貌。 4.醉貌。

  • 30 . 遂遂

    1.相随行貌。

  • 31 . 兀兀

    形容沉湎于酒,放纵傲慢。

  • 32 . 自得

    自己觉得快意。同“陶然自得”。

  • 33 .

    1.艺术风格冲淡自然的诗体。这种诗体创自陶潜﹐故有此称。

  • 34 .

    1.即騊駼。状似马。

  • 35 .

    1.烧制陶器。 2.烧制陶器或粗瓷器的高岭土。

  • 36 .

    1.用陶土烧成的瓦器。 2.烧制屋瓦。

  • 37 .

    1.陶朱公范蠡和宛地孔氏的并称。孔氏以冶铸致富。

  • 38 .

    1.晋代诗人陶潜与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并称。 2.制陶和制革。泛指从事手工劳动。

  • 39 .

    1.魏冉和商鞅的并称。魏冉﹐战国秦大臣﹐曾封于陶邑﹐富埒王室﹔商鞅﹐战国时卫人﹐亦称卫鞅﹐秦孝公采用其变法主张﹐秦国因之富强。

  • 40 .

    1.古代陶器上的文字﹐多为人名﹑官名﹑地名﹑吉祥语﹑制造年月等。

  • 41 .

    1.酣醉貌。

  • 42 .

    1.谓教化培育﹐使人成材。

  • 43 .

    1.革除﹔涤除。

  • 44 .

    1.指南朝梁陶弘景。弘景隐居茅山。梁武帝时﹐每有吉凶征讨之事﹐辄咨询之﹐时人谓之"山中宰相"。

  • 45 .

    1.谓怡悦情性﹐消愁解闷。

  • 46 .

    1.发泄﹐排遣。

  • 47 .

    1.晋末南朝宋初诗人陶潜﹑谢灵运的并称。陶善写田园诗﹐谢长于山水诗﹐两人都擅长于描写自然景物。

  • 48 .

    1.陶冶心情。

  • 49 .

    1.快乐欣喜。

  • 50 .

    1.陶冶性灵。

  • 51 .

    1.传说中舜烧制陶器的地方。

  • 52 .

    1.和乐貌。

  • 53 .

    1.古代凿地而成的土室。 2.指墓穴。

  • 54 . 学士

    1.指宋人陶谷。历仕后晋﹑后汉﹐至后周为翰林学士﹐故称。他曾得党进的家姬。一天陶谷掏雪水烹茶﹐问那家姬说﹕"党家有这样的风味吗?"那家姬答道﹕"他是粗人﹐只知道在销金帐下浅斟低唱﹐饮羊羔美酒﹐哪有这种风味。"见《绿窗新话.党家妓不识雪景》。后"陶学士"遂为风雅之士的代名词。

  • 55 .

    1.陶质的砚台。

  • 56 .

    1.陶冶培养。

  • 57 .

    1.陶工和铸工。 2.谓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 3.制作和烧炼(陶瓷器)。 4.陶铸。教化培育。 5.谓怡情养性。

  • 58 .

    1.俗称护胎釉。涂抹在陶器胎釉之间的薄层泥浆。作用是保护陶胎﹐美化陶面。

  • 59 .

    1.古代富商陶朱公(范蠡)和猗顿的并称。后泛指富人。

  • 60 . 猗术

    1.指经商。

  • 61 . 猗之家

    陶:陶朱公,即春秋时楚国人范蠡;猗:春秋时鲁国人猗顿;陶猗:泛指富人。指富有的人家。

  • 62 .

    1.陶冶﹔使愉快。

  • 63 .

    制作陶器的技艺,也指陶制的艺术品。

  • 64 .

    1.变易﹐变更。

  • 65 .

    1.犹言鲁鱼豕亥。谓传写之误。

  • 66 .

    1.即陶弘景。陶隐居句曲山时﹐庭院植松﹐每闻松风﹐欣然为乐。见《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

  • 67 .

    1.春秋鲁陶门之女。少寡﹐抚养幼孤﹐纺绩为生﹔鲁人或闻其义﹐将求匹。婴闻之﹐乃作《黄鹄之歌》以明志。鲁人闻之﹐遂不敢复求。事见汉刘向《列女传.鲁寡陶婴》。后以"陶婴"为妇女贞节的典型。

  • 68 .

    1.犹言刮垢磨光。

  • 69 .

    1.古代陪葬用的陶制偶人。

  • 70 .

    1.谓制陶与捕鱼。 2.指制陶者和捕鱼者。

  • 71 .

    1.谓教化培育。

  • 72 .

    1.郁结。

  • 73 . 渊明

    1. (365—427) 东晋文学家、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曾为江州祭酒、镇江参军,后任彭泽令。因不满当时官员的腐败而去职,归隐田园,至死不仕。其诗以《归去来兮辞》、《饮酒》、《桃花源诗》、《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为代表,今存《陶渊明集》。

  • 74 .

    1.谓教化之泽﹐流传久远。

  • 75 .

    1.犹陶钧。控制﹐驾驭。

  • 76 .

    1.谓收敛掩藏。

  • 77 .

    1.古代烧制陶器的土窑。 2.用黏土垒成的土灶。

  • 78 .

    1.流行于宋代的一种说唱伎艺﹐用鼓伴奏。从元明以至清代﹐民间还在演唱﹐但已改用琵琶伴奏。它以演唱小说﹑历史故事为主。一般认为是弹词的前身。本作"淘真"。 2.指民间说唱的莲花落。

  • 79 .

    1.比喻陶冶﹑教化。 2.比喻造化﹐自然界。 3.比喻君王。 4.指权位或掌握权位的人。 5.烧制陶器。

  • 80 .

    1.犹陶冶﹑陶铸。 2.指天地造化。

  • 81 .

    1.周职官名。主掌陶器。

  • 82 .

    1.谓烧制砖瓦。

  • 83 .

    1.培植﹔培育。

  • 84 .

    1.即陶朱公。后泛指大富者。

  • 85 . 朱公

    1.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称。蠡既佐越王勾践灭吴﹐以越王不可共安乐﹐弃官远去﹐居于陶﹐称朱公。以经商致巨富。

  • 86 . 朱翁

    1.即陶朱公。

  • 87 .

    1.制作陶范并用以铸造金属器物。 2.比喻造就﹑培育。 3.熔化﹔融合。 4.模仿﹐模拟。

  • 88 .

    1.指陶潜。

  • 89 .

    1.唐崔曙《九日登仙台》诗﹕"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本谓酣畅地饮酒而醉。后以"陶醉"谓沉醉于某种事物或境界里面。

  • 90 .

    1.无牵无挂貌。

  • 91 .

    1.陶朱公(范蠡)与白圭的并称。两人为春秋战国时富商。见《史记.货殖列传》。

  • 92 .

    1.即陶版。

  • 93 .

    1.陶瓷制成的装饰性的板块。

  • 94 .

    1.陶工中年长而经验丰富者。

  • 95 .

    1.舒适﹐舒畅。

  • 96 .

    1.制造陶瓷器皿生坯的成形机械。

  • 97 .

    1.抒发陈说。

  • 98 .

    1.陶冶使成就。 2.犹捞摸。

  • 99 .

    1.使人怡悦的春天。

  • 100 .

    1.陶冶。

  • 101 .

    1.虚妄夸诞。陶﹐通"謟"。

  • 102 .

    1.陶制的刀。

  • 103 .

    1.春秋末年的巨富陶朱公(范蠡)与猗顿的并称。

  • 104 .

    1.铸造青铜器的陶质模型。中国古代铸造青铜器大都用陶范﹐一般由外范﹑内范组成。外范按器物外形制造﹐常分割成几块﹐有的用"子母口"(即凹凸连接体)接合﹐因此称为合范。内范是比外范较小的范心。内外范之间容受铜液。范上雕镂有纹饰或铭文。 2.指陶瓷器的坯胎。

  • 105 .

    1.亦作"陶旊"。 2.烧制簋﹑豆等陶器器皿。亦指烧制簋﹑豆等陶器器皿的工人。

  • 106 .

    1.见"陶瓬"。

  • 107 .

    1.指战国赵蔺相如逼秦王击缶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108 .

    1.陶瓦和木棍。借指简陋的房屋。

  • 109 .

    1. 古希腊用的大型陶器,口圆而大,用以贮存大量食物(如粮食)或液体(如酒、油),有时用于安葬死者。

  • 110 .

    1.南朝梁陶弘景和晋葛洪的并称。

  • 111 .

    1.制陶器的工人。

  • 112 .

    1.指晋陶侃。 2.指陶安公。传说中的神仙。 3.指唐陶沔。唐开元末﹐陶沔与李白﹑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居泰安府徂徕山下之竹溪﹐日纵酒酣歌﹐时号"竹溪六逸"。 4.指晋陶潜。

  • 113 .

    1.用黏土制成的管子﹐内外涂釉﹐经高温烧制而成。主要用做排除废水的管道﹐通称缸管。

  • 114 .

    1.谓融会贯通。

  • 115 .

    1. 一种盛液体或食品的陶制容器。

  • 116 . 广

    1.陶冶拓展。

  • 117 .

    1.陶冶调治。

  • 118 .

    1.陶制之砚。砚中有蓄水处﹐故称。

  • 119 .

    1.陶制的壶。

  • 120 .

    1.陶冶化育。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